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专题研究
  • 陈朴生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261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刑法理论之基础1

一、主观与客观1

一、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3

1.结果无价值论(物的违法观)4

2.行为无价值论(人的违法观)8

3.折衷说15

二、客观的违法性与主观的违法性25

1.客观的违法性26

2.主观的违法性27

三、犯罪能力与刑罚能力28

四、主观危险与客观危险30

五、犯罪共同与行为共同32

六、共犯独立性与共犯从属性33

七、罪质论与罪量论34

二、形式与实质37

一、形式犯与实质犯37

二、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37

三、侵害与危险41

一、侵害犯与危险犯41

二、抽象的危险与具体的危险42

汰益概念61

一、法益概念之变迁61

二、法益概念之内容63

三、侵害法益与危险性67

四、刑汰之任务69

五、违法性之中心69

犯罪之构成73

一、犯罪之概念73

二、犯罪之体系73

三、构成要件78

不作为犯85

一、行为85

一、概念85

1.因果的行为概念86

a.自然的行为概念86

b.社会的行为概念86

c.精神的行为概念87

2.目的的行为概念87

a.主观的目的的行为概念87

b.客观的目的的行为概念88

二、行为之形式89

三、行为之构造90

四、行为性之根据92

五、行为与规范之关系99

六、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之区分101

二、纯正不作为犯104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106

一、作为犯,可否以不作为犯之106

二、总则问题与分则问题108

三、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成立109

1.构成要件相当性109

2.违法性131

3.责任132

四、减轻原因137

五、共犯137

1.不作为共犯138

2.共犯不作为141

加重结果犯145

一、本质145

二、基本犯罪146

一、内在危险146

二、类型148

1.犯罪形态150

a.混合形态150

b.结合形态152

2.纯正加重结果犯与不纯正加重结果犯153

3.可分性与不可分性153

三、犯罪类型154

1.故意犯与过失犯154

2.形式犯与结果犯156

3.侵害犯与危险犯156

a.抽象的危险犯157

b.具体的危险犯158

4.作为犯与不作为犯161

四、犯罪形式162

五、诉追条件163

三、加重结果164

一、构造164

二、责任要素167

1.故意加重结果犯169

2.过失加重结果犯171

3.能预见171

三、处罚方法175

四、结合犯之加重结果犯177

五、共犯与加重结果犯177

正当化事由183

一、概说183

1.肯定说183

2.否定说187

二、自救行为191

三、被害人之承诺198

四、正当防卫之适法性205

责任论213

一、责任213

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214

二、责任与危险性215

二、责任理论217

一、心理责任与规范责任217

二、道义责任与社会责任225

三、行为责任与行为人责任228

四、个人责任、团体责任与共同责任232

五、自己责任与组织责任239

三、责任主义266

一、结果主义与责任主义266

二、绝对责任与相对责任267

1.绝对责任267

2.相对责任268

a.消极的责任主义269

b.积极的责任主义275

原因之自由行为283

一、立法例283

二、原因285

一、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286

二、责任能力有无之判断286

三、如何定其责任意思289

三、以何时为着手290

四、行为一贯性291

五、原因行为之责任293

六、结论298

过失论299

一、责任原则299

二、责任要素299

三、过失之含义300

四、过失犯在犯罪体系上之地位301

一、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303

二、构成要素、违法要素与责任要素304

五、过失理论之发展306

一、旧过失论306

二、新过失论309

三、危惧感说311

六、过失犯之构造315

一、过失行为316

二、过失犯之违法性可以允许之危险性之理论324

三、过失信赖原则339

七、过失相杀340

八、结论341

未遂之可罚性343

一、刑法规范之构造343

二、犯罪类型及构成要件344

三、未完成阶段犯罪之处罚346

一、定为独立犯罪者346

二、设有处罚未遂犯之规定者348

四、未遂犯348

一、概念348

二、处罚根据350

三、可罚范围351

四、总则性规定与分则性规定352

五、未遂行为及其危险性之判断353

六、着手实行374

七、成立时点377

1.隔地犯377

2.间接正犯377

3.原因之自由行为378

八、是否独立犯罪379

九、何种犯罪,有成立未遂犯之可能380

1.过失犯380

2.不作为犯381

3.加重结果犯383

4.擧动犯383

5.危险犯384

十、普通未遂389

十一、不能未遂389

1.可罚性390

2.不能发生犯罪之结果397

3.危险性400

十二、中止未遂408

1.可罚性408

2.成立要件408

3.预备中止409

4.着手中止与实行中止411

正犯与共犯415

一、立法之趋向415

二、正犯417

一、正犯之含义417

二、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418

1.直接正犯418

2.间接正犯419

a.间接正犯应否明文化423

b.间接正犯之类型424

甲、纯正正犯425

乙、不纯正正犯427

c.错误429

d.未遂430

e.亲手犯430

甲、身分犯432

乙、目的犯435

丙、纯正不作为犯435

丁、单纯擧动犯与形式犯436

三、单数正犯与复数正犯436

1.同时正犯436

a.故意行为之同时正犯436

b.过失行为之同时正犯437

2.共同正犯444

三、共犯445

一、共犯理论445

1.单独犯原理445

2.团体犯原理451

二、共犯452

三、共同正犯453

1.成立要件453

a.意思之共同454

b.实行之共同456

2.实行共同正犯与共谋共同正犯459

a.实行共同正犯460

b.共谋共同正犯460

四、教唆犯468

1.客观要素(教唆行为)468

a.未遂教唆471

b.教唆未遂472

2.主观要素(教唆故意)474

五、从犯474

1.客观要素475

2.主观要素476

六、身分犯于共犯性之影。476

四、正犯之共犯性477

一、间接正犯478

二、共同正犯483

五、共犯之正犯性488

犯罪之竞合493

一、立汰发展之方向493

二、罪数概念494

一、犯罪之构造494

1.行为之单复495

2.犯罪之单复496

二、一罪一刑、一人一刑498

三、处分单位与执行单位500

三、罪之竞合500

一、想像竞合犯 法条竞合500

二、牵连犯509

三、连续犯罪510

1.连续一罪511

2.连续犯517

四、刑之竞合519

一、数罪519

二、并合范围520

三、并合时间521

四、并合制度525

五、并合裁判531

1.同时裁判531

a.并合宣告刑531

甲、同种刑之竞合531

乙、异种刑之竞合531

b.并合执行刑533

2.异时裁判534

3.一部赦免536

六、处断方法537

1.单一刑制537

2.并合刑制537

a.并合处断537

甲、并合刑制537

乙、统一刑制538

b.分别处断538

五、结论5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