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流动性过剩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流动性过剩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023371.jpg)
- 付岱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2497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资本市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流动性过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1
0.1 研究流动性过剩有何意义1
0.2 中国理论界的研究现状与问题2
0.3 本书的创新点3
0.4 本书的研究路线6
1 流动性的内涵与外延8
1.1 流动性概念溯源8
1.2 流动性的特有属性与流动性定义10
1.3 流动性理论的发展11
1.4 流动性的种属关系与流动性划分20
1.4.1 流动性的属和种差20
1.4.2 流动性划分20
1.5 流动性定义与流动性划分的相互关系21
1.6 流动性度量的基本依据24
2 流动性过剩的理论分析25
2.1 流动性过剩理解的分歧25
2.1.1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外国学者的观点26
2.1.2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国内早期观点27
2.1.3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国内近期观点29
2.1.4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国内现代观点30
2.1.5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观点分歧的原因32
2.1.6 流动性过剩的理解——本书的研究思路32
2.2 流动性过剩的本质33
2.2.1 资产的含义及其流动性切分33
2.2.2 负债的含义及其流动性切分34
2.3 流动性过剩的现象35
2.4 流动性过剩本质与流动性过剩现象的关系36
2.5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36
2.5.1 单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37
2.5.2 两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38
2.5.3 三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40
2.5.4 四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44
2.5.5 五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48
2.5.6 六部门经济流动性过剩的原因50
2.5.7 从银行的角度对存款流动性的重新认识56
2.5.8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总结59
2.6 流动性过剩的结果59
2.6.1 消费品价格上涨60
2.6.2 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涨61
2.6.3 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62
2.6.4 经济过热62
2.7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过剩结果的辩证关系65
2.8 流动性度量的指标设计66
3 中国流动性过剩特征事实分析67
3.1 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度量与分析67
3.1.1 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度量67
3.1.2 对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分析72
3.2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度量与分析73
3.2.1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度量73
3.2.2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分析76
3.3 金融机构存差的度量与分析82
3.3.1 金融机构存差的度量83
3.3.2 金融机构存差的分析84
3.4 外汇储备的度量与分析87
3.4.1 外汇储备度量88
3.4.2 外汇储备分析90
3.5 有价证券的度量与分析90
3.5.1 有价证券的度量91
3.5.2 有价证券的分析95
3.6 存货的度量与分析95
3.6.1 存货的度量95
3.6.2 存货的分析99
3.7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基本判断99
4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影响101
4.1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101
4.1.1 货币供应量过多101
4.1.2 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扩大112
4.1.3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其他原因118
4.2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影响124
4.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24
4.2.2 房地产价格上涨135
4.2.3 其他影响149
5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及其效果150
5.1 评价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基本根据150
5.1.1 根据流动性的变化评价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150
5.1.2 根据流动性过剩负面影响评价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151
5.2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及其效果151
5.2.1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概述151
5.2.2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效果154
5.3 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效果179
5.3.1 存款准备金政策概述180
5.3.2 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181
5.4 利率政策及其效果183
5.4.1 利率政策概述183
5.4.2 利率政策效果186
5.5 汇率政策及其效果186
5.5.1 汇率政策概述186
5.5.2 汇率政策效果187
5.6 房地产金融政策及其效果189
5.6.1 房地产金融政策概述189
5.6.2 房地产金融政策效果192
6 未来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与政策主张194
6.1 金融宏观调控与财政宏观调控的协调配合194
6.1.1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财政因素195
6.1.2 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金融因素195
6.1.3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和财政政策效果的其他因素196
6.1.4 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模式197
6.2 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198
6.2.1 稳健性原则198
6.2.2 自主性原则199
6.2.3 灵活性原则200
6.3 金融宏观调控目标201
6.3.1 金融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201
6.3.2 金融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202
6.4 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体系203
6.4.1 公开市场操作203
6.4.2 存款准备金政策204
6.4.3 利率政策204
6.4.4 汇率政策205
6.4.5 房地产金融政策206
6.5 金融宏观调控中应解除的两种不必要的担心208
6.5.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208
6.5.2 中国就业状况分析210
6.6 金融宏观调控中应注意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210
6.6.1 错误倾向一:盲目地走出去210
6.6.2 错误倾向二:盲目地限制出口211
参考文献213
后记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