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犯罪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1010918.jpg)
- 许春金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957026486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00页
- 文件大小:333MB
- 文件页数:8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犯罪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认识犯罪学1
第一章 犯罪现象与犯罪学3
前言:为何研读犯罪学?3
第一节 犯罪学关心探讨的课题4
第二节 犯罪学之性质及与偏差行为、刑事司法之关系13
第三节 犯罪学简史18
第四节 犯罪学的探讨范畴30
第五节 犯罪观点论40
第六节 犯罪学研究法45
第七节 犯罪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50
第八节 结论51
第二章 犯罪及偏差行为的测量55
前言:测量的目的及功用55
第一节 犯罪及偏差行为定义的相对性60
第二节 犯罪的法律构成要件与三种犯罪测量方法68
第三节 官方犯罪统计73
第四节 自陈报告犯罪及偏差行为统计85
第五节 犯罪被害统计92
第六节 世界犯罪被害调查96
第七节 犯罪统计的相合性99
第八节 结论100
第三章 犯罪及偏差行为之分布与相关因素103
前言:对犯罪现象之实证认识103
第一节 台湾地区犯罪现象分布之研究104
第二节 犯罪与社经地位122
第三节 犯罪与性别124
第四节 犯罪与族群129
第五节 犯罪与年龄131
第六节 慢性犯罪者之研究(又称发展犯罪学)133
第七节 结论140
第四章 犯罪被害现象研究145
前言:犯罪被害研究的重要性145
第一节 犯罪被害的概念与来源145
第二节 犯罪被害现象研究——犯罪被害调查部分149
第三节 犯罪被害现象研究——警察犯罪统计部分160
第四节 犯罪被害所造成的伤害164
第五节 对被害者的补偿与救助170
第二篇 犯罪原因理论177
第五章 自由意志与理性选择理论187
前言:自由意志理论之演变187
第一节 古典 犯罪学派——刑事法律的执行问题187
第二节 新古典犯罪学派200
第三节 现代新古典犯罪理论与犯罪的理性202
第四节 排除犯罪——自由意志与理性选择理论之犯罪预防应用208
第五节 情境犯罪预防:发展与策略209
第六节 一般威吓主义214
第七节 特殊威吓主义与隔离主义217
第八节 结论223
第六章 实证犯罪学派之兴起——寻找犯罪的原因227
前言:实证犯罪学派兴起之历史背景227
第一节 龙布罗梭的生来犯罪人学说229
第二节 费利的犯罪社会学研究233
第三节 盖洛法罗的自然犯罪235
第四节 现代实证主义237
第五节 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差异238
第七章 犯罪生物学理论241
前言:犯罪生物学之发生241
第一节 特征理论之基本理念242
第二节 身体外表的特征决定了犯罪的倾向243
第三节 基因和遗传缺陷说252
第四节 当代社会生物特征理论260
第五节 犯罪生物学之贡献与缺失270
第八章 犯罪心理学理论275
前言:心理学与犯罪现象275
第一节 心理分析理论与犯罪行为276
第二节 认知理论与犯罪行为282
第三节 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285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与媒体暴力287
第五节 犯罪与人格289
第六节 生物个体理论与刑事政策301
第七节 结论302
第九章 控制理论与犯罪中止/持续研究305
前言:犯罪社会学之发生305
第一节 犯罪社会学的历史根基306
第二节 控制理论的基本论点307
第三节 涂尔干的社会乱迷学说309
第四节 雷克利斯之抑制理论313
第五节 赫胥的社会控制理论315
第六节 控制理论的新发展一一般化犯罪理论或自我控制理论324
第七节 桑普森和劳伯的犯罪生命史研究335
第八节 玛札和西克斯的中立化技术理论352
第九节 结论355
第十章 紧张犯罪理论与犯罪副文化理论359
前言:紧张犯罪理论与犯罪副文化理论之形成背景359
第一节 紧张犯罪理论360
第二节 犯罪副文化理论373
第十一章 批判犯罪理论与修复式正义399
前言:批判犯罪理论的发生与重心399
第一节 标签理论400
第二节 马克斯理论与犯罪现象409
第三节 冲突理论与冲突犯罪学414
第四节 基进理论421
第五节 和平建构犯罪学与修复式正义424
第六节 结论427
第十二章 环境犯罪学理论与犯罪被害理论429
前言:环境犯罪学的兴起429
第一节 犯罪被害理论430
第二节 环境犯罪学理论455
第三篇 犯罪类型与犯罪预防487
第十三章 暴力犯罪行为489
前言:暴力犯罪的严重性与多样性489
第一节 暴力犯罪行为之定义与普及性489
第二节 暴力行为理论493
第三节 强制性交犯罪行为496
第四节 强盗抢夺犯罪行为512
第五节 杀人犯罪行为517
第六节 儿童虐待与家庭暴力524
第七节 政治暴力及群众暴动行为531
第八节 结论544
第十四章 财产犯罪:街头财产犯罪549
前言:财产犯罪的意义与危害549
第一节 窃盗犯罪之发生数与发生率550
第二节 窃盗犯之特征551
第三节 职业窃盗与业馀窃盗552
第四节 窃盗犯罪与赃物市场559
第五节 汽机车窃盗犯罪研究561
第六节 窃盗犯罪之防制:由被害者著手569
第七节 诈欺犯罪583
第八节 纵火犯罪行为586
第九节 结论591
第十五章 白领犯罪595
前言:白领犯罪之意义595
第一节 苏哲兰与白领犯罪的发现595
第二节 白领犯罪之概念、演进与型态598
第三节 公司犯罪601
第四节 职务犯罪行为617
第五节 军事犯罪与军事司法624
第六节 政府与政治性白领犯罪633
第七节 政治——企业犯罪、金融犯罪与科技犯罪643
第八节 白领犯罪的执法问题648
第九节 结论649
第十六章 非道德犯罪行为——有关公共秩序之行为653
前言:非道德行为之犯罪化653
第一节 法律与道德:非道德犯罪行为抗制之两难654
第二节 性犯罪与性偏差行为659
第三节 毒品犯罪与药物滥用679
第四节 赌博犯罪696
第五节 酗酒行为699
第六节 结论702
第十七章 青少年犯罪帮派与组织犯罪707
前言:青少年犯罪帮派与同侪关系707
第一节 青少年帮派的定义与性质708
第二节 青少年不良帮派活动型态及经济来源711
第三节 青少年加入帮派动机、管道及影响因素714
第四节 组织犯罪之界定与团体属性717
第五节 组织犯罪团体内部组织及权力结构721
第六节 组织犯罪之活动型态728
第七节 帮规及入帮仪式730
第八节 美国华人犯罪帮派研究733
第九节 帮派及组织犯罪起源理论及背景条件736
第十节 西西里岛黑手党研究739
第十一节 台湾地区组织犯罪现象与理论建构747
第十二节 成人帮派及组织犯罪之执法754
第十三节 结论755
第十八章 犯罪之预防759
前言:犯罪预防之意义759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重要性760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基本理念762
第三节 家庭与犯罪预防769
第四节 有效的助人关系与犯罪预防774
第五节 情境犯罪预防776
第六节 社会纪律的发展——从圆拱形监狱到迪士尼乐园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