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1045651.jpg)
- 宫泉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08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文学流派研究-中国-清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密派诗学理论的价值厘定1
第一节 崛起一隅的寒士诗群1
一、高密“三李”和“三单”1
二、高密诗派的“王氏五子”6
三、高密诗派的“后四灵”9
四、广西一地的高密派诗人12
第二节 不得中行的狂狷文化性格16
一、狂狷性格的地域文化性16
二、高密派诗人的价值观21
三、高密派诗人的狂狷性格29
第三节 诗学所关的一代诗运36
一、一洗神韵藻绘甜熟之习36
二、力除格调阿谀取容之风41
三、弃掷性灵粗鄙村率之格46
第四节 趋步张、贾“苦吟”的当世价值52
一、中晚唐诗歌价值的再发现52
二、中晚唐清真雅正和清真僻苦诗派56
三、趋步张、贾“苦吟”的当世意义63
第二章 诗歌主体的伦理道德本质68
第一节 本色:从审美内涵走向道德评判68
一、传统诗学中的“本色”68
二、“本色”中的道德内涵73
三、“本色”的道德标准和人生操守77
第二节 诗歌尊体中的主体地位82
一、“《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政治价值82
二、儒家诗教精神的式微86
三、仰溯风雅的诗歌尊体89
四、诗歌尊体中的人格独立精神92
第三节 诗人与诗品的伦理辩证98
一、伦理道德内化的诗人修养98
二、文化反思中的诗人人品101
三、诗人气节的特殊意义105
四、破产的道学家人格107
五、高密派对诗人伦理道德的重视110
第四节 诗人的安身立命之处114
一、诗歌的性情之真114
二、诗人的安身立命之处117
三、诗人的忠君爱国之志118
四、淡泊名利、至大至刚的诗人人格124
第三章 宗尚性情的诗歌本体阐释128
第一节 诗歌本体的范畴和渊源128
一、诗歌本体的溯源128
二、诗歌本体的复位131
三、高密派诗学的诗歌本体地位137
第二节 性情为主的诗歌创作宗旨142
一、性情优先于格调142
二、性情为诗歌根本146
三、诗歌性情的伦理道德原则149
第三节 言志传统内涵的深层突破156
一、言志:传统诗学思想的基础156
二、诗言志的标新立异注释160
三、儒家诗学传统的突破165
第四节 诗歌性情与诗人修养170
一、诗歌性情的雅俗之辨170
二、诗为“清物”173
三、诗人胸襟与诗歌性情175
四、诗人学识攸关性情178
第四章 对诗歌兴寄传统的继承和发展182
第一节 高密派诗学中的兴寄传统182
一、言尽意远的审美理想182
二、比兴寄托与诗歌兴象186
三、兴寄:风骚传统的承继188
四、兴寄高远与诗歌情韵190
第二节 “唐无五古诗而自有其古诗”196
一、风雅诗学传统的宗尚196
二、诗歌新变合理性的肯定201
三、高密派的诗学通变观204
第三节 “碍而实通”的诗歌理趣210
一、融景、事、情于一体的诗歌理趣210
二、理不足以碍诗之妙213
三、“碍而实通”的艺术真实216
第五章 韵致与情趣的审美趋同224
第一节 详略有法、切而不粘的诗歌制题224
一、正大典雅的诗题立意225
二、诗题的淡泊闲适审美取向228
三、简练、灵动的诗歌制题229
第二节 情趣加倍的意象复合叠加233
一、诗歌意象的复合叠加233
二、意象复合的加一倍手法234
三、诗歌意象的流动、新异236
第三节 “弃象入神”的匠物之笔239
一、景物描写的再现和表现239
二、情深景真的诗歌匠物243
第六章 “入格求新”的诗歌法度246
第一节 不拘一格的对偶247
一、对偶:诗歌发展的必然247
二、律诗对偶的方式249
第二节 清远、高古的诗歌起结254
一、入格入调的律诗发端254
二、味之不尽的诗歌结句258
第三节 炼字炼句:诗中之巨眼262
一、文从字顺,意溢句外的炼句262
二、虚实相间的诗歌炼字268
第四节 “声以达情”的诗歌韵律270
一、音韵:诗歌的天籁270
二、惟在气格的古、律之分277
结语283
主要参考文献284
后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