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第4卷 大战的最后较量、结局与总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第4卷 大战的最后较量、结局与总结
  •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37755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885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906页
  • 主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第4卷 大战的最后较量、结局与总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十六编 同盟国展开战略进攻9

第五十二章 同盟国战略进攻前夕的世界形势9

第一节 1943年底世界各战场的战略态势9

一、欧洲战场9

二、亚洲战场11

第二节 德日法西斯集团的经济、政治危机12

一、危机四伏的德国13

二、风雨飘摇中的日本19

第三节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壮大与合作的加强27

一、反法西斯同盟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增长27

二、莫斯科会议和开罗会议30

三、德黑兰会议34

第五十三章 苏军发动全面进攻,收复被占国土39

第一节 1944年苏德双方的战略企图39

一、苏德双方战场态势41

二、苏军战略企图42

三、德军战略企图44

第二节 苏军在西南方向的战略进攻45

一、苏军发起冬季攻势,突破德军第聂伯河防线47

二、苏军发起春季攻势,解放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全境51

三、苏军发起解放克里木的战役56

四、小结57

第三节 苏军在西北方向的战略进攻60

一、苏军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附近地区发起进攻61

二、苏军继续发展进攻,解放列宁格勒州63

三、苏军在卡累利阿地区发起进攻65

四、小结67

第四节 苏军在西方向的战略进攻68

一、苏军发起冬春季攻势,牵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69

二、苏军发起夏季攻势,解放白俄罗斯大部地区70

三、苏军越过国境,解放波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部分地区76

四、小结79

第五十四章 苏军越过国界追歼德军,中欧和东南欧国家解放82

第一节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解放82

一、战前态势82

二、战役准备83

三、战役经过85

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获得解放86

五、战役总结87

第二节 贝尔格莱德战役,南斯拉夫解放90

一、战前态势90

二、战役准备91

三、战役经过94

四、南斯拉夫彻底解放96

五、战役总结100

第三节 布达佩斯战役,匈牙利解放101

一、战前态势101

二、战役准备102

三、战役经过102

四、匈牙利完全解放104

第四节 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解放108

一、阿尔巴尼亚的解放108

二、希腊的解放109

第五十五章 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11

第一节 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准备111

一、1944年盟军开辟第二战场时机成熟111

二、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建立112

三、盟军横渡海峡作战计划的制订114

四、盟军横渡海峡的战前准备118

第二节 德军的西线防御121

一、1944年以前德军西线防御的基本情况121

二、1944年上半年德军的抗登陆准备127

第三节 支援“霸王”行动的战略轰炸132

一、盟军战略航空兵指挥关系的调整132

二、“交通计划”的拟制与实施135

三、盟军空中阻滞作战137

第四节 诺曼底登陆战役139

一、空降作战139

二、盟军地面部队突击上陆(6月6日)140

三、巩固登陆场(6月6~12日)141

四、扩大登陆场(6月13日~7月18日)142

第五节 美英掌握大西洋战场的制海权145

一、1944年上半年大西洋战场的形势145

二、围绕诺曼底登陆的海上作战行动146

三、大西洋交通线上的最后斗争147

第五十六章 盟军发展战略进攻和西欧国家的解放150

第一节 盟军在法国北部的进攻150

一、战场态势150

二、双方的作战计划与兵力部署151

三、作战经过152

第二节 盟军在法国南部的登陆157

一、作战计划的提出157

二、登陆作战的准备159

三、战役经过160

第三节 巴黎解放163

一、解放前夕的巴黎163

二、巴黎起义165

三、盟军进入巴黎166

第四节 盟军突破“齐格菲防线”的尝试169

一、盟军抵达“齐格菲防线”169

二、“市场—花园”行动171

三、斯海尔德河口战役174

四、盟军的秋季攻势175

第五节 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177

一、德军的反攻计划与准备177

二、德军的反攻行动181

三、盟军扭转战局的努力183

四、德军反攻的失败186

第六节 盟军1944年沿意大利半岛的推进188

一、盟军突破“古斯塔夫防线”188

二、盟军突破“哥特防线”192

第五十七章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战略进攻195

第一节 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进攻195

一、1944年初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形势195

二、荷兰迪亚之战197

三、盟军收复新几内亚全岛200

第二节 盟军在中太平洋的进攻203

一、1943年底中太平洋战区的形势203

二、马绍尔群岛战役204

三、马里亚纳群岛战役208

第三节 盟军挺进菲律宾群岛215

一、双方的战略企图与战役准备215

二、莱特岛登陆220

三、莱特湾海战222

四、收复莱特岛230

第四节 马尼拉的解放231

一、吕宋岛战役231

二、肃清米沙鄢群岛和南部岛屿之敌237

第五节 美军对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封锁238

第五十八章 中国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豫湘桂战役243

第一节 中国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243

一、1944年初敌后战场的形势与方针任务243

二、八路军1944年的攻势作战244

三、新四军1944年的攻势作战249

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发展251

五、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254

第二节 中国正面战场的豫湘桂战役261

一、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计划的制订261

二、豫中、长衡、桂柳会战264

三、豫湘桂战役评述274

第五十九章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279

第一节 盟国反攻缅甸的决策279

一、反攻缅甸作战计划的提出279

二、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形成的曲折经过282

第二节 中国军队缅北反攻的准备和部署286

一、中国驻印军的整训和缅北反攻作战计划286

二、第二批中国远征军的整训和滇西反攻作战计划288

第三节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经过及其胜利的影响291

一、日军在缅甸的作战方针和部署291

二、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经过295

三、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经过307

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胜利的影响314

第四节 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316

一、史迪威事件316

二、赫尔利来华始改对华政策323

三、美国加紧扶持和控制国民党蒋介石政府328

第十七编 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335

第六十章 雅尔塔会议335

第一节 1945年初的世界形势335

第二节 盟军彻底击败德日法西斯计划的提出与雅尔塔会议的召开340

第三节 雅尔塔会议关于战后世界的安排343

一、关于处置德国问题343

二、关于波兰问题347

三、关于筹建联合国组织等问题350

四、关于苏联决定对日本作战及其政治条件问题353

第六十一章 欧洲西线盟军进攻德国本土和西南欧、西北欧国家的解放359

第一节 西线盟军强渡莱茵河359

一、1945年初西线战略态势和盟军的作战计划359

二、西线盟军肃清莱茵河西岸之敌362

三、西线盟军强渡莱茵河368

第二节 美英关于战略方向的论争372

一、美英盟军内部摩擦的由来372

二、美英关于新作战计划的论争376

第三节 鲁尔战役380

一、鲁尔口袋的形成380

二、德国B集团军群的覆灭382

第四节 西线盟军的最后攻势384

一、第21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384

二、第12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386

三、第6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389

第五节 美英对德国本土最后的战略轰炸攻势390

一、美英战略航空兵作战目标的转变390

二、美英战略航空兵对德国石油工业系统的轰炸行动393

三、美英战略航空兵对德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轰炸行动397

第六节 意大利北部的解放402

第七节 西北欧诸国的解放405

一、荷兰的解放405

二、丹麦的解放406

三、挪威的解放407

第六十二章 欧洲东线苏军进攻德国本土和解放捷克斯洛伐克409

第一节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409

一、战前态势409

二、战役准备410

三、战役经过412

四、战役总结416

第二节 柏林战役417

一、战前态势417

二、战役准备419

三、战役经过422

四、战役总结430

第三节 布拉格战役432

一、战前态势432

二、战役准备433

三、战役经过436

第六十三章 欧战结束和波茨坦会议440

第一节 德国无条件投降440

一、挫败德国法西斯集团单独媾和的企图440

二、无条件投降书的签订444

第二节 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447

一、波茨坦会议概况447

二、波茨坦公告的发表453

第六十四章 盟军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最后攻势455

第一节 1945年初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形势455

一、美军的战略企图456

二、日军的战略企图456

第二节 硫黄岛战役456

一、双方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457

二、战役经过458

第三节 冲绳岛战役460

一、美军的战役企图与兵力部署461

二、日军的战役企图与兵力部署462

三、美军夺取制空、制海权的作战行动463

四、美军在冲绳岛的登陆作战465

第四节 盟军解放缅甸467

一、英帕尔战役467

二、盟军解放缅甸470

第五节 美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478

一、对日本本土的昼间精确轰炸478

二、轰炸作战指导思想的转变480

三、对日本城市的面积轰炸483

四、战略轰炸的效果489

第六十五章 1945年上半年中国军队的新攻势492

第一节 中国敌后战场发动1945年春夏季攻势492

一、1945年敌后战场的形势与方针任务492

二、八路军1945年春夏季攻势495

三、新四军1945年春夏季攻势500

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加强攻势作战503

五、华北抗日联军积极准备反攻东北505

第二节 中国正面战场的反攻作战507

一、豫西鄂北会战507

二、湘西会战511

三、桂柳反攻作战514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六大与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516

一、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517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519

第六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25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的垂死挣扎525

一、政治、经济危机日趋加剧526

二、外交求和处处碰壁529

三、日本“本土决战”图谋的破产531

第二节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533

一、美国研制原子弹计划的提出与实施533

二、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的构想、决策及其经过535

三、美对日投掷原子弹的实施及其影响538

第三节 苏联对日宣战,进行远东战役542

一、苏联对日宣战542

二、远东战役544

第四节 中国战场的大反攻558

一、毛泽东、朱德发布反攻命令559

二、解放区军民向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及配合苏军解放东北560

三、美国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抢夺抗战胜利果实570

四、解放区军民夺取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歼灭拒降之敌572

第五节 亚洲各国人民的起义578

第六节 日本投降581

一、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581

二、盟军受降并占领日本,中国战区举行受降仪式585

第六十七章 大战后期各主要参战国的武装力量建设与军事学术590

第一节 大战后期各主要参战国的武装力量建设590

一、中国的武装力量建设590

二、苏联的武装力量建设597

三、美、英、法等国的武装力量建设607

四、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仆从国的武装力量建设612

五、法西斯日本的武装力量建设617

第二节 大战后期各主要参战国的军事学术621

一、中国的军事学术621

二、苏联的军事学术641

三、美、英等国的军事学术652

四、法西斯德国的军事学术655

五、法西斯日本的军事学术659

第十八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影响与启示663

第六十八章 各主要同盟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663

第一节 中国的贡献664

一、中国人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665

二、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打破了德日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667

三、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672

四、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联合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675

五、中国抗日战争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宝贵经验677

六、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680

第二节 苏联的贡献685

一、苏联参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军事政治形势,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685

二、苏联军民是打败德国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并为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686

三、苏联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和重要支柱之一690

四、苏联是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斗争的坚强后盾692

第三节 美国的贡献695

一、罗斯福的政略和战略为同盟国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695

二、美国《租借法案》的实施有力地支援了英、苏、中等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699

三、美国军队是解放西欧大陆的主力军和太平洋战场对日斗争的决定性力量703

四、美国国内人民为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707

第四节 英联邦的贡献709

一、英国政府及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粉碎了希特勒对不列颠的入侵,打乱了其鲸吞整个欧洲的计划709

二、英国军队是盟国对德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712

三、英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716

四、英联邦其他成员国的贡献718

第六十九章 联合国的成立和同盟国对战败国的处置723

第一节 旧金山会议与联合国的成立723

一、联合国组织的酝酿与筹备723

二、旧金山会议729

三、联合国、《联合国宪章》及创建联合国的意义733

第二节 盟军分区占领德国和美军占领日本736

一、盟军分区占领德国736

二、美军占领日本741

三、后果与影响744

第三节 纽伦堡审判747

一、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747

二、开庭与审判748

三、反响与评说757

第四节 对日本战犯的审判759

一、东京审判759

二、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审判762

三、美国对日本战犯的庇护764

四、影响与后果765

第五节 关于对日和约的签订766

一、远东委员会和对日管制委员会的成立766

二、美国对外政策的改变与和约的签订767

三、影响与后果771

第七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划时代影响775

第一节 确立了以美苏对峙为基本特征的战后世界战略格局776

一、欧洲大国实力大大削弱776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雄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之首777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成为同美国相对立的另一个世界政治、军事强国777

四、战后两极战略格局的形成与“雅尔塔体制”的利弊得失778

第二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781

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变得更加强大781

二、各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与发展784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还为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785

第三节 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78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殖民帝国主义的实力,从而大大减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障碍789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789

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力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坚强后盾791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的联合国,对促使殖民帝国主义体系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792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新老殖民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792

第四节 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79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学技术的特殊需求794

二、各主要交战国为满足战争特殊需求所采取的非常措施796

三、战争实践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799

四、新的一场科技革命的兴起801

第五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迫使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803

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尖锐课题803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迫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某些改良措施804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某些改良措施提供了适宜的氛围805

四、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改良的主要内容806

第六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近现代军事史上第五次军事改革运动的兴起809

一、世界近现代军事史上前四次军事改革运动概述810

二、世界近现代军事史上第五次军事改革运动的兴起811

第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进入了核时代,致使整个国防军事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822

一、战后初期国防军事体系的局部改革822

二、始于50年代末的国防军事体系的重大变革823

三、此次军事体系变革的利弊得失825

第八节 有形战争中孕育着无形战争,信息战初见端倪825

第七十一章 历史的启示832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大战隐患的关键833

一、发动侵略战争是法西斯主义的根本属性833

二、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根源834

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大战隐患的关键839

第二节 反对绥靖政策,制止大国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消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841

一、绥靖政策的实质、特点、表现及其危害842

二、绥靖政策的国内根源、时代背景与历史的启示846

第三节 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侵略统一战线,是制止或推迟大战爆发和赢得胜利的决定性条件849

一、未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未能制止或推迟的主要原因之一850

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迟迟未能形成,是大战初期被侵略国家屡屡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852

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855

第四节 实行全民动员,开展全民战争,是赢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859

一、实行战争动员,开展全民战争,要以清醒的对战争形势的估计为基础859

二、实行全民动员,开展全民战争,要以正确的军事思想为指导860

三、实行全民动员,开展全民战争,要有强有力的领导862

四、实行全民动员,开展全民战争,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武装斗争863

第五节 雄厚的综合国力是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865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867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可靠的后勤保障是克敌制胜的基础867

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869

四、先进的科技力量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870

五、政府效能是综合国力得以发挥、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871

六、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872

第六节 根据未来战争特点,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和武装力量建设,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环节873

第七节 先进的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科学的体制编制,是军事革命密切相关的三大要素,不可或缺879

一、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是军事革命的物质基础879

二、创新的军事学说是军事革命的灵魂880

三、科学的体制编制是实现军事革命的桥梁881

四、军事改革是否进行及其成功与否,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性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拥有正义的一方如果在改革问题上缺乏自觉性,陷入盲目性,同样会在军事斗争中吃大亏882

后记8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