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哲学问题论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哲学问题论辩
  • 邬焜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2741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信息学-哲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哲学问题论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编 信息哲学基本理论问题讨论2

第1章 什么是信息哲学与信息哲学的兴起——与弗洛里迪和刘钢先生讨论1

一、信息哲学的兴起2

二、什么是信息哲学?4

三、信息哲学的研究需要怎样的一种“旗帜”?6

第2章 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8

一、信息哲学对哲学存在论理论的创新8

二、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10

三、信息进化与人类演化观的变革11

四、信息凝结与人类时空观念的变革13

五、信息哲学对哲学认识论的创新15

六、关于人的本质的新思考17

七、关于信息生产和生产力结构问题的新探讨21

八、价值哲学研究的自然价值和信息价值的新维度25

九、信息科学研究纲领和信息思维的特殊地位28

十、信息思维对还原论、整体论和自组织理论的新阐释30

十一、信息思维乃是一种全新的复杂性思维方式32

第3章 关于信息哲学研究中四个问题的讨论34

一、信息的哲学本质34

二、信息存在的普遍性36

三、信息和反映38

四、信息与世界图景40

第4章 与《论信息》一文作者讨论十个问题43

一、负熵论的由来和实质44

二、“人的智能是负熵之源”吗?46

三、关于信息的定义48

四、信息的分类52

五、相互作用、力和信息54

六、“二的观念”与“对立统一”56

七、信息给哲学带来了什么?59

八、进化、选择与信息60

九、人类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63

十、人类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64

第5章 信息思维与中国文化的思维特色68

一、物质思维、能量思维和信息思维的概念界定68

二、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信息思维特色69

三、当代中国文化中的信息思维特色73

第6章 信息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杨伟国先生《“信息思维”的新探索》的评价77

一、杨伟国规划阐述中的两个基本点77

二、杨伟国论述和规划中的理论价值与独创性77

第2编 信息价值论问题讨论81

第7章 关于价值存在范围及价值本质的讨论81

一、价值可否定义?82

二、价值现象存在的范围84

三、价值的本质86

第8章 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90

一、阐释价值哲学的方法90

二、价值、价值评价、价值取向92

三、关于人道价值93

四、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95

五、关于本体价值95

第9章 价值与信息98

一、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98

二、价值过程的完整描述99

三、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101

四、关于价值形态的讨论102

第10章 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105

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与价值观念105

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与价值观念106

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与价值观念107

第11章 执著于价值哲学的开拓与创新——王玉樑先生学术思想和治学心路111

一、王玉樑先生价值哲学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简介111

二、对价值本质问题的不懈探讨112

三、深入研究邓小平的价值观,提出理论价值哲学与实践价值哲学的区分115

四、摒弃单极思维、倡导全面彻底的关系思维117

五、坚持实事求是,批评实践核心论120

六、强调当代哲学发展的价值论转向122

七、走出当代价值哲学研究的困境:从自发到自觉的期盼与呼唤123

第3编 系统问题的信息哲学解读127

第12章 系统科学中若干问题的哲学探讨127

一、应当怎样对系统科学的成果进行哲学概括?127

二、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在怎样的意义上被并列的?128

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到底意味着什么?130

四、要素、系统、环境是怎样被相对规定的?133

五、环境在系统生成、存在和演化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134

第13章 关于系统主义世界图景的几个问题138

一、系统哲学家的博大胸魄138

二、关于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自然哲学139

三、以自然的名义表述自然141

四、关于“实体、关系与过程”143

五、系统是直接存在和间接存在有机统一的整体145

六、关于“广义价值论”146

七、结束语148

第14章 关于多维世界的三种研究纲领的比较分析149

一、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149

二、李伯聪先生的四个世界的理论151

三、对李伯聪先生的世界三和世界四关系的分析153

四、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尺度上提出的四个世界的理论157

第15章 信息科学纲领与自组织演化的复杂性160

一、自组织的概念161

二、从信息活动的尺度上考察自组织现象的基本特征162

三、从信息活动的尺度上探讨自组织行为的一般过程和机制166

第4编 信息时代对辩证哲学提出的新问题170

第16章 辩证法对立统一模式的多样性170

一、古代哲学中对立统一模式的多样性171

二、德国古典哲学中对立统一模式的多样性17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模式的多样性185

四、现代系统科学的三元、多元对立统一模式188

五、对立统一结构的一般模式191

六、结束语193

第17章 对辩证哲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兼答朱宝信先生195

一、对立统一的实质195

二、对立统一与差异协同197

三、结构与发展之关系198

四、一、二、三、多含义的多重尺度200

五、关于永恒发展问题的讨论203

第18章 重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207

一、问题的提出207

二、自然哲学乃是科技哲学的应有领域208

三、恩格斯反对了两种倾向209

四、人类自然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210

五、表述自然哲学的方法211

六、信息系统复杂综合世界图景的具体内容211

第19章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生产”理论的复杂性特征——对机械唯物史观的批判213

一、流行马哲教本中的生产理论具有简单性、机械论特征213

二、马恩关于四种生产和“全面生产”的理论214

三、四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融合的复杂统一性关系217

四、人类生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结构222

第20章 当代科学对哲学改造的几个问题225

一、当代宇宙学对传统演化方向理论的创新225

二、当代科学对传统哲学的三大规律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226

三、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力学说面临着重新阐释的挑战226

四、当代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复杂性与简单性观念提供了新思路227

第5编 社会信息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228

第21章 社会及社会信息的概念、范围与性质228

一、社会与社会信息的概念228

二、四个世界的理论与社会和社会信息的范围231

三、社会信息三态统一性的具体解读234

四、社会信息三质统一性的具体解读235

第22章 社会信息学的学科体系探讨238

一、信息科学——信息时代的全新科学范式238

二、社会信息学在信息科学体系中的地位239

三、社会信息学的体系结构240

第23章 与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相关概念的辨析243

一、知识和信息的关系243

二、知识产业和信息产业246

三、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248

四、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251

五、知识或信息社会已成为人类的现实254

第24章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258

一、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崛起258

二、农业的信息化258

三、工业的信息化259

四、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特点262

五、信息化与城市化264

六、政治的信息化268

七、军事的信息化270

八、社会生活的信息化272

九、文化、教育、医疗事业的信息化273

十、人的信息化275

第6编 与信息哲学相关的科学问题的讨论278

第25章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278

一、科学与哲学的内在溶合278

二、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280

三、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281

第26章 与熵理论相关的十个问题的辨析284

一、熵妖及熵的妖气的清除284

二、熵变公式的“浴缸模型”的失误之处286

三、ds≥δQ/T中的T到底指的是谁的温度?287

四、克劳修斯熵与波尔兹曼熵的区别289

五、申农的信息熵与波尔兹曼统计熵的统一290

六、申农信息熵与维纳信息的负熵论的区别292

七、负熵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可以成立?294

八、熵、负熵、信息、熵增与熵减的科学含义的统一297

九、关于熵量守恒和熵与信息守恒的问题298

十、谁打破了宇宙的热寂?302

第27章 虚拟与实在和信息——与《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一文的作者讨论几个问题309

一、实在与信息309

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310

三、虚拟实在虚拟了什么?311

四、虚拟实在世界中的实在312

五、对虚拟实在的体验:个体经验的与社会实践的314

六、关于空间形式与心灵的空间定位问题316

七、简短的结语318

第28章 纳米科技的哲学畅想320

一、纳米科技的兴起320

二、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321

三、作为信息科技前沿的纳米科技324

四、纳米科技竞争及其未来展望325

第29章 复杂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327

一、实体思维: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327

二、能量思维:微观可变的复杂性观念328

三、终极性思维:宏观演化结果不变的简单性观念331

四、分岔与混沌思维:宏观演化结果可变的复杂性观念333

五、复杂性概念的复杂性334

六、信息思维:为复杂性提供一个全息综合的维度335

第30章 建构统一复杂信息系统理论的构想338

一、信息系统科学、复杂性理论研究的兴起338

二、20世纪相关研究领域的五大缺陷339

三、建构统一复杂信息系统理论应注重研究的四个方面341

四、统一复杂信息系统理论的若干具体观点342

附录:邬焜已出版和发表的与信息哲学方向相关的成果目录346

一、已出版相关专(译)著(共12本)346

二、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共185篇)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