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柳林镇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柳林镇志
  • 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王勇,陈鸿斌,宋进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89页
  • 文件大小:232MB
  • 文件页数:7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柳林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特载7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柳林7

概 述7

大事记7

约公元前22世纪以前7

唐(618年—907年)7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7

北宋 辽(960年—1127年)7

元代(1271年—1368年)7

明代(1368年—1644年)7

清代(1644年—1911年)8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11

第一篇 环境与保护25

第一章 历史沿革25

第一节 地理位置25

第二节 建置与区域25

第三节 地界34

第二章 村落34

第一节 村民自治34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选举35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历任领导36

第四节 各村简介39

第五节 村务公开45

第六节 自然村村名来历46

第三章 自然环境59

第一节 地貌59

第二节 气候61

第三节 灾害65

第四章 资源68

第一节 土地68

第二节 植物68

第三节 动物70

第五章 环境保护70

第二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72

第一章 人口总量72

第一节 人口数量72

第二节 人口普查73

第二章 人口构成74

第一节 家庭户74

第二节 性别74

第三节 民族75

第四节 年龄75

第五节 文化75

第三章 计划生育75

第一节 机构沿革75

第二节 生育规定77

第三节 生育措施78

第四章 长寿老人89

第三篇 史前文化明珠——大河村遗址101

第一章 遗址发现和发掘101

第一节 发现101

第二节 发掘102

第二章 考古研究102

第一节 五千年前的生态环境102

第二节 墓葬103

第三节 房屋建筑与氏族婚姻104

第四节 地下窑穴106

第五节 物质生产的工具107

第六节 日常生活的用具112

第七节 独具特色的艺术116

第三章 遗址博物馆118

第一节 建筑118

第二节 简介119

第三节 开放119

第四节 出土文物五个之最120

第四篇 民族宗教和民俗121

第一章 民族宗教121

第一节 民族121

第二节 宗教121

第三节 宗教活动场所122

第二章 村民生活125

第一节 村民收入125

第二节 消费127

第三节 农民生活132

第三章 时令节 日133

第一节 传统节 日133

第二节 现代法定节 日136

第三节 回族主要节 日137

第四章 习俗138

第一节 婚嫁习俗138

第二节 丧葬习俗141

第三节 生活习俗145

第四节 禁忌146

第五节 积弊陋习146

第六节 回族习俗148

第五章 称呼、方言149

第一节 称呼149

第二节 方言151

第六章 诗歌 谚语 歇后语166

第一节 诗歌166

第二节 谚语167

第三节 歇后语176

第七章 姓氏178

第五篇 基础设施建设188

第一章 都市村庄和新村小区建设188

第一节 都市村庄建设188

第二节 新村和住宅小区建设188

第二章 道路 交通193

第一节 道路与桥梁193

第二节 主要道路、桥梁、交通设施195

第三章 供水供电197

第一节 生活用水197

第二节 供电198

第四章 邮政 电信198

第一节 邮政电信网点198

第二节 电话通信198

第六篇 农业200

第一章 农村体制200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200

第二节 管理体制201

第三节 收益分配202

第二章 生产条件203

第一节 土壤203

第二节 畜力204

第三节 农机具204

第四节 电力211

第五节 劳动力213

第六节 耕地215

第七节 生产资料216

第八节 农业技术219

第九节 水利226

第三章 种植业232

第一节 粮食作物232

第二节 油料作物235

第三节 经济作物236

第四节 蔬菜作物240

第五节 瓜类作物241

第六节 菌类作物241

第四章 林果业242

第一节 林业242

第二节 果树250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51

第五章 畜牧业251

第一节 畜牧发展251

第二节 品种和饲草饲料255

第三节 管理机构256

第四节 动物防疫257

第五节 畜牧医疗机构258

第六章 水产258

第一节 水产资源258

第二节 渔业生产258

第三节 渔具260

第七篇 副业 企业261

第一章 副业261

第一节 农村副业261

第二节 副业管理262

第二章 企业262

第一节 手工业262

第二节 社队企业263

第三节 乡镇企业264

第四节 企业管理271

第五节 企业人事272

第六节 机构沿革273

第三章 企业选介274

第一节 河南奥克啤酒实业有限公司274

第二节 河南国基集团275

第三节 河南花花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75

第四章 招商引资275

第八篇 商业服务业278

第一章 商业278

第一节 传统商业278

第二节 供销社278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283

第四节 票证284

第二章 粮油284

第一节 历代田赋征收制度284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粮食政策288

第三节 粮食统购统销289

第四节 合同定购293

第五节 粮油供应293

第六节 郑州○一四一河南省粮食储备库294

第三章 副食品购销295

第一节 经营机构295

第二节 计划派购295

第四章 服务业 旅游业296

第一节 服务业296

第二节 旅游业301

第五章 市场选介301

第一节 郑州桑园饲料兽药批发市场301

第二节 郑州柳林水产品批发市场302

第三节 郑州农化种子市场302

第四节 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303

第五节 中国(郑州)汽车配件大世界303

第九篇 经济与管理304

第一章 经济总情304

第一节 经济发展304

第二节 产业结构304

第三节 经济效益305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305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305

第二节 乡镇企业体制305

第三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306

第三章 经济管理306

第一节 财政306

第二节 税务313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319

第四节 金融321

第五节 计划326

第六节 统计330

第十篇 党派群团339

第一章 共产党339

第一节 机构沿革33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342

第三节 党委重要工作纪实345

第四节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347

第五节 基层组织建设348

第六节 宣传教育351

第七节 纪律检查和廉政建设354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358

第九节 档案362

第二章 社会团体364

第一节 农会364

第二节 工会364

第三节 共青团364

第四节 妇联368

第三章 统战、民主党派374

第一节 统战374

第二节 民主党派375

第十一篇 人大政府政协379

第一章 人大37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37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380

第二章 政府384

第一节 机构沿革和领导更迭384

第二节 政事纪略389

第三章 政协389

第一节 组织沿革389

第二节 参政议政390

第十二篇 政法401

第一章 司法行政4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1

第二节 普法教育及法制宣传401

第三节 民事调解403

第四节 法律顾问404

第五节 公证见证404

第二章 检察 审判404

第一节 检察404

第二节 审判404

第三章 公安405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5

第二节 治安管理和刑事侦察406

第三节 户籍管理410

第四节 基层治保组织410

第四章 综治 信访411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11

第二节 信访412

第十三篇 武装415

第一章 兵役415

第一节 解放前的兵役制415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兵役制415

第二章 武装组织416

第一节 解放前的武装组织416

第二节 解放后的武装组织417

第三章 民兵421

第一节 民兵建制421

第二节 民兵武器装备与管理423

第四章 军事设施425

第一节 村寨425

第二节 飞机场425

第五章 驻军过军426

第一节 驻军426

第二节 过军426

第六章 兵事纪略426

第一节 日军两侵郑州426

第二节 黄学计歼土匪高云登427

第三节 解放郑州战役428

第十四篇 民政社会福利429

第一章 民政42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29

第二节 拥军优属429

第三节 社会救济430

第四节 婚姻登记432

第五节 殡葬改革432

第二章 福利事业433

第一节 敬老院433

第二节 福利433

第十五篇 社会政治活动435

第一章 土地改革与镇压反革命435

第二章 农业合作化435

第三章 大跃进436

第四章 人民公社化437

第五章 社会主义教育(“四清”)438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438

第七章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41

第八章 拨乱反正444

第九章 改革开放444

第十六篇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46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446

第一节 思想道德风尚建设446

第二节 文明村镇创建446

第三节 国家级文明村——马头岗454

第二章 环境卫生创建活动454

第一节 环卫管理454

第二节 垃圾处理455

第三节 农作物秸杆的处理455

第四节 创建省级卫生镇455

第十七篇 教育461

第一章 私塾教育461

第一节 私塾461

第二节 义学462

第三节 科举制度概述463

第二章 幼儿教育465

第一节 学前班465

第二节 幼儿园467

第三节 学制和作息时间471

第四节 幼儿管理和师资培训471

第五节 教材和教学计划472

第三章 小学教育473

第一节 小学沿革473

第二节 学制、课程与教学计划478

第三节 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484

第四节 品德教育486

第五节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488

第六节 小学选介489

第四章 中学教育495

第一节 学校沿革及历任领导495

第二节 中学学制、课程和教学计划497

第三节 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501

第四节 高中教育502

第五节 学生专车503

第六节 中学选介503

第五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505

第一节 普及程度505

第二节 师资水平507

第三节 教育质量509

第四节 办学条件509

第五节 教育经费511

第六章 农民教育511

第一节 扫盲教育511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512

第七章 教师518

第一节 教师队伍518

第二节 师资培训519

第三节 教师地位520

第八章 教育行政管理5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领导更迭522

第二节 学校管理525

第三节 教学管理526

第四节 学生管理527

第五节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530

第六节 工会、共青团组织531

第七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533

第八节 学校卫生534

第九章 体育535

第一节 学校体育535

第二节 国家体育健将540

第三节 群众健身和活动场所540

第四节 老年体育540

第十章 民办教育541

第一节 民办教师541

第二节 民办学前班和幼儿园541

第三节 民办中学541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542

第五节 捐资助学543

第六节 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543

第十八篇 医疗卫生544

第一章 医疗544

第一节 村级医疗机构544

第二节 疑难杂症诊治546

第三节 地方常见病与多发病546

第二章 医药546

第一节 中药546

第二节 西药546

第三节 地方中药材547

第三章 卫生防疫547

第一节 疫情流行547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547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548

第四节 预防接种549

第五节 卫生监督550

第四章 妇幼保建550

第一节 新法接生550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550

第三节 儿童保健551

第五章 柳林卫生院552

第一节 卫生院沿革552

第二节 卫生院概况552

第三节 卫生院医术及业务发展状况554

第四节 医学教育及技术培训554

第六章 医政556

第一节 合作医疗556

第二节 公费医疗557

第三节 医疗保险557

第十九篇 文化560

第一章 文化传播560

第一节 广播560

第二节 电影电视录像投影和影碟播放560

第三节 新闻报道561

第四节 文化站565

第二章 群众文化566

第一节 戏剧566

第二节 自编自演剧目的马头岗村业余剧团568

第三节 舞蹈和民间游戏570

第四节 器乐577

第五节 书画剪纸刺绣577

第六节 编织585

第七节 传说故事585

第八节 趣事逸闻591

第二十篇 科技科研594

第一章 科技594

第一节 机构594

第二节 规划594

第二章 科研和科技推广594

第三章 科普宣传培训和科技投入612

第一节 科普宣传培训612

第二节 科技投入612

第二十一篇 人物613

第一章 人物传记613

第二章 人物简介616

第三章 人物名表630

附 录676

序 一676

金水区柳林镇外来投资优惠政策676

柳林镇历年表彰情况统计678

金水区柳林镇加快城市化进程10年发展规划679

柳林镇200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684

驻镇单位名录(含征地单位)6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