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修武县志 1985-200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修武县志 1985-2000
  • 修武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蔡广锳主编;王保成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3796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02页
  • 文件大小:330MB
  • 文件页数:1100页
  • 主题词:修武县-地方志-1986~200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修武县志 1985-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建置区划41

第一章 位置区域41

第一节 地理位置41

第二节 区域面积41

第三节 边界勘定43

第二章 建置沿革43

第一节 上古时期43

第二节 中古时期44

第三节 近、现代时期44

第三章 行政区划46

第一节 区划变更46

第二节 乡镇 行政村49

第四章 地名考50

第一节 县名考51

第二节 故城考51

第三节 村名考53

第二篇 自然环境57

第一章 地质57

第一节 地层58

第二节 地质构造58

第三节 云台山地质遗产59

第二章 地貌60

第一节 北部高山区61

第二节 中山区63

第三节 丘岗区63

第四节 平原区63

第三章 气候64

第一节 区域气候64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64

第四章 水文66

第一节 地表水66

第二节 地下水67

第五章 土壤69

第一节 土壤类型69

第二节 土壤特点69

第六章 生物资源70

第一节 植物70

第二节 动物73

第七章 自然灾害75

第一节 旱灾75

第二节 涝灾75

第三节 风灾76

第四节 雹灾76

第五节 虫灾78

第六节 地震78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79

第一章 人口79

第一节 人口变化79

第二节 人口分布81

第三节 人口构成82

第二章 计划生育89

第一节 计生政策89

第二节 宣传教育90

第三节 计生管理91

第四节 生育状况92

第五节 节育与优生优育94

第六节 婚育新风94

第四篇 环境保护97

第一章 环境质量97

第一节 环境污染状况97

第二节 环境监测99

第二章 环境治理101

第一节 企业污染治理102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102

第三节 农村大气污染治理103

第四节 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103

第五节 排污监理103

第六节 城区环境治理及管理机构104

第五篇 国土资源管理107

第一章 土地资源管理107

第一节 土地资源107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108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111

第四节 土地开发利用112

第五节 地籍管理113

第六节 建设用地管理116

第七节 土地监察与管理机构116

第二章 地矿资源管理118

第一节 矿产资源118

第二节 地质勘探120

第三节 前期开采状况121

第四节 采矿管理121

第六篇 城乡建设123

第一章 城乡发展规划123

第一节 城区范围与人口发展规划123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123

第三节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124

第四节 城市发展目标124

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125

第二章 城区建设127

第一节 县城127

第二节 道路建设128

第三节 公共设施建设130

第四节 城区综合管理132

第五节 建筑市场管理134

第六节 管理机构134

第三章 乡村建设135

第一节 乡镇建设135

第二节 小康村建设136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137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37

第二节 公房经营管理138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138

第四节 城镇房屋拆迁管理139

第五节 产权产籍管理140

第六节 住宅开发与房地产管理机构140

第七篇 水利 电力工业143

第一章 水利143

第一节 农田灌溉145

第二节 河道治理146

第三节 山区水利148

第四节 抗旱149

第五节 防汛150

第六节 “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152

第七节 水利管理153

第八节 水资源管理154

第二章 电力工业155

第一节 电业体制改革155

第二节 电力生产156

第三节 网电建设157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160

第五节 电力供应160

第六节 行业用电161

第七节 电力管理163

第八篇 交通运输167

第一章 公路建设167

第一节 省道167

第二节 县道170

第三节 乡道171

第四节 村道172

第五节 桥梁176

第六节 隧道178

第二章 公路运输179

第一节 专业运输180

第二节 社会运输181

第三节 运输场站182

第四节 车辆维修183

第三章 公路运输管理185

第一节 路政管理185

第二节 运输管理188

第三节 管理机构190

第四章 铁路191

第一节 国家铁路191

第二节 地方铁路192

第九篇 邮政 通信195

第一章 邮电企业改革195

第二章 邮政196

第一节 邮政线路196

第二节 邮政网点196

第三节 邮政业务197

第四节 邮政设施200

第三章 电信201

第一节 电话201

第二节 电报204

第三节 电信网络204

第四节 无线寻呼205

第五节 小灵通205

第六节 移动通信206

第十篇 旅游业207

第一章 旅游资源207

第一节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207

第二节 旅游资源特点208

第二章 云台山风景区208

第一节 景点分布210

第二节 景区开发217

第三节 景区宣传219

第四节 景区管理222

第三章 青龙峡风景区224

第一节 景点分布225

第二节 景区开发230

第三节 宣传促销231

第四节 景区管理231

第四章 其他景点232

第一节 汉献帝禅陵232

第二节 圆融寺233

第三节 胜果寺塔234

第四节 海蟾宫235

第五节 其他主要景点236

第五章 旅游经济239

第一节 旅游线路239

第二节 旅游特产240

第三节 旅游效益与管理242

第十一篇 经济综述245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概况245

第一节 “六五”时期245

第二节 “七五”时期246

第三节 “八五”时期247

第四节 “九五”时期250

第二章 经济结构调整252

第一节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253

第二节 第一产业调整254

第三节 第二产业调整258

第四节 第三产业调整260

第三章 效率与效益261

第一节 经济发展速度262

第二节 经济效益263

第十二篇 经济体制改革265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65

第一节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265

第二节 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改革267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267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268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269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269

第三章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270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271

第二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72

第三节 外贸流通体制改革272

第四节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273

第五节 供销体制改革273

第四章 宏观经济调控体制改革274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274

第二节 税收体制改革275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276

第四节 计划体制改革276

第五章 综合配套管理体制改革277

第一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277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78

第十三篇 农业281

第一章 综述281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发展概况281

第二节 农业生产条件283

第三节 农业区划284

第四节 农村服务体系287

第五节 扶贫开发287

第六节 减轻农民负担288

第二章 种植业289

第一节 粮食作物289

第二节 经济作物291

第三节 果蔬291

第四节 农田管理296

第五节 植物保护298

第六节 农业科技301

第七节 农业管理303

第三章 林业304

第一节 林业资源305

第二节 植树造林306

第三节 经济林310

第四节 林场311

第五节 林业管理311

第四章 畜牧养殖业314

第一节 养殖资源316

第二节 养殖种类317

第三节 疫病防治319

第四节 养殖科技320

第五节 经营与管理机构321

第五章 农业机械322

第一节 耕作机械322

第二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24

第三节 农机管理324

第十四篇 工业327

第一章 综述327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327

第二节 工业类别330

第三节 企业种类332

第四节 工业经济管理332

第五节 乡镇企业333

第六节 管理机构335

第二章 煤炭工业336

第一节 煤炭生产336

第二节 煤炭经营338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339

第三章 冶铁、机械工业341

第一节 冶铁工业341

第二节 机械工业341

第四章 建材、陶瓷工业345

第一节 建材工业346

第二节 陶瓷工业347

第五章 化学、纺织工业349

第一节 化学工业349

第二节 纺织工业351

第六章 造纸、印刷、食品工业352

第一节 造纸工业352

第二节 印刷业353

第三节 食品工业354

第七章 驻修工业企业356

第一节 中州铝厂357

第二节 金科尔有限责任公司358

第三节 白云有限责任公司360

第四节 古汉山煤矿360

第五节 修武煤炭中转站361

第十五篇 商业贸易363

第一章 商业363

第一节 市场建设363

第二节 日用消费品购销368

第三节 农业机械购销368

第四节 服务业369

第五节 专营公司与管理机构370

第二章 供销合作372

第一节 供销社发展概况372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373

第三节 农副产品销售374

第四节 专营公司、商厦及管理机构375

第三章 粮油贸易376

第一节 粮油购销377

第二节 粮食储藏调运及管理机构379

第四章 对外贸易380

第一节 外贸进出口380

第二节 外贸企业及管理机构384

第五章 物资购销385

第一节 物资经营管理385

第二节 企业选介与经营管理机构386

第六章 专营专卖387

第一节 卷烟387

第二节 药品388

第三节 盐业390

第四节 烟花爆竹392

第十六篇 财税金融395

第一章 财政395

第一节 财政收支395

第二节 财政管理397

第三节 财政监管403

第四节 乡镇财政404

第二章 税务406

第一节 税种 税率407

第二节 分税制以前税务409

第三节 国家税务412

第四节 地方税务415

第三章 金融417

第一节 货币发行418

第二节 金融管理419

第三节 存款 贷款420

第四节 银行简介421

第五节 财产保险429

第六节 人寿保险430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433

第一章 计划433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433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434

第三节 分类计划与管理434

第二章 统计436

第一节 统计范围与服务436

第二节 抽样调查438

第三节 专项普查439

第三章 审计440

第一节 国家审计441

第二节 社会审计446

第三节 乡镇审计和内部审计447

第四章 物价449

第一节 物价改革450

第二节 物价指数452

第三节 物价服务452

第四节 物价管理453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454

第一节 质量与计量管理455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456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457

第一节 市场监督458

第二节 商标 广告460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460

第四节 经济监督与合同管理462

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发展服务464

第六节 管理机构465

第十八篇 政治体制改革467

第一章 民主政治建设467

第一节 民主选举467

第二节 基层民主建设468

第三节 民主监督469

第二章 依法治县470

第一节 普法教育470

第二节 法律监督471

第三节 司法制度改革471

第四节 依法行政472

第三章 机构改革472

第一节 县级党政机构改革472

第二节 乡镇机构改革474

第四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75

第一节 干部使用制度改革476

第二节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477

第十九篇 共产党479

第一章 代表大会与委员会479

第一节 代表大会479

第二节 中共修武县第五至九届委员会483

第三节 县委机构及领导更迭488

第二章 重大决策与活动492

第一节 重大决策492

第二节 重要活动497

第三章 组织工作503

第一节 组织建设503

第二节 干部工作505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508

第四章 宣传教育510

第一节 思想教育510

第二节 宣传报道512

第三节 农村文化中心创建513

第五章 纪检监察514

第一节 党风 党纪514

第二节 案件查处515

第三节 减轻农民负担516

第四节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516

第六章 政法协调518

第一节 主要工作518

第二节 政法队伍建设519

第七章 统一战线520

第一节 民族和宗教工作520

第二节 对台及侨务工作521

第三节 党外人士工作522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工作522

第八章 人民来信来访522

第一节 信访接待523

第二节 信访案件查处523

第三节 信访工作制度524

第四节 信访工作规范化管理525

第二十篇 人大52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527

第一节 人民代表527

第二节 第七至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528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议533

第二章 主要工作535

第一节 决议决定535

第二节 重要人事任免535

第三节 代表视察536

第四节 依法监督538

第三章 组织机构53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39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41

第二十一篇 政府543

第一章 机构设置543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543

第二节 乡镇政府机构545

第二章 施政方式546

第一节 会议制度546

第二节 分工负责制547

第三节 目标管理548

第四节 行政综合服务548

第三章 施政纪要550

第一节 第七届县人民政府(1984.5~1987.4)551

第二节 第八届县人民政府(1987.4~1990.3)552

第三节 第九届县人民政府(1990.3~1993.3)553

第四节 第十届县人民政府(1993.3~1998.3)554

第五节 第十一届县人民政府(1998.3~ )555

第四章 人事管理558

第一节 编制管理558

第二节 干部管理559

第三节 工资管理560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562

第五节 老干部管理563

第六节 人才交流与人事管理机构564

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566

第一节 劳动就业566

第二节 劳动工资管理567

第三节 劳动保护567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568

第五节 劳动安全监察568

第六节 社会保障与劳动管理机构569

第六章 民政570

第一节 社团管理571

第二节 婚姻登记571

第三节 安置工作572

第四节 生产救灾573

第五节 拥军优抚574

第六节 殡葬改革575

第七节 社会救济及管理机构576

第二十二篇 政协579

第一章 政治协商会议579

第一节 政协委员579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议580

第二章 主要工作583

第一节 参政议政583

第二节 海外联谊586

第三节 文史编纂587

第三章 组织机构589

第一节 政协常委会589

第二节 县政协机构设置591

第三节 乡镇政协组织591

第二十三篇 社会团体与工商联593

第一章 工会593

第一节 代表大会593

第二节 主要活动594

第二章 共青团596

第一节 代表大会597

第二节 主要活动597

第三节 少年儿童工作598

第三章 妇联599

第一节 代表大会599

第二节 主要活动600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601

第一节 科学技术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601

第二节 科技咨询602

第三节 科技学术团体603

第五章 文学艺术联合会604

第一节 协会组织604

第二节 主要活动605

第六章 残疾人联合会606

第一节 助残活动606

第二节 康复工程607

第七章 卫生医疗团体607

第一节 红十字会修武县分会607

第二节 县卫生工作者协会608

第三节 县医学会608

第八章 工商业联合会608

第一节 代表大会608

第二节 行业发展609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服务609

第四节 开展光彩事业610

第二十四篇 政法 人民武装611

第一章 公安611

第一节 案件侦查611

第二节 治安管理613

第三节 交通管理616

第四节 “110”接警处置617

第五节 监所管理618

第六节 消防安全管理618

第七节 管理机构618

第二章 检察619

第一节 刑事检察619

第二节 经济检察620

第三节 法纪和监所检察621

第四节 控告申诉和民事行政检察621

第五节 检察技术与机构设置621

第三章 审判622

第一节 刑事审判622

第二节 民事和经济审判623

第三节 行政审判 告诉 申诉624

第四节 案件执行626

第五节 机构设置627

第四章 司法628

第一节 普法宣传和民事调解628

第二节 司法公证和律师事务629

第三节 机构设置630

第五章 人民武装630

第一节 组织机构630

第二节 兵役631

第三节 民兵预备役632

第四节 消防武警633

第二十五篇 教育 科技635

第一章 教育635

第一节 基础教育635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640

第三节 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642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643

第五节 教师队伍647

第六节 教育体制改革650

第七节 教学研究651

第八节 教育管理653

第九节 学校选介654

第二章 科技658

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659

第二节 科技机构与队伍660

第三节 科技兴县661

第四节 科技普及663

第五节 科研成果664

第六节 地震监测667

第七节 气象测报668

第二十六篇 文化艺术671

第一章 文艺创作671

第一节 文艺创作团体671

第二节 文学创作672

第三节 艺术创作673

第二章 文化活动676

第一节 社会文化活动676

第二节 民间艺术678

第三章 文化市场及管理679

第一节 文化场所679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681

第四章 图书发行681

第一节 图书经营681

第二节 发行网点682

第三节 新华书店683

第四节 图书馆683

第五章 文物保护683

第一节 省级文物保护684

第二节 县级文物保护685

第三节 文物保护与管理机构693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报纸694

第一节 广播694

第二节 电视695

第三节 《修武报》697

第七章 档案 党史 地方志698

第一节 档案698

第二节 党史704

第三节 地方志706

第四节 机构设置708

第二十七篇 卫生 体育711

第一章 医疗卫生711

第一节 卫生体制改革711

第二节 医疗诊治712

第三节 疾病防治717

第四节 妇幼保健718

第五节 卫生医疗机构720

第二章 爱国卫生724

第一节 县城卫生725

第二节 食品卫生725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725

第四节 学校卫生725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725

第三章 体育726

第一节 学校体育726

第二节 群众体育727

第三节 竞技体育728

第四节 体育设施与管理机构730

第二十八篇 精神文明建设733

第一章 思想道德教育733

第一节 理想信念教育733

第二节 公民道德教育734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734

第四节 职业道德教育735

第五节 文明公民及标兵评选735

第六节 反对封建迷信教育736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736

第一节 文明县城创建737

第二节 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738

第三节 文明村镇创建739

第四节 军民共建740

第五节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741

第六节 广场文化活动742

第七节 热爱家乡 增辉修武742

第三章 文明新风743

第一节 破除陋习743

第二节 社会新风尚743

第三节 传统美德744

第四节 社会新风事略745

第二十九篇 社会生活751

第一章 人民生活751

第一节 居民收入751

第二节 居民消费753

第二章 民族 宗教757

第一节 民族757

第二节 宗教758

第三章 民风760

第一节 方言761

第二节 民谚773

第三节 民谣777

第四节 歇后语777

第四章 民俗778

第一节 人生礼仪779

第二节 交往礼仪782

第三节 行规783

第四节 禁忌785

第五节 岁时节令786

第五章 姓氏790

第一节 起源于修武的姓氏790

第二节 薛姓 范姓791

第三十篇 人物801

第一章 传记801

第一节 党政军领导801

第二节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814

第三节 文化科技界人士819

第四节 烈士823

第二章 专记824

第一节 党政军领导824

第二节 模范先进人物827

第三节 文史艺术界人士834

第三章 简介838

第一节 战斗英雄838

第二节 历届县委书记、县长841

第三节 党政军领导843

第四节 模范先进人物849

第五节 企业界知名人士851

第六节 农林界人士852

第七节 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界人士854

第八节 文史艺术界人士860

第九节 在台修武籍人士865

第四章 人物名表和名录867

第一节 模范先进人物表867

第二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868

第三节 修武籍在外工作人员名表869

第三十一篇 乡镇 工贸区 办事处875

第一章 城关镇875

第一节 农业876

第二节 工业及第三产业876

第三节 社会事业877

第二章 方庄镇878

第一节 农业878

第二节 乡镇企业879

第三节 社会事业879

第三章 郇封镇880

第一节 农业881

第二节 乡镇企业882

第三节 社会事业882

第四章 葛庄乡883

第一节 农业883

第二节 乡镇企业884

第三节 社会事业884

第五章 王屯乡885

第一节 农业886

第二节 乡镇企业886

第三节 社会事业887

第六章 周庄乡888

第一节 农业888

第二节 乡镇企业889

第三节 社会事业890

第七章 高村乡891

第一节 农业891

第二节 乡镇企业892

第三节 社会事业892

第八章 五里源乡893

第一节 农业893

第二节 乡镇企业894

第三节 社会事业894

第九章 西村乡895

第一节 农业895

第二节 乡镇企业897

第三节 社会事业897

第十章 岸上乡899

第一节 农业899

第二节 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900

第三节 社会事业900

第十一章 小营工贸区901

第一节 农业901

第二节 工业902

第三节 社会事业902

第十二章 城镇(关)办事处903

第十三章 李万乡903

第一节 农业904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事业904

附录907

一、重要历史事件辑录907

毛泽东接见修武县委书记张洋芹907

二、2001~2011年县级领导任职时间908

三、韩愈研究913

(一)韩愈故里问题再探讨913

(二)政协修武县委员会关于“韩愈故里是否在修武”的调研报告919

四、历代《修武县志》序文存录926

明侍郎何瑭《修武县志》原序926

明邑进士周佑《修武县志》引927

清邑令边憬《修武县志》原序927

清邑令吴映白重修《修武县志》原序928

清邑令戈云锦补修《修武县志》序928

清邑令冯继照《修武县志》序929

民国修武县长萧国祯《修武县志》序929

1960年《修武县志》序930

1986年修武县长申荣林《修武县志》序言930

1986年修武县代理县长薛祖本《修武县志》序言931

五、历代有关修武诗文存录932

(一)历代有关风土人情诗文932

(二)历代有关修武云台山区诗文歌赋941

(三)历代有关修武青龙峡区诗文歌赋957

六、限外大事辑要(2001~2011年)962

2001年962

2002年964

2003年965

2004年967

2005年968

2006年969

2007年971

2008年973

2009年975

2010年976

2011年977

索引981

第一届志书勘误1000

编辑简介10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