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950320.jpg)
- 张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319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中药性味-临床应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性认知与辛热类药临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篇1
第一章 中药药性理论概述1
第一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1
第二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一、中药药性理论的朴素起源1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奠基与形成2
三、中药药性理论的丰富与发展2
第三节 中药药性理论的地位和意义4
一、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独有的特征性理论4
二、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依据4
三、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中药结合的桥梁5
四、中药药性理论对于中药现代发展具有指导作用5
第四节 中药药性理论与临床合理用药5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综述7
第一节 四气的研究进展7
一、四气与化学物质基础7
二、四气与生物效应13
第二节 五味的研究进展21
一、五味与口尝滋味21
二、五味与功效22
三、五味与化学物质基础23
四、五味与生物效应24
第三节 归经的研究进展24
一、归经与化学物质基础24
二、归经与生物效应25
三、其他研究27
第四节 升降浮沉的研究进展27
第五节 有毒无毒的研究进展28
一、毒性理论相关基础研究28
二、毒性成分及其毒性反应研究31
第六节 综合药性的研究进展37
一、以功效为切入点的研究37
二、以化学成分与生物效应相结合为切入点的研究38
三、以信息学为切入点的研究39
第七节 各药性之间相关性研究进展40
一、各药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40
二、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研究43
第八节 药性研究的新趋势45
一、复杂系统科学与药性研究45
二、化学药物的药性研究47
三、国家“973”药性研究专题概述47
第九节 思考与展望49
一、借鉴和思考49
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50
三、未来的研究趋势51
第三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认知学表述53
第一节 认知、认知医学与中药药性认知53
第二节 中药药性认知特点54
一、具有潜在的三重特质54
二、展现特殊的复杂特征55
三、蕴含统一的认识框架57
第三节 从认知科学角度研究中药药性理论59
一、认知科学在生物医学学科的应用59
二、中药药性理论的认知59
第四章 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构建61
第一节 构建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依据和意义61
第二节 基于“三要素”理念构建中药药性认知模式61
一、中药药性构成和认知的“三要素”理念61
二、“三要素”药性认知模式的构建63
第三节 中药药性认知模式的实践设想65
中篇 实践篇67
第五章 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研究67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67
一、化学成分——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67
二、辨证药动学——以“证”鉴“性”70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72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72
一、挥发油化学成分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研究72
二、机体状态对中药体内代谢的影响80
第三节 结论与思考97
一、结论与启发97
二、问题与思考99
第六章 机体状态与中药药性研究101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101
一、机体状态与中药药性101
二、机体状态动物模型与中药药性研究10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08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Ⅰ——寒热机体状态模型的系统研究109
一、概述109
二、材料与方法111
三、虚寒状态动物模型的筛选、诱导及特征分析113
四、虚热状态动物模型的筛选、诱导及特征分析127
五、模型状态的多角度界定及评价136
六、模型状态的生物学实质150
第三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Ⅱ——机体状态对中药代谢过程反应影响的研究154
一、概述154
二、材料与方法155
三、机体状态对药物代谢酶CYP3A、P-gp的影响156
四、机体状态对中药代谢过程的影响157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158
一、结论与启发158
二、问题与思考159
第七章 生物效应与中药药性研究162
第一节 背景与思路162
一、生物效应与中药药性162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163
第二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163
一、概述163
二、材料与方法164
三、典型寒、热中药的性效特征表达研究165
四、寒热中药的性效表达机制研究171
五、辛热药在不同状态机体的药物代谢研究186
第三节 结论及思考193
一、结论与启发193
二、问题与思考194
第八章 中药药性构成“三要素”的数学研究195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95
一、研究思路195
二、研究基础196
三、研究内容196
四、研究方法197
第二节 数学方法应用于药性理论研究的优势与现状198
一、数学方法应用的优势198
二、数学方法应用的现状199
第三节 实验研究与分析201
一、概述201
二、数据采集和数据库的建立201
三、药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关系研究204
四、药性与机体状态的关联关系研究208
五、药性与生物效应的关联关系研究224
六、整合“三要素”的药性表征数学模型研究232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243
一、结论与启发243
二、问题与思考246
下篇 方法篇249
第九章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学249
第一节 文献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249
一、文献学考据249
二、文献学整理250
三、文献综述250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应用251
一、临床医学方法251
二、临床药学方法252
第三节 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252
一、整体动物研究方法252
二、血清生物学方法与技术253
三、细胞生物学方法与技术254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与技术255
第四节 化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256
一、定性与标记256
二、传统理化定量分析257
三、现代化学成分表征研究技术258
第五节 物理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259
一、光学方法260
二、热力学方法260
第六节 数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61
一、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方法261
二、数理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262
附篇263
辛热类中药临床合理应用263
主要参考文献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