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902693.jpg)
- 郭根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546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工业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纪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创1
第一章 理论创新推动中国工业化实践新探索17
第一节 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18
一、时代主题转换18
二、时代主题转换的科学判断逐步形成23
三、时代主题转换是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赋予中国工业化新特色29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2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形成3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的中国特色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中国工业化新途径40
一、原生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欧美工业化41
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苏联工业化4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工业化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激发中国工业化新动力77
一、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认识偏差78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坚定中国工业化正确方向81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赋予中国工业化直接动力84
第二章 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国工业化迈向新阶段92
第一节 1979—1996年的产业结构调整93
一、1979—1984年的产业结构调整94
二、1985—199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111
三、1993—1996年的产业结构调整122
四、简要评价127
第二节 1997年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28
一、1997—200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129
二、2003—2008年的产业结构调整140
三、2009年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151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与问题161
一、成就重大161
二、任重道远164
第三章 主体参与模式变革开辟中国工业化的新道路168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社队企业169
一、农业合作化时期起步169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迅速壮大170
三、治理整顿时期遭遇政策困境174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择机发展177
第二节 改革开放之初的社队企业184
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184
二、曲折发展187
三、地位与作用190
第三节 1984年以来的乡镇企业191
一、“异军突起”阶段(1984—1988)191
二、整顿提高阶段(1989—1991)195
三、超常发展阶段(1992—1996)197
四、分化重组、调整创新阶段(1997—2002)199
五、转型发展阶段(2003—2013)202
第四节 乡镇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207
一、带动经济增长,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7
二、改善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208
三、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210
四、促进城镇化,支持农业现代化211
五、乡镇企业开辟了中国工业化新道路215
第五节 乡镇企业发展现状与展望217
一、乡镇企业发展现状217
二、乡镇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219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新成就230
第一节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30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基础增强230
二、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效果显著232
三、工业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237
第二节 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39
第三节 工业化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变迁244
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44
二、中国社会开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253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新经验256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变革与经济变革的关系256
一、经济变革与政治变革: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两个基本方面257
二、近代,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延缓工业化的启动258
三、现当代,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降低工业化的绩效263
四、当前,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事关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267
五、结语276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77
一、领导地位根源于党的先进性277
二、领导地位形成于追求独立与富强的历史进程281
三、领导地位认同于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地位283
四、领导地位巩固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284
五、结语286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创新287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287
二、科技进步推动世界工业化进程290
三、科技落伍是近代中国工业落后的重要原因293
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295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99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02
七、建设创新型国家303
主要参考文献307
跋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