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发展新思路 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发展新思路 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对策
  • 厉以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27641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发展新思路 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与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新的区域经济研究思路与新的发展观3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的一种新思路3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理论和模式述评3

一、平衡发展理论3

二、不平衡发展理论4

三、不平衡发展战略与平衡发展战略的比较5

四、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几点看法15

一、以专区或县为单位所反映的发展不平衡状况19

第二节 以专区或县为单位划分区域19

二、不平衡发展的跨省界研究22

三、以专区或县为单位划分区域的意义24

第三节 中心城市联网辐射战略26

一、对中心城市联网辐射的理解26

二、中心城市联网辐射的适用范围28

三、争取实现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的突破31

第二章 区域社会经济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33

第一节 可持续性、可持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33

一、可持续性33

三、可持续发展34

二、可持续利用3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的区别36

一、传统的经济发展观36

二、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在认识上的分歧3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42

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42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44

三、经济体制转轨、科技进步与区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52

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平衡调控的制约性56

五、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区域社会经济不平衡指标体系的联系和区别57

一、地区经济差距的界定61

二、度量指标选取中的共识与分歧61

中篇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61

第一节 地区差异比较研究中指标的选取及现行区域划分的适用范围61

第三章 中国地区差异比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61

三、指标体系框架设计69

四、现行中国区域划分及其适用范围75

第二节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比较研究方法77

一、地区经济差异度量方法77

二、综合值测算法79

第一节 中国省域经济不平衡状况差距分析93

一、中国省城经济不平衡状况93

第四章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分析93

二、中国省城经济差距分析95

三、矿产、资金、水库存量差异分析102

四、抗灾能力和治理环境差异分析102

第二节 中国县域经济差距分析105

一、中国县城经济的基本特征106

二、县城差异比较研究的范围107

三、六省县城差异分析统计指标体系及分类109

四、六省县城差异比较分析112

五、省内部各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25

六、省边境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128

第五章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原因的分析133

第一节 生产力布局的历史考察136

一、建国以前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分布137

二、建国以后国家投资的不平衡分布140

第二节 三次产业结构地区分布的考察144

一、三次产业产值的地区结构比较144

二、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的地区结构比较149

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地区比较153

第三节 政策倾斜效应的考察156

一、主要优惠政策157

二、优惠政策的效应161

第四节 相关性分析168

一、人均 GDP 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的相关性分析169

二、人均 GDP 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相关性分析171

三、人均 GDP 与对外贸易额的相关性分析171

四、人均 GDP 与利用外资规模的相关性分析173

第六章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区域发展不平衡176

第一节 中国贫困地区的分布176

一、概述176

二、中国贫困地区的自然地域类型177

三、典型案例分析184

一、贫困与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199

第二节 环境退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199

二、如何走出“贫困—人口—环境”怪圈?202

三、潜力与出路:生态—经济重建204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区域发展不平衡208

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叠加208

二、单纯救济的消极后果213

下篇 现代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217

第七章 中国的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217

第一节 现代化问题综论217

一、对现代化的各种解释217

二、现代化的定义219

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22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互动关系222

二、现代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230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34

一、现代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者的关系235

二、现代化进程的渐进次序237

三、中国现代化的现实障碍238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245

一、辐射的含义245

第八章 中国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辐射问题的进一步探讨245

二、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246

三、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247

四、关于辐射问题的几点说明256

第二节 梯度推进理论和辐射理论的比较258

一、再论梯度推进理论的缺陷258

二、再论辐射理论的适用性260

第三节 辐射理论对于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意义262

一、辐射理论的理论意义263

二、辐射理论的实践意义266

一、制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272

第一节 全国范围内的规划与协作272

第九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战略272

二、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战略规划276

三、全国范围内发展战略协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77

第二节 环渤海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战略与协作280

一、环渤海经济协作区域的界定280

二、环渤海经济协作区的辐射优势281

三、环渤海经济协作区国际协作的可行性283

第三节 长江流域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战略与协作285

一、长江流域经济协作区域的界定285

二、长江流域经济协作区的辐射优势286

三、长江流域经济协作的战略意义291

第四节 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战略与协作293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域的界定293

二、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的辐射优势293

三、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的战略意义301

第五节 西部经济协作区的发展战略与协作302

一、西部经济协作区域的界定302

二、西部经济协作区的基本特点和辐射优势304

三、西部经济协作的战略意义307

第一节 现代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310

一、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主要问题310

第十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改革、贫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问题310

二、现代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314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316

一、从辐射的角度看贫困问题316

二、贫困地区必须首先进行观念革命318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经济发展323

一、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323

二、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对策325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问题329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329

二、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331

三、农村发展与缩小城乡差别的对策334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策研究案例之一: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发展模式337

第一节 赤峰地区的基本发展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337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337

二、人口与民族构成339

三、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340

四、农业、畜牧业、半农半牧343

五、汉族、蒙古族、蒙汉杂居346

六、沙漠化与生态问题347

七、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与实践348

一、翁牛特旗:农牧业发展和民族关系变迁有代表性的地区349

第二节 实地调查结果的分析349

二、巴林右旗: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有代表性的草原牧区363

三、松山区:有代表性的城郊地区365

第三节 赤峰发展模式的总结367

一、生态保护: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367

二、基层教育:人力资源开发369

三、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370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资源的利用372

五、乡镇企业与所有制多元化373

六、市场开拓:面向京津375

一、兵团成立的历史与地区分布376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策研究案例之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模式376

第一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况376

二、兵团的生产活动378

三、兵团的体制特点380

第二节 兵团在新疆地区发挥的作用388

一、兵团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388

二、兵团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89

三、兵团的发展模式:一个特例402

结束语 贫困地区开发的多种模式405

后记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