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 肖浩辉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2637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9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91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学科: 发展 学科: 研究)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地点: 中国)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命运3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3

一 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批判继承3

二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11

三 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科学体现14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21

一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27

第二章 永放光芒的普遍真理27

二 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40

三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纲领52

一 战斗胜利的历程67

第三章 曲折前进的光辉历程67

二 迂回曲折的道路73

三 两股逆流的挑战79

四 不可逆转的趋势8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伟大胜利84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准备84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成果91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成功要诀9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和产生条件107

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107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07

二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114

三 毛泽东思想是解放中国人民的正确理论120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25

一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25

二 群众路线的根本观点和方法136

三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143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15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50

二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154

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160

四 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165

第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170

一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国化的新硕果170

二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76

三 无产阶级政权形式的创新183

一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19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的新发展190

二 在实践中创立的战略策略原则192

三 制定和实行战略策略的依据198

第六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创新205

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05

二 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210

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220

第七章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的杰出贡献223

一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223

二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30

三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232

四 逐步建立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242

第八章 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49

一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249

二 中国统一战线是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255

三 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257

四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262

五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政策266

第九章 创造性的思想政治工作269

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69

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276

三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281

第十章 科技、教育、文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286

一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286

二 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91

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95

四 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是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304

第十一章 符合国情和世情的外交理论和路线308

一 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308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312

三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321

四 提出对外开放思想,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建设社会主义325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大贡献330

一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环境和条件330

二 党的建设的独创性理论334

三 党的领导作用的科学论证348

一 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实现新的飞跃357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35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成果357

二 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中实现新的飞跃365

三 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实现新的飞跃37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380

一 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80

二 提出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的科学命题386

三 提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科学论断391

四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坚持、运用和发展395

五 倡导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相统一的思想作风39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论中国化的新成果403

一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和理论升华403

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411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41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423

一 马列的构想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和升华423

二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427

三 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新的科学水平43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的新视野440

一 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440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444

三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457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461

一 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461

二 分阶段发展的战略步骤465

三 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469

四 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布局472

五 实现战略任务的战略举措475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的新探索477

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477

二 改革经济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84

三 改革政治体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492

四 改革科教文卫军队等领域的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502

一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508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突破508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513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划时代意义518

四 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521

第九章 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526

一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对外开放的社会526

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30

三 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536

四 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541

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547

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547

二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长期的任务555

三 稳定压倒一切566

第十一章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新思路573

一 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573

二 执政党面临的考验要求加强党的建设578

三 把党建设成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584

第十二章 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新观点600

一 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600

二 必须依靠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609

三 必须依靠人民军队617

一 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新构想626

第十三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新构想626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632

三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强大生命力637

第十四章 国际战略和对外策略的新思维652

一 对当今时代问题的新判断652

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656

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思路667

四 对付复杂国际局势的新策略672

第一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世纪的理性思考679

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679

二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684

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成果69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基本纲领的确立696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696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确立706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跨世纪发展的新战略712

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712

二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717

三 科教兴国战略722

四 西部大开发战略728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蓝图735

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35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特点737

三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4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实践与创新748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748

二 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755

三 创新公有制观念,正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760

第六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69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769

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777

三 努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782

第七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787

一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787

二 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791

三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797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若干重大关系的系统阐述803

一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必须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803

二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807

三 “若干重大关系”的论述是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812

第九章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视野820

一 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820

二 按照新的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824

三 针对新的实际强化军队思想政治工作832

第十章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新主张836

一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836

二 “一国两制”构想变成现实的巨大成功841

三 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的新主张851

第十一章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全面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856

一 科学分析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新特点856

二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开创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863

第十二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875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党875

二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新时期建党的纲领880

三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883

四 开展“三讲”教育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888

五 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892

后记8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