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预防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预防医学
  • 杨建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5079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预防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预防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1

二、预防医学模式、特点1

三、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2

四、预防医学发展简史2

五、健康观与医学模式的转变3

六、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目标与三级预防策略5

七、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6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11

第一章概述11

第一节 环境与人11

一、人类的环境11

二、人和环境的关系12

三、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14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4

一、环境污染的来源15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16

三、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处置17

四、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21

五、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21

六、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2

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26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29

一、环境规划措施29

二、环境立法与管理29

三、技术措施30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32

第一节 空气32

一、空气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32

二、大气污染与疾病34

三、室内空气与健康39

第二节 水41

一、水资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42

二、水污染与疾病43

三、生活饮用水48

四、健康饮用水54

第三节地质环境和土壤55

一、碘缺乏病56

二、地方性氟中毒59

三、地方性砷中毒62

四、克山病和大骨节病63

五、土壤污染和疾病64

第三章职业环境与健康68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68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68

二、职业性损害70

三、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73

第二节 职业性毒物与职业中毒75

一、铅75

二、汞80

三、苯83

四、有机磷农药86

五、刺激性气体中毒90

六、窒息性气体中毒94

七、其他常见生产性毒物99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肺尘埃沉着病100

一、生产性粉尘101

二、肺尘埃沉着病102

三、矽肺103

四、其他常见肺尘埃沉着病106

第四节 职业性物理因素及其危害107

一、高温作业与中暑108

二、生产性噪声及其危害110

第四章食物与健康113

第一节 营养素和能量113

一、基本概念113

二、产能营养素115

三、能量122

四、矿物质125

五、维生素128

第二节合理营养133

一、合理营养的概念和基本要求134

二、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134

三、营养调查及人体营养状况评价137

四、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142

第三节特殊人群的营养146

一、孕妇及乳母146

二、婴幼儿151

三、儿童青少年155

四、老年人156

第四节 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158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158

二、肥胖症160

三、糖尿病162

四、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164

五、营养与肿瘤166

第五节 医院病人营养167

一、病人营养工作的内容和步骤167

二、医院膳食168

三、营养支持169

第六节 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172

一、食品安全172

二、食源性疾病172

三、食物中毒172

第五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185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185

一、社会经济状况与健康185

二、社会阶层与健康187

三、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187

四、公共政策与健康188

五、社会关系与健康189

六、卫生服务因素与健康190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190

一、心理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190

二、心理因素与疾病192

第三节 行为因素与健康193

一、行为与健康193

二、危害健康的行为193

第二篇医学统计方法201

第六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201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01

一、总体与样本201

二、参数与统计量202

三、同质与变异202

四、变量及变量值202

五、医学统计资料的基本类型203

六、误差204

七、概率和频率205

第二节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205

一、医学研究设计205

二、收集资料206

三、整理资料206

四、分析资料207

第三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207

一、统计表207

二、统计图209

第七章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214

第一节 频数分布214

一、计量资料的频数215

二、频数表(图)的用途216

第二节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217

一、集中趋势的描述217

二、离散趋势的描述222

第三节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226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226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228

三、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228

四、正态分布的应用230

第四节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232

一、参数估计232

二、假设检验237

第五节 均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240

一、t检验240

二、u检验246

三、方差分析247

四、假设检验的2类错误及注意事项254

第八章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262

第一节 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频数分布表262

一、计数资料的频数分布表262

二、等级资料的频数分布表262

第二节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263

一、相对数264

二、率的标准化266

三、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268

第三节 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270

一、率的抽样误差270

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270

三、率的u检验271

四、χ2检验273

第九章秩和检验283

第一节 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283

第二节 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285

一、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的Wilcoxon秩和检验286

二、两独立样本等级资料的Wilcoxon秩和检验287

第十章回归与相关291

第一节 直线回归291

一、直线回归的概念291

二、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292

三、总体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294

第二节 直线相关296

一、直线相关的概念与统计描述296

二、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297

第三节 应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的注意事项298

第四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298

一、区别298

二、联系299

第三篇流行病学方法与实践303

第十一章流行病学概述303

第一节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及其观点303

一、定义303

二、基本内涵303

三、基本观点303

第二节 疾病的三间分布304

一、什么是疾病分布305

二、为什么研究疾病分布305

三、如何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305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312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312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用途314

第四节 病因及因果推断316

一、概念316

二、病因发生的基本条件316

三、病因推断318

第十二章现况调查321

第一节 概述321

一、现况调查的定义321

二、现况调查的基本步骤322

第二节 现况调查的设计323

一、研究目的323

二、确定研究对象323

三、确定调查类型及方法323

四、确定样本含量325

五、确定研究变量、制定调查表325

六、整理、分析资料326

第三节 现况调查常见的偏倚及控制326

第十三章病例对照研究328

第一节 概述328

一、定义328

二、基本原理329

三、特点329

四、用途329

五、研究简史329

六、研究类型330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331

第三节 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32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优缺点335

一、偏倚335

二、优缺点336

第十四章队列研究338

第一节 概述338

一、概念338

二、基本原理339

三、研究特点339

四、研究目的340

五、研究类型340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341

一、确定研究因素341

二、确定研究结局341

三、确定研究现场341

四、确定研究人群341

五、确定样本大小343

六、基线资料的收集343

七、随访343

八、质量控制344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44

一、基本整理模式344

二、人时的计算344

三、率的计算345

四、显著性检验345

五、效应的估计346

六、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348

第四节 偏倚及优缺点348

一、偏倚348

二、研究的优缺点350

第十五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352

第一节 概述352

一、概念352

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352

三、基本特点353

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类353

第二节 研究的设计、实施、统计分析、优缺点354

一、明确研究目的354

二、确定研究类型和设计类型354

三、选择实验现场355

四、选择研究对象355

五、确定干预措施356

六、确定样本量356

七、随机化分组357

八、确定对照的方式358

九、盲法的应用359

十、确定实验观察期限360

十一、选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360

十二、确定基线数据,建立监测系统361

十三、对象的随访和资料收集361

十四、确定统计分析方法361

十五、资料的整理361

十六、资料的分析362

十七、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363

十八、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缺点364

第十六章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366

第一节 全球预防保健策略366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366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367

三、初级卫生保健策略368

四、21世纪的初级卫生保健372

第二节 我国的预防保健战略374

一、卫生工作方针374

二、预防保健策略374

三、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实施375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378

一、概述378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379

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380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380

五、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和任务381

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382

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382

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382

第四节 传染病的防治383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383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86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387

第五节 慢性病与三级预防388

一、概述388

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389

三、一些常见慢性病的预防390

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393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394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394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394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396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策略和措施397

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则397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398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398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399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403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404

一、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404

二、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406

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407

第十八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09

第一节概述409

一、健康教育的含义410

二、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410

三、健康教育的特点411

四、健康教育的任务411

五、健康教育的相关学科412

六、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展望413

第二节 健康行为415

一、健康相关行为415

二、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417

第三节 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评价419

一、健康教育计划419

附:健康教育项目计划撰写提纲422

二、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423

三、健康教育评价429

附:某中等职业学校控制吸烟健康教育干预计划框架431

第四节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32

一、概述432

二、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433

三、社区健康教育策略434

四、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436

五、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36

六、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37

第五节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38

一、概述438

二、医院健康教育形式439

三、医院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441

四、医院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442

五、医院健康教育的方法445

六、医院健康教育评价标准4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