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保障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绍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1453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综合保障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3
1.1 综合保障工程的内涵3
1.1.1 装备保障与装备研制应同步进行3
1.1.2 综合保障工程力求达到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5
1.1.3 综合保障工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5
1.1.4 综合保障工程以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为最终评价目标7
1.2 综合保障工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8
1.2.1 综合保障工程的研究对象是装备保障8
1.2.2 综合保障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装备的使用与维修保障8
1.2.3 综合保障与技术保障10
1.2.4 综合保障与战斗力11
1.3 综合保障工程的组成12
1.3.1 维修规划13
1.3.2 人员数量与技术等级13
1.3.3 供应保障13
1.3.4 保障设备13
1.3.5 技术资料14
1.3.6 训练和训练保障14
1.3.7 计算机资源保障14
1.3.8 保障设施14
1.3.9 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14
1.4 保障特性15
1.3.10 设计接口15
1.4.1 保障性16
1.4.2 保障性参数17
1.5 保障系统和保障方案20
1.5.1 保障系统20
1.5.2 保障方案21
1.5.3 保障计划22
1.5.4 保障资源22
1.6 综合保障工程发展简介23
1.6.1 国外综合保障工程发展概况24
1.6.2 我国开展装备综合保障工作的现状27
1.7.2 加强装备研制的协调工作28
1.7 开展综合保障工作应考虑的若干问题28
1.7.1 转变观念,在装备研制阶段要综合考虑保障问题28
1.7.3 落实保障资源研制费用29
1.7.4 培养综合保障工程人才29
1.7.5 重视现行保障系统的信息工作29
1.7.6 订购方与承制方的密切合作是有效开展综合保障工程的关键30
第2章 保障性分析31
2.1 保障性分析综述31
2.1.1 保障性分析的概念31
2.1.3 保障性分析的内容33
2.1.2 保障性分析的应用与任务33
2.1.4 保障性分析的过程36
2.2 制定保障性要求38
2.2.1 保障性要求的主要内容与制定过程38
2.2.2 进行任务范围分析确定保障性约束43
2.2.3 确定保障性初定目标43
2.2.4 确定正式保障性目标值与门限值46
2.3 保障方案的制定与优化47
2.3.1 确定装备保障方案的分析过程48
2.3.2 确定装备使用与维修功能要求48
2.3.3 确定备选保障方案52
2.3.4 备选方案的评价与权衡分析54
2.4 确定保障资源要求58
2.4.1 确定保障资源要求的一般过程59
2.4.2 确定作战环境下的保障资源的要求64
2.5 保障性分析中的接口64
2.5.1 保障性分析接口的概念64
2.5.2 接口的分类与主要内容65
2.5.3 综合保障工程各要素间的接口65
2.5.4 保障性分析与装备设计和其他工程专业间的接口69
2.6 保障性分析信息73
2.6.1 保障性分析信息的范围和作用74
2.6.2 保障性分析信息的处理76
3.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81
3.1.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的目的81
第3章 保障性分析技术81
3.1.2 FMECA在综合保障中的应用83
3.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83
3.2.1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的目的83
3.2.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的基本概念84
3.2.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方法88
3.2.4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应用示例106
3.3 维修级别分析119
3.3.2 维修级别120
3.3.1 维修级别分析的目的和作用120
3.3.3 维修级别分析方法122
3.3.4 维修级别分析模型128
3.3.5 维修级别分析方法在保障性分析中的应用134
3.4 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分析135
3.4.1 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分析的目的135
3.4.2 使用与维修工作任务分析方法和应用136
3.4.3 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139
3.5 生存性分析142
3.5.1 生存性分析的目的142
3.5.2 生存性的内容143
3.5.3 生存性分析方法144
3.6 费用分析149
3.6.1 综合保障工程与费用分析149
3.6.2 费用分析的基本方法152
3.6.3 装备研制各阶段主要的费用分析工作165
3.6.4 费用分析案例170
第4章 保障资源的研制177
4.1 人员和专业技术水平177
4.1.1 确定人员数量、技术专业和技术等级要求178
4.1.2 人员来源与补充182
4.2.1 供应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183
4.2 供应保障183
4.2.2 确定备件品种和数量186
4.2.3 备件库存控制189
4.3 保障设备192
4.3.1 保障设备的分类193
4.3.2 保障设备的研制193
4.3.3 保障设备的保障196
4.4 技术资料198
4.4.1 技术资料的种类199
4.4.2 技术资料的编写要求202
4.4.3 技术资料的编制过程203
4.5.1 训练阶段与训练类型204
4.5 训练和训练保障204
4.5.2 确定训练要求206
4.5.3 研制训练器材209
4.6 计算机资源保障210
4.6.1 对内嵌式计算机保障资源的要求210
4.6.2 计算机软件的保障工作211
4.7 保障设施213
4.7.1 保障设施的类型213
4.7.2 确定设施要求215
4.8 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218
4.7.3 设施规划与设施的设计原则218
4.8.1 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计划的制定原则和要求219
4.8.2 确定包装要求221
4.8.3 确定装卸要求222
4.8.4 确定储存要求223
4.8.5 确定运输要求和运输方式223
4.9 建立保障系统和提供保障资源应注意的问题224
4.9.1 保障资源的提供225
4.9.2 建立保障系统226
5.1.1 保障性的试验与评价230
5.1 保障性评估的基本概念230
第5章 保障性评估230
5.1.2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目的231
5.1.3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主要类型和要求232
5.1.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特点235
5.1.5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重点237
5.1.6 保障性评估计划238
5.2 保障性试验240
5.2.1 可靠性与维修性试验240
5.2.2 保障验证试验240
5.2.4 技术资料的审查和验收243
5.2.3 人素工程试验243
5.2.5 装备系统综合试验244
5.2.6 保障性试验的试验环境与试验条件要求245
5.2.7 保障性试验结果的分析及使用246
5.3 保障性评价247
5.3.1 保障性评价的基本过程247
5.3.2 保障性综合参数指标的评价249
5.3.3 评价装备保障包和综合保障要素252
5.4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风险管理257
5.4.1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计划制订不及时与其他计划不协调257
5.4.4 缺乏必要的数据258
5.4.3 试验准备工作不完善258
5.4.2 保障性试验与评价的目标和要求表达不充分258
5.4.5 不合乎实际的试验条件259
第6章 综合保障的管理260
6.1 综合保障工程与装备系统寿命周期260
6.2 综合保障的规划262
6.2.1 综合保障总计划262
6.2.2 综合保障工作计划267
6.2.3 部署计划268
6.3 综合保障工程的协调与控制269
6.3.1 制定装备系统的战备完好性目标的协调工作270
6.3.2 装备和保障系统设计中的协调工作271
6.3.3 寿命周期费用和综合保障资金预算的协调272
6.3.4 综合保障工作的控制273
6.4 综合保障的组织机构及接口关系276
6.4.1 综合保障组织机构276
6.4.2 承制方与供应方综合保障工作的组织形式279
6.4.3 综合保障工程的管理接口283
6.5 风险管理287
6.5.1 综合保障工程中的风险源288
6.5.2 风险管理291
6.6 综合保障工作人员的配备292
参考文献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