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字文化大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2325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400MB
- 文件页数:492页
- 主题词: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字文化大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文明的晨曦——汉字的起源1
(一)在蒙昧通向文明的路口1
(二)原始的实物记事——结绳2
(三)向符号发展的契刻记事3
(四)仓颉造字传说的启示4
(五)远古文物显示的蛛丝马迹4
(六)推测与假说8
(七)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10
1.殷商甲骨文的发现10
2.西周甲骨文的发现11
3.商周时期的占卜活动12
4.甲骨文的种类12
5.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及价值14
二 方块的奥秘——汉字形体的演变17
(一)古代文字17
(二)近代文字26
(三)异体俗体31
(四)小篆的研究35
1.《说文解字》与小篆研究35
2.汉以后的小篆研究36
3.小篆与书法37
三 文房纵古今——汉字的书写工具与载体39
(一)汉字书写工具的演变39
1.汉字书写工具的种类39
2.汉字书写工具的演变40
3.文字书写工具选择与演变的制约因素42
(二)汉字载体的演变43
1.文字载体选择及其种类43
2.古代汉字载体面面观45
3.轻灵的轨迹——汉字载体的演变趋势48
(三)汉字与印刷50
1.汉字的频率和印刷50
2.汉字的字体和印刷51
3.汉字的字形、结构和印刷52
四 字林独一枝——汉字的特点54
(一)独特的表意性54
1.关于造字方法54
2.汉字表意的直接性与排他性59
(二)微妙的字族系统59
1.汉字家族中的母字与分化字59
2.汉字系统中的类化61
(三)灵活的构词力62
(四)优美的艺术构型65
五 华夏书同文——汉字的规范、注音和简化70
(一)汉字的规范70
(二)汉字的注音73
1.以字注字73
2.双拼制74
3.三拼制75
4.音素制75
(三)汉字的简化76
1.繁体和简体76
2.简体字运动的发生与发展77
3.《汉字简化方案》78
4.《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与汉字简化的命运79
六 字学创新篇——汉字的研究与应用81
(一)汉字的心理学研究81
1.笔画繁简与再认和再现成绩的关系81
2.部件的分析和称说是识记汉字的关键81
3.影响汉字书写因素的研究82
4.汉字和拼音文字学习的比较82
5.识别汉字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83
(二)汉字的数理统计83
1.汉字字频统计83
2.汉字结构的统计86
3.汉字笔画的统计88
(三)汉字的计算机处理92
1.汉字编码93
2.汉字标准交换码94
3.汉字自动识别96
4.汉字输出与汉字信息压缩97
(四)汉字的熵98
1.熵的计算公式98
2.汉字熵值的测定99
3.汉字熵值测定的最大汉字容量100
(五)汉字的多余度102
(六)汉字的工具书编排查检103
1.按意义编排103
2.按部首编排103
3.按字形特征号码编排103
4.按韵部编排105
5.按注音符号编排107
6.按汉语拼音编排107
七 唇齿两相依——汉字与汉民族文化108
(一)汉字文化的研究界域108
1.一般的文化研究的界域问题108
2.汉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产物108
3.汉字文化的界域109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110
1.汉字与文化的统一性110
2.汉字与文化的矛盾性110
(三)汉字文化研究的基本观点112
1.汉字文化研究的历史的观点112
2.汉字文化研究的群众的观点113
3.汉字文化研究的科学的观点113
八 文语结良缘——汉字与汉语及兄弟民族文字115
(一)汉字与汉语115
1.汉字与汉语的一致性和适应性115
2.汉字与汉语的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116
3.汉字和语音、词汇、语法117
(二)汉字与方言119
1.汉字的超方言性119
2.方言中的训读120
3.方言字121
4.方言中的一字异读122
(三)汉字与女书122
1.女书是一种异形汉字123
2.女书是一种表音文字126
3.女书是一种女性文字128
4.女书溯源130
(四)汉字与各兄弟民族文字131
1.文字的原始阶段132
2.借用汉字133
3.效法汉字137
4.译音、借词用字139
九 神韵夺天工——汉字与文学艺术141
(一)汉字与诗歌141
1.汉字与诗歌的阅读欣赏141
2.汉字对中国诗歌形式的影响142
(二)汉字与书法145
1.方块的形成145
2.基本笔画的发展148
3.结体的规范与艺术149
4.方块规范的历程150
5.汉字中表现的一些美学思想152
(三)汉字与篆刻153
(四)汉字与音乐、舞蹈156
1.“乐”字释义156
2.作为“乐音组合”的“乐”157
3.作为器乐的“乐”157
4.舞与声乐161
5.“乐师”、“师保”之“师”和武官之“师”162
6.“音乐”之“乐”与“哀乐”之“乐”163
(五)汉字与色彩163
1.各部首里的颜色字164
2.表颜色的汉字是我国织染业发展史的化石167
3.表色汉字是反映古代等级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魔镜——五色与五行五德167
(六)汉字与对联168
1.对联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168
2.实用性的对联169
3.装饰性的对联170
4.锻炼文字技巧的联语170
5.诗钟171
6.某些特殊的对联172
(七)汉字与谜语173
十 必也正名乎——汉字与年号、姓氏、避讳176
(一)汉字与年号、谥号、庙号176
1.千古兴废此间寻176
2.一字定褒贬,宠辱片言中177
(二)汉字与姓、氏179
1.从汉字看姓的起源179
2.汉字所反映的氏179
3.“大丈夫行不改姓”180
4.姓氏的拆装组合181
(三)汉字与名字183
1.名和字的关系183
2.姓氏与名字相连成文186
(四)汉字与避讳187
1.汉字在避讳中的作用187
2.避讳和犯讳188
3.避讳和文字狱189
十一 斯文存古道——汉字与意识形态、思维方式191
(一)汉字与传统意识191
1.天无二日,地无二王191
2.爱好和平,筑城自保192
3.勤劳耕耘,崇尚朴素193
4.君贵民轻,男尊女卑193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94
(二)汉字与传统思维方式195
1.传统思维方式对汉字的影响195
2.汉字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200
3.汉字与传统思维方式体现出共同的文化特征202
(三)汉字与家族宗法制度202
1.从“祖”、“宗”说起202
2.“家”、“族”和宗法制度203
3.亲属称谓种种205
(四)汉字与神话206
1.开辟神话207
2.始祖神话207
3.农业神话209
4.配偶神话209
5.战争神话210
6.自然神话210
(五)汉字与经学211
1.通经以识字为先211
2.经籍文字歧异212
3.经学与汉字规范213
(六)汉字与佛教214
1.译经造字214
2.译经用字219
(七)汉字与翻译221
1.以汉语为原语,看汉字之“难”221
2.以汉语为译语,看汉字之“妙”222
3.翻译中的心理因素223
4.翻译中用字的规范化及其他223
(八)汉字与数224
1.汉字数字的起源225
2.汉字数目字的增衍与文化的演进225
3.汉字反映的记数工具与方式228
4.汉字“形”的认识229
5.汉字数学思想的闪光229
6.数学汉字使用举隅230
7.汉字与序数232
8.数字与文化符号233
9.汉字的构造与数236
十二 竹帛存王事——汉字与兵、法、吏239
(一)汉字与刑法239
1.虽非刑名,实系刑法的汉字239
2.从刑名用字看古代刑法241
(二)汉字与军事243
1.汉字与兵器243
2.汉字与战伐攻守249
3.汉字与兵制255
(三)汉字与职官258
1.民之“父母”,君之仆妾258
2.上下有服,分职定位259
3.中贵多黄金,鼻息干虹霓261
十三 点画解民生——汉字与衣食住行263
(一)汉字与民俗263
1.巫史结合使汉字与民俗结下了缘分263
2.汉字表述民俗的功能263
3.汉字字形与民俗心理264
4.汉字谐音在民俗中的运用265
5.汉字与民间俗信266
6.汉字与祭祷祈禳268
7.汉字与婚嫁产育270
8.汉字与寿丧殡葬271
9.汉字与社会交往273
10.汉字与岁时节日274
(二)汉字与婚姻家庭275
1.从“性”说起275
2.两性称谓277
3.两性之美279
4.婚姻家庭280
(三)汉字与服饰282
1.头衣283
2.体衣286
3.足衣292
(四)汉字与烹食文化294
1.民以食为天294
2.烹食总称294
3.肉食与水产297
4.粮食与菜蔬301
5.饪法与用304
6.酒与饮料305
7.烹食器皿306
(五)汉字与人体、疾病309
1.表示人体部位的字309
2.表示人体脏腑的字312
3.表示生育繁衍的字313
4.反映人体疾病的字314
(六)汉字与医疗316
1.医与巫同源316
2.与中药有关的汉字318
3.与经络、针灸有关的汉字319
(七)汉字与建筑321
1.从汉字字形反顾我国远古时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脉络321
2.从汉字字形构成把握我国古代建筑类型的界定及其特征323
3.从汉字偏旁揭示我国古代建筑系列的内涵及其外延325
4.从汉字线性图案性质考察我国古代建筑装饰的追求及其寓意326
(八)汉字与交通329
1.汉字与道路329
2.汉字与桥梁332
3.汉字与车马335
4.汉字与舟楫341
5.汉字与舆轿346
(九)汉字与地理348
1.山川之宜348
2.阴阳割昏晓349
3.山重水复终有路350
4.负载之功351
十四 字说农工商——汉字与经济活动353
(一)汉字与农业353
1.农作物353
2.农业生产工具356
3.农田水利358
4.农业耕作制度360
5.谷物的加工与贮存361
(二)汉字与手工业362
1.玉雕业362
2.陶瓷业365
3.冶金铸造业367
4.纺织印染371
(三)汉字与贸易376
1.贸易与商贾376
2.市场378
3.货币379
(四)汉字与度量衡383
1.以人体为基准383
2.以自然物为基准384
3.以器物为基准385
十五 究源法自然——汉字与动物、植物387
(一)汉字与动物387
1.字形结构与动物直接相关387
2.字形结构与动物部分相关388
3.人类从认识、了解动物到豢养、驾驭动物的轨迹389
(二)汉字与植物391
1.表示植物名称的字391
2.表示植物各个部位的字392
3.表示植物性状的字394
4.表示与植物有关的动作的字394
十六 宇内有芳踪——汉字在海外396
(一)汉字在朝鲜半岛396
1.朝鲜半岛使用汉字的历史396
2.朝鲜半岛使用汉字的现状401
3.朝语中汉语词的状况401
4.汉字教育405
(二)汉字在日本406
1.汉字在日本的流传和改造406
2.汉字和日本的假名407
3.汉字研究在日本409
(三)汉字在越南413
1.汉字在越南的传播413
2.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418
3.喃字及其字形结构421
附录426
主要参考文献426
名词术语索引431
跋 原则与思考&何九盈 胡双宝 张猛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