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现象学 方法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现象学 方法及应用
  • 王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6413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教育学:现象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现象学 方法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7

三、概念界定8

四、当前研究进展12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9

第一章 教育现象学的本真追问31

第一节 教育现象学的产生及发展31

一、教育现象学产生的历程31

二、教育现象学发展中的重要作品及其分析35

第二节 教育现象学的特点42

一、鲜明的实践性42

二、浓郁的人文性44

三、至高的规范性47

四、强烈的反思性49

第三节 教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澄明51

一、教育现象学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方法?51

二、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的还是现象学的?53

三、教育现象学是实践的还是思辨的?55

第四节 教育现象学移植的中国土壤56

一、我国的传统哲学富含现象学因素56

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具有浓郁人文色彩58

三、我国的教育格言契合教育现象学理念60

第二章 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哲学方法论探析64

第一节 现象学运动概略64

一、现象学产生的背景65

二、现象学的产生及现象学运动70

第二节 现象学的方法75

一、悬置与还原76

二、直观78

三、描述80

四、反思83

五、解释85

第三节 现象学哲学及方法对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影响87

一、现象学为教育现象学提供哲学基础88

二、现象学方法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91

三、现象学方法对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意义94

第三章 教育现象学方法阐释99

第一节 教育现象学作品的文本分析99

一、以故事、诗歌等为“数据”100

二、对事物追根溯源的探究109

三、从故事中提炼主题或意义111

四、文本自身的邀请性117

第二节 教育现象学方法诠释121

一、对话式访谈121

二、教育学观察123

三、趣闻逸事的改写127

四、追溯辞源129

五、主题或意义分析130

六、文本写作134

第三节 教育现象学方法与相似方法的辨析137

一、教育现象学方法与教育叙事的异同137

二、教育现象学方法与教育人种志的异同141

第四章 教育现象学方法应用:以中学生厌学体验研究为例147

第一节 选取问题:中学生厌学体验147

第二节 搜集并整理厌学体验及厌学故事149

一、以厌学体验调查问卷选取访谈对象149

二、围绕厌学故事进行访谈152

三、整理与改写厌学故事154

第三节 分析厌学体验及厌学故事158

一、对厌学故事进行现象学式的提问158

二、初步提炼厌学故事的主题171

第四节 追溯厌学的辞源175

第五节 探寻厌学体验的意义178

一、成绩的隐喻178

二、关系的价值180

三、学校的隐喻183

第六节 厌学体验研究的文本写作184

第五章 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局限186

第一节 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应用范围186

一、已有教育现象学研究主题分析187

二、作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196

三、作为一种态度和取向198

第二节 教育现象学方法的价值201

一、丰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201

二、变革教育研究的思维202

三、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03

四、坚持教育的本真204

第三节 教育现象学方法的局限205

一、研究者的选择性206

二、研究对象的体验性207

三、研究结果的情境性207

四、研究结论的零散性208

五、研究的信度、效度相对较低208

结语210

一、主要结论210

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212

参考文献214

附录233

后记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