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丛书 第5编 33 经济类 中国经济改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丛书 第5编 33 经济类 中国经济改造](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077181.jpg)
- 马寅初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
- ISBN:780569994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706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丛书 第5编 33 经济类 中国经济改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今日在我国通行之经济学说1
一 总论1
二 现代经济思想之二大派别4
三 二者孰宜于中国4
四 自由主义派之兴起5
五 自由主义在事实上之根据8
六 正统学派鼻祖斯密亚丹氏之主要学说9
七 自由主义派经济思想之批评14
第二章 个人主义与全体主义20
一 总论20
二 个人主义21
三 全体主义21
四 个人主义与全体主义之比较22
五 本书重全体主义27
第三章 全体主义之实现——重商主义30
一 货币之重视31
二 国际贸易顺势之重视34
三 生产力之重视35
四 达到以上三个目的之手段36
五 结论37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之全体主义39
一 农本思想39
二 儒家之农本主义42
三 农本主义之具体方案47
四 结论52
第二篇 本书提要55
第五章 本书各章之连销55
一 经济动力之流通与社会之生产55
二 平时吾人所宜注意者几点58
三 战时吾人所宜注意者几点62
四 从复兴农村方面观察本书各章之连锁66
第三篇 国际贸易71
第六章 中国经济上之国际地位71
一 中国对外之债务71
二 中国之入超74
三 我国入超之最近概况76
四 机制国货之输出情形84
五 现在入超如何抵补88
六 外人在中国之直接投资91
第七章 改善中国国际贸易之方策94
一 经济落后之原因94
二 提倡为农业副业之小工业99
三 反对内地小工业者之理由104
四 大工业之奖励106
第八章 粮食进口征税116
一 历年贸易入超与粮食进口之关系116
二 洋米进口之原因118
三 今后救济方策119
四 世界各国对粮食的积极政策与吾国的消极政策之比较121
五 中国粮食进口免税出口征税在理论上之根据123
六 财政铁道两部政策之矛盾125
七 今日施行之滑准进口税127
第九章 由外商操纵时期渐进于华商自办之国际贸易131
一 百货商店131
二 进出口贸易134
第四篇 金融141
第十章 吾国之新式金融业141
一 旧式金融业与新环境142
二 新式金融业之崛起142
三 新式金融业发达之理由144
四 旧式金融业办法上之缺点145
五 他埠及内地金融业之适应旧环境146
六 中外银行业之融洽148
七 新式金融业亟应补充之二点150
八 结论151
第十一章 吾国金融业制度之缺点与改革方案153
一 上海金融界之组织155
二 上海三个金融集团间之汇划与收解155
三 上海金融组织之缺点160
四 改革上海金融制度之方案164
附绿 上海金融市场组织补述168
一 拆票168
二 钱庄代客商收解划头之利益172
三 银行对于钱庄之拆款172
第五篇 经济统制175
第十二章 中国与倾销问题175
一 倾销国之生产者在国外倾销之理由——非恶意倾销176
二 预定之倾销177
三 倾销对于被倾销国之利害178
四 自由贸易与倾销181
五 我国对俄日倾销所采之政策183
六 抵制仇货倾销之不二法门188
七 结论189
第十三章 统制经济问题191
一 统制经济之意义191
二 吾国何以必须采用统制经济193
三 中国容易实施统制经济之理由198
四 吾国何以不能仿行俄国式之统制经济199
五 吾国舆论对于统制经济政策之批评207
六 统制经济与发展内地小工业之关系209
第十四章 丝米棉之统制问题213
第一 丝214
一 今日统制之成绩215
二 今后改良蚕丝之困难219
三 三个极大之缺点220
第二 米222
一 粮食生产与消费问题223
二 限制米价问题227
三 恢复三仓制办理平粜229
第三 棉232
一 中日纱厂之比较234
二 华厂与在日本本国的纱厂之比较236
三 华厂与在中国境内的日厂之比较237
四 华厂之补救办法238
五 救济华厂及统制棉业之先决条件243
六 上海华商纱棉之投机交易244
七 统制棉花买卖之办法248
第十五章 吾国金融业之团结及其统制252
一 今日之中央银行不能统制金融之理由254
二 上海银行业之联合准备261
三 联合准备制之特点及缺点270
四 造成健全中央银行之一法——使发行集中272
五 造成健全中央银行之先决条件274
第十六章 吾国处理劳资争议之方法278
一 总论278
二 强制仲裁之特点及批评281
三 第一次之劳资争议处理法(采强制仲裁)283
四 第二次之劳资争议处理法(采任意仲裁)284
五 上海市政府及对任意仲裁最烈之一点287
六 司法院院字七二三号之解释289
七 第三次之劳资争议处理法(又采强制仲裁)290
八 二十一年九月附带恢复之条文293
九 二十一年九月附带修正之条文295
十 修改各省仲裁委员之任期297
第十七章 世界经济之大势与我国之危机299
一 倾销政策发生之原因299
二 益加严厉之倾销政策(放弃金本位)304
三 抵制倾销之方策305
四 集团经济之产生307
五 中国之危机309
第十八章 抵抗洋货倾销及提倡国货之方策313
一 中国抵抗洋货倾销之必要313
二 抵抗洋货倾销之一般的困难314
三 中国抵抗洋货倾销之特殊的困难316
四 各省自行抵抗办法之流弊319
五 中央统一办理之困难320
六 利用各省商会及工商同业公会之折衷办法322
七 中央监督之责任325
八 各省应互相谅解提倡国货之流通327
九 抵抗在华洋商工厂之方法328
十 结论329
第六篇 利用外资331
第十九章 利用外资之三种方式及其原则331
一 利用外资之三种方式332
二 利用外资三种方式之共同原则332
三 利用外资之各别原则335
四 依据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之原则所订之合资式合同348
五 利用外资问题之起源与前途之展望352
六 预防利用外资之流弊354
七 外人对华投资之顾虑357
第二十章 利用外资与铁路360
一 关于国权之丧失者有四项362
二 关于主权之旁落者有三项363
三 关于经济之剥削者有六项364
四 铁道法关于借用外资不损主权及利权之条件368
五 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事业之四项原则370
六 银借款之条件371
第二十一章 利用外资与矿业373
一 外人投资吾国矿业可分为三期374
二 中国对外人投资矿业之态度380
三 民国十九年之矿业法381
四 附带述及之一点384
第二十二章 利用外资与外人直接投资386
一 外人在华投资之分类386
二 外商资本之用途388
三 直接商业投资之害390
四 外人在华运输业及制造业之渊源391
五 日本投资发展何以如此之速393
六 吾人将由何道以抵制日货而阻其投资之膨胀395
七 利用外资之障碍395
第二十三章 利用外资之奇特方式401
一 混信用券为资本之错误401
二 钞票(信用券)之性质402
三 钞券能以货物为准备乎405
四 钞券何以必须以现金为准备411
五 钞票是否即资本412
六 借用货物之条件与利益415
第二十四章 如何使上海游资及外国余资流入内地以为复兴农村之准备418
一 上海金融业一般之情形418
二 上海游资已达无法销纳之程度极愿投放于内地420
三 欲使外资流入内地必先使上海游资流入内地421
四 复兴农村经济藏富于民之前提有三423
五 上海游资流入内地之六种方式424
六 外资流入内地之方式430
七 不再使农村资金流向都市之要图432
第七篇 财政435
第二十五章 中国之战时财政问题435
一 总论435
二 一般的理论436
三 资金集中于上海之危险与不利442
四 国际贸易与战争之关系445
第二十六章 整理财政问题452
第一 祛除预算产生之障碍453
一 迟迟呈送之弊453
二 截留国税之弊453
三 混列营业预算之弊454
四 混合国地预算之弊454
五 伪造预算之弊455
六 量出为八之弊456
七 地方政府不守法律之弊456
八 特税之弊457
第二 废除苛杂之具体办法458
一 苛捐杂税之界说可分六点461
二 废除办法461
三 抵补方法463
四 督促方法473
五 实施步骤475
第八篇 银问题487
第二十七章 中国与银问题487
第一 银价之趋跌487
一 银之金价趋跌487
二 银价跌落之特别原因490
三 银价跌落为世界经济恐慌之原因乎491
四 救济银价跌落之各种方策492
五 结论497
第二 银价之提高497
一 绪论497
二 美国提高银价之目的及其进行498
三 提高银价对于中国之影响499
四 补救银价提高之各种方策501
五 结论505
第二十八章 中国之本位问题507
一 改行金本位508
二 改行虚金本位518
三 凯末尔顾问所拟虚金本位之计划520
四 金问题之解决方策522
五 中国对于本位问题所感之困难523
第二十九章 九国白银协定与美国白银政策525
一 白银协定(世界经济会议)525
二 美国白银政策532
三 美国白银政策与九国白银协定之关系539
四 白银协定何以有保留之声明541
五 吾对于白银协定之意见542
六 白银协定批准后应付之困难551
七 对各报所载关于白银意见之批评553
第三十章 美国之吸收黄金白银政策与我国之关系556
一 以不兑现纸币吸收黄金白银何以能提高物价至一九二六年之水准为止557
二 吸收黄金与吸收白银有何关联557
三 美国吸收白银影响于中国如何560
四 膨胀通货何以能救济经济恐慌566
五 膨胀通货之方法甚多何以必须采用吸收黄金白银之方式569
六 以膨胀通货之方法提高物价有何危险572
第三十一章 银价之稳定问题574
一 有限银本位制574
二 汇兑基金之管理575
三 物银矫正策575
四 补偿货币(一名商品货币)581
五 银问题为中国最难解决之经济问题587
第九篇 土地问题589
第三十二章 中国土地制度之沿革589
一 井田制之大纲589
二 井田制之施行591
三 授井田与日本班田制之比较601
四 井田之制破坏603
五 井田制之析疑605
六 井田制破坏以后的历代田制606
第三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之土地政策(上)615
一 共产党对于中国土地关系与农民阶级之分析615
二 共产党土地革命之步骤618
三 共产党对氏族土地处置办法之大要619
四 讨论620
五 结论628
第三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之土地政策(下)633
一 反富农问题633
二 中国共产党土地暂行法636
三 江西苏维埃政府对于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641
四 中国共产党之土地法644
五 结论646
第三十五章 国民党之土地整理办法649
一 世界二大类之土地立法649
二 今日施行之土地整理办法650
三 两制之比较655
四 余之意见662
五 给论664
第三十六章 吾国土地法中关于耕者有其田之规定665
一 垦熟地之耕作权归承垦之农人无偿取得666
二 保护佃农之耕作权与永佃权669
三 加重土地税以减低地价使佃农有买田之机会671
四 实行限田制675
五 实行二五减租以减低地价使佃农有买田之机会676
六 不在地主之税额加倍征收使出卖其土地679
七 承佃人有买田之优先权680
八 缺少实施三四五六七各点之工具681
九 结论682
第十篇 结论685
第三十七章 从世界主义方面观察本书之主张685
一 经济思想之两大派686
二 世界主义派之学说688
三 国家主义派之学说691
四 二派学说之共通观点692
五 斯密亚丹与李斯特之学说孰宜于中国694
六 李斯特之关税政策于中国是否足用696
七 自由贸易主义应有最后之胜利699
八 祛除自由贸易障碍之困难702
九 本书之主张不悖于自由贸易主义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