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激励型监管研究 以行政法学为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4441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监管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激励型监管研究 以行政法学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关于几个概念的说明1
二、问题的提出、背景和选题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6
四、研究的基本框架15
第一章 激励型监管的产生与界定18
第一节 西方行政监管的历程与趋势——以英美国家为例18
一、市场失灵与行政监管的产生19
二、行政监管受到的批评与放松监管22
三、行政监管的改革及其趋势23
第二节 激励型监管的内涵31
一、激励型监管的经济学解读31
二、激励型监管的行政法学语境分析34
三、激励型监管的定义41
第三节 激励型监管与相关概念辨析42
一、激励型监管与协商性监管42
二、激励型监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48
第二章 激励型监管的法理分析53
第一节 激励型监管与民主行政53
一、激励型监管是民主行政的产物54
二、激励型监管本身是一种民主行政56
第二节 激励型监管与服务行政57
一、服务行政及其与给付行政、授益行政的关系57
二、激励型监管属于服务行政的范畴60
三、激励型监管与服务行政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一致61
第三节 现代行政法学中的制约与激励机制理论66
一、制约与激励是现代行政法的应有之义66
二、激励机制的不断强化是行政法的重要发展趋势67
第四节 激励型监管的失灵与行政法治69
一、激励型监管实体法的失灵69
二、激励型监管程序法的失灵71
第三章 我国行政监管改革与激励型监管的选择74
第一节 我国行政监管的总体特征及其改革探索75
一、我国行政监管的总体特征76
二、我国行政监管的改革探索79
第二节 激励型监管的正当性与我国的选择81
一、伦理学的趋利人性论81
二、行为科学的需求层次与期望理论83
三、经济学的效率原则84
四、行政管理学的新公共服务理论86
五、对激励型监管认识误区的澄清87
第三节 我国激励型监管确立的立法要求91
一、法治行政、民主行政、服务行政与激励型监管立法92
二、激励型监管的普遍确立与激励型监管立法92
三、激励型监管弊端的克服与激励型监管立法94
第四章 激励型监管法的基本原则99
第一节 依法行政与法律保留原则100
一、服务行政与法律保留原则关系诸观点100
二、法律保留原则在激励型监管中应有限适用105
第二节 信赖保护原则111
一、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对激励型监管的意义111
二、信赖保护原则对激励型监管的要求114
第三节 比例原则117
一、比例原则的含义及其传统的适用对象117
二、比例原则在激励型监管中的适用119
三、比例原则在激励型监管法中的体现122
第四节 正当程序原则125
一、正当程序的内涵125
二、正当程序在激励型监管中的适用127
三、正当程序对激励型监管的意义130
第五章 激励型监管的实体立法133
第一节 域外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介评133
一、激励型监管的适用范围134
二、激励型监管的立法特色138
三、经济激励的法定方式140
第二节 我国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的现状147
一、经济性监管领域的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147
二、社会性监管领域的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149
三、我国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的问题剖析154
第三节 我国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的完善建议157
一、避免激励不足与激励过度157
二、继续放松监管159
三、保障激励型监管的经费160
四、协调激励型监管立法162
五、适度拓展激励型监管的适用范围163
六、细化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165
七、科学确定激励型监管实体立法的立法体制和形式166
第六章 激励型监管的程序立法169
第一节 激励型监管实施的法律形式与启动程序170
一、激励型监管实施的法律形式170
二、激励型监管程序的启动与行政主体的积极义务173
第二节 激励型监管的撤销、废止和变更程序176
一、可以适用的现行法律及其局限176
二、激励型监管的撤销、废止与信赖保护原则180
三、激励型监管的变更与信赖保护原则183
四、信赖利益保护的条件与方式184
第三节 激励型监管适度的保障程序186
一、单方行政行为适度的保障——以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为中心187
二、行政合同行为适度的保障201
第四节 激励型监管程序立法构想202
一、激励型监管程序立法的主体202
二、激励型监管程序立法中的公众参与203
三、激励型监管程序立法的内容设计204
第七章 激励型监管的权利救济与法律责任210
第一节 激励型监管的权利救济210
一、激励型监管中享有救济权的利害关系人范围211
二、激励型监管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权利及其救济212
三、相对人信赖利益的认定标准216
第二节 单方激励型监管中的法律责任218
一、激励型监管主体的法律责任218
二、相对人的法律责任223
第三节 行政合同中监管主体的法律责任225
一、行政合同及其与私法契约的关系225
二、激励型监管主体的违约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28
三、激励型监管主体的缔约过失责任231
第四节 激励型监管权利救济和法律责任立法构想233
参考文献236
后记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