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 对近10年北京城区商业文化空间演替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莉萍,张镱宸,周尚意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6348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04页
- 主题词:商业文化-研究-北京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 对近10年北京城区商业文化空间演替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重构下的中国城市空间——文化空间生产问题1
1.1 中国城市空间演替过程中遭遇到的文化困惑1
1.1.1 城市商业空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1
1.1.2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重构产生的难题2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4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5
2 多学科参与其中进行解析与实践6
2.1 国内外城市空间演替研究6
2.1.1 当代城市空间演替研究6
2.1.2 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研究7
2.2 国内外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研究8
2.2.1 国内商业文化空间研究8
2.2.2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文化转向”9
2.2.3 西方商业(消费)地理学研究的趋势10
2.3 国内外文化空间政策研究11
2.3.1 西方文化空间政策的关注点11
2.3.2 国内文化空间政策的关注点12
2.4 研究现象、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13
3 理论工具的建构15
3.1 核心概念与核心理论15
3.1.1 核心概念15
3.1.2 “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16
3.1.3 国内外“空间生产”的研究19
3.2 理论的建构过程20
3.2.1 概念的可操作化:文化与文化空间演替的刻画方法20
3.2.2 结构主义的谱系与要义22
3.2.3 地理学中的结构主义24
3.2.4 结构主义对文化的解释25
3.2.5 空间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6
3.2.6 理论本土化的环境: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关系特征及其空间投射28
3.3 所持有的研究立场30
3.3.1 社会主义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生产的最终目标30
3.3.2 城市文化空间演替的评判标准30
3.3.3 商业空间的文化价值分析32
3.3.4 政策建议的立场33
3.4 形成的研究路径34
3.4.1 研究目标34
3.4.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36
4 现实背景:中国城市的商业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42
4.1 商业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的关系42
4.1.1 承载城市商业文化的商业空间42
4.1.2 作为城市社区空间的商业空间43
4.1.3 作为城市庆典空间的商业空间44
4.2 中国城市商业文化空间演替趋势46
4.2.1 历史上的中国城市商业文化空间46
4.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48
4.2.3 新型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形成路径50
4.3 当代城市商业空间中的文化认同冲突51
5 宏观尺度:商业空间格局决定的商业文化基调53
5.1 北京商业文化空间的历史层累53
5.1.1 以中心地理论重新审视城市历史商业空间53
5.1.2 元朝时期的商业空间结构54
5.1.3 明清时期的商业空间结构56
5.1.4 民国时期的商业空间结构60
5.2 北京商业空间结构——城市商业文化生产的基底63
5.2.1 商业空间结构的基本构造63
5.2.2 近10年商业空间结构及其功能变化64
5.3 近10年北京城市商业文化演替空间格局概述67
5.3.1 新旧商业空间的兼容与覆盖67
5.3.2 商业文化空间演替的格局68
5.4 交替本质的结构主义剖析68
6 中观尺度:商业区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70
6.1 商业历史街区——前门—大栅栏的商业文化空间演替70
6.1.1 演替的本底:厚重的传统商业中心71
6.1.2 演替的过程与表现75
6.1.3 空间再生产机制:城市更新推动的文化资本化86
6.2 历史居住区——南锣鼓巷的商业文化空间演替90
6.2.1 演替的本底:北京的胡同文化90
6.2.2 演替的过程与表现95
6.2.3 空间生产机制:消费文化所驱使的文化符号化105
6.3 现代商业街区——西单的商业文化空间演替109
6.3.1 演替的本底:中国特色的城市消费中心109
6.3.2 国际化商业文化景观的增多111
6.3.3 消费者对空间符号需求的升级113
6.3.4 节事活动与文化意象营造114
6.3.5 文化形象的替换118
6.3.6 空间生产机制:消费文化符号的持续再生产120
6.4 典型商业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的综合参照122
6.4.1 文化空间生产的区域差异122
6.4.2 结构主义的文化空间再生产规律123
6.4.3 文化空间演替结果的再思考124
6.4.4 值得借鉴的商业文化空间的空间实践措施125
7 微观尺度:商家文化与商业区文化空间126
7.1 结构化理论与空间生产的融合126
7.2 结构与行动者分析127
7.2.1 城市更新中的结构性力量127
7.2.2 现代节事活动中的结构性力量127
7.2.3 街区内的行动者分析128
7.2.4 行动者的社会群体关系135
7.3 商业文化空间生产的“空间性”136
7.3.1 城市改造促进了文化景观的再生产137
7.3.2 节事活动拓展了文化空间的受众范围137
7.3.3 基于地区的社会网络有助于企业的商业文化再生产138
7.3.4 地方意象促进了企业商业文化的再生产140
7.4 大栅栏商业文化空间再生产的“结构—行动”冲突141
7.4.1 不同行动者对于商业文化空间演替的态度141
7.4.2 结构因素与演替方向145
7.5 空间生产中的结构化规律及其启示145
8 城市文化空间的未来规划与管理147
8.1 政策着眼点——理论视角下浮现的主要问题147
8.1.1 宏观尺度:文化与经济的互动现象普遍存在147
8.1.2 中观尺度:结构主义下文化空间生产的弊端148
8.1.3 微观尺度:行动者对空间再生产的作用149
8.1.4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管理策略149
8.2 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管理的相关政策评述151
8.2.1 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的政策评述152
8.2.2 国外城市文化空间政策的批判性借鉴155
8.2.3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规划管理政策完善的方向160
8.3 城市商业文化空间的规划管理政策体系160
8.3.1 政策的宏观定位与目标考量160
8.3.2 政策执行层面的要点162
8.3.3 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商业空间规划管理政策的侧重点165
8.4 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开放讨论166
附录167
附录1 消费者文化抽样调查样本的容量计算167
附录2 三个商业区的消费者特征比较168
附录3 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形态分析169
附录4 各商业区调查问卷172
附录5 西单商业区消费者收入与业态对应关系调查178
附录6 大栅栏商业街区商业企业访谈提纲180
附录7 大栅栏商业街区消费者访谈提纲181
附录8 大栅栏商业街区所访谈的单位和个人182
参考文献183
图片来源191
表格来源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