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经济特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经济特征
  • 徐雅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1989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制度(学科: 研究) 社会主义经济(学科: 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经济特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前言1

第一章 对社会主义的总体认识1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1

一、再认识的提出1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

三、不同层次5

四、方法论7

第二节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15

一、辉煌的进军15

二、严峻的挑战18

三、体制的改革20

四、光明的前途23

五、曲折的道路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28

一、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两种含义28

二、成熟的资本主义与不完善的社会主义30

三、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与相互斗争34

四、趋同论的错误39

五、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42

第四节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48

一、不能作超现实的理解48

二、判断的标准50

三、从科学的对比中求答案53

四、现存的差距究竟说明什么57

一、社会主义的两大目标60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经济特征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的本质60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63

三、去掉种种附加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68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基础68

二、可跨越的“峡谷”与不可跨越的“沟壑”7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7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任务: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现阶段的具体特征82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82

二、共性与个性的统一83

三、遵循发展阶段论86

四、基本特征与现阶段的特征94

五、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坚持经济体制改革9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理论100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100

一、设想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出发点100

二、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的公式102

三、国家或社会所有,合作经营的思想104

四、“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1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征113

一、劳动者共同占有113

二、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117

三、社会只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118

一、全民所有制的多层次性1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121

二、国家所有制123

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必须划清的两个界限129

四、两种公有制形式的比较131

五、合作制135

六、联合所有制1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141

一、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141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143

三、在改革中处于攻坚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149

四、取得了重大突破的集体所有制经济154

五、发挥着有益补充作用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158

一、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16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理论166

第一节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原则166

二、按劳分配中的“劳”的含义168

三、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弊病172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与现实的按劳分配176

一、原则与现实的矛盾176

二、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才能实现按劳分配180

三、多层次的按劳分配183

第三节 存在一个分配方式体系185

一、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185

二、各种分配方式的地位及相互关系188

一、关于分配不公192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问题192

二、关于超劳动收入198

三、既要公平,又要效率200

四、对经济平等的不同认识203

五、先富后富与共同富裕20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212

第一节 从产品经济论到商品经济论212

一、产品经济论溯源何在212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否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理论原因214

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长期束缚在传统观念之中217

四、重大的理论突破220

一、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统一222

第二节 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222

二、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226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是商品经济的最高形式229

四、应当区分的两个概念230

五、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232

六、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序列2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236

一、调节手段不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236

二、世界性的历史大课题238

三、在改革的探索中提出的几种模式240

四、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条件242

五、价值规律作用的二重性244

六、社会主义的经济竞争及其二重性247

后记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