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与发展 兼述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与发展 兼述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修订版
  • 林崇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6501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86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600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与发展 兼述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教育与发展篇3

第一章 永恒的教育3

第一节 教育的含义3

一、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概念3

二、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教育的本质7

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12

第二节 教育的功能16

一、教育的文化功能17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20

三、教育的政治功能23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26

五、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28

第三节 教育的目标30

一、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31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36

三、培养“T”型人才,完善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40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的理论49

第一节 继承中国传统的“教育与发展”思想49

一、古老的教育与发展的前提49

二、古老的教育与发展思想52

第二节 学习西方的“教育与发展”观55

一、西方教育与发展观的雏形55

二、杜威是西方“教育与发展”观的奠基人61

三、现代西方教育改革中的“教育与发展”观66

第三节 重视西方教育与发展观的进展70

一、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70

二、成功智力的思维教学实验75

第四节 领会苏联—俄国的教育与发展理论78

一、乌申斯基是教育与发展思想的奠基者78

二、维果茨基的科学教育与发展理论80

三、苏联教育与发展的代表性研究85

第五节 坚持朱智贤的教育与发展学术思想91

一、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92

二、心理发展的动力93

三、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95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95

第三章 教育与发展的研究方法99

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99

一、课题的提出99

二、研究的基本原则102

三、教育实验研究类型的选择106

四、变量的控制109

五、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111

第二节 教育行动研究117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简史117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121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126

四、运用“教育行动研究”的几个注意点129

第三节 教育实践研究131

一、教师角色干预法131

二、教育工作经验总结法136

教师与发展篇145

第四章 教师的素质(一)145

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145

一、教师的地位146

二、教师的作用153

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教师的素质157

第二节 师德与师魂159

一、对师德构成因素的理论研究160

二、对教师师德现状的实证研究168

第三节 教师的知识174

一、教师知识的结构174

二、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知识状况的研究179

三、教师知识的认知机制184

第五章 教师的素质(二)191

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能力191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理论模式192

二、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197

三、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203

第二节 教师的教育能力210

一、教育能力的动态分析210

二、担任班主任的能力213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能力221

第三节 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225

一、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概念226

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结构的分析研究229

三、中小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235

第六章 教师教育与教师提高239

第一节 绩效研究是教师教育与培训的基础239

一、关于教师绩效结构的研究239

二、当前教师绩效状况的研究247

三、教师绩效的差异分析250

四、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256

第二节 21世纪教师教育与培训的途径260

一、改革教师的职前教育261

二、以教师教育教学效能感的提高为出发点263

三、以“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为目标267

四、未来教师教育的新动向270

第三节 投入教育科学研究中去272

一、教师参加教科研是新时期教育特点的一种表现273

二、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75

三、教师参加教科研的特点280

智育与发展篇+289

第七章 智力结构及其发展的研究289

第一节 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289

一、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古代中国“六艺”教育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异同290

二、“多元智力”是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293

三、智力是一个较难穷尽组合的多元结构297

四、我们对智力结构的探索301

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305

一、智力目的的变化306

二、智力过程的发展309

三、智力材料(内容)的发展313

四、智力反思(监控)的变化316

五、智力品质的变化318

六、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变化321

第三节 智力发展的脑电图研究322

一、脑ET的原理323

二、中小学生脑电α波发展特点325

三、中小学生脑波超慢功率涨落分布及发展特点328

四、中小学生脑波特点与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331

五、记忆状态下的中小学生的脑电特点337

第八章 智力培养的研究341

第一节 培养智力要以智力差异为前提341

一、智力的群体差异341

二、智力的个体差异350

第二节 从思维品质入手培养智力354

一、思维品质的表现355

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口361

第三节 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智力369

一、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370

二、通过非智力因素来培养智力377

第九章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385

第一节 创造性人才385

一、创造性人才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385

二、创造性的实质及创造性人才的表现388

三、创造性的发展393

第二节 创造性教育407

一、创造性教育的形成和发展408

二、创造性教育的实质409

三、创造性教育的方法412

第三节 创造性学习418

一、创造性学习是经心理学界长期探索而提出来的419

二、创造性学习的特征420

三、养成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行为特征427

德育与发展篇+432

第十章 德性及其发展432

第一节 人的品德与社会性432

一、品德与社会性的概念432

二、品德与社会性的结构436

三、品德和社会性在个体发展中的统一440

第二节 品德发展的研究443

一、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一般趋势443

二、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445

三、青少年品德的发展451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的研究457

一、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趋势458

二、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460

三、青少年社会性的发展466

第十一章 德性培养的研究473

第一节 学校精神是学生德性发展的基础473

一、学校精神的心理学内涵473

二、学校精神的心理特点和功能476

三、学校精神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479

四、学校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483

五、学校精神的现状及其优化486

第二节 从认知与社会认知入手培养德性489

一、认知与社会认知489

二、通过社会认知来培养德性498

第三节 从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德性505

一、行为及其习惯505

二、通过行为习惯来培养德性511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是德性的一种重要因素520

第一节 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20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20

二、要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问题526

三、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529

四、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研究533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53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538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541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547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与学校心理学家队伍的建设550

第三节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553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课题研究553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558

三、基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566

参考文献5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