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 胡海鸥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94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金融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的计划金融体制1

第一节 计划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

一、计划金融体制的萌芽1

二、计划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3

第二节 计划金融体制的特点与局限8

一、计划金融体制的特点8

二、计划金融的主要局限17

三、我国金融概念和现象的异化19

第三节 对计划金融的历史评价21

一、计划金融是历史的选择22

二、计划金融与计划经济相容协调24

三、计划金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5

第二章 我国基本金融理论的改革与发展29

第一节 关于货币理论的探讨29

一、人民币代表什么29

二、对货币交换关系的批判31

三、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述32

四、对货币流通必要量的计算33

五、对货币流通范围的限定35

第二节 关于通货膨胀理论的讨论36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成因36

二、对通货膨胀的态度37

三、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38

一、财政、信贷、物资综合平衡理论39

第三节 关于其他金融理论的讨论39

二、社会主义信用问题研究42

三、利息理论的研究44

四、人民币储蓄问题47

五、银行的性质与职能47

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问题49

七、国际金融问题研究50

第四节 对计划金融理论的评价53

一、计划金融理论的空想与创新53

二、理论演变过程的错位55

三、对货币价值理论的再认识57

四、不尽合理的物资保证原则61

五、对货币流通规律的再认识63

第五节 有待转轨的理论认识67

一、综合平衡失去必要的基础67

二、通货膨胀定义的超前69

三、通货膨胀机制的重要变化71

四、对通货紧缩的认识72

五、需要修正的现金投放回笼的概念74

六、存款不是银行的生命线75

七、有待走出计划金融的框架77

第三章 “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向多元化转轨80

第一节 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的理论准备80

一、改革“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的前期考虑80

二、我国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82

一、中国农业银行的重建与发展83

第二节 国有专业银行的重建与发展83

二、中国银行的体制改革与发展84

三、中国建设银行的转轨与发展85

四、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与发展86

五、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化86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诞生87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体制及其职能87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90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重新崛起92

一、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建设92

二、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建立95

三、区域性专业银行的设置96

四、外资金融机构的抢滩入境97

第五节 政策性银行的创立99

一、国家开发银行的创建99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创立100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独立101

第六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崛起101

一、保险机构的多元化发展101

二、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103

三、租赁、财务公司的发展104

四、合作金融机构的复兴107

五、邮政储蓄体系的建立108

六、证券公司的兴起109

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110

第七节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成功与不足111

一、奠定了金融体系改革深化的基础111

二、促使我国金融体制的完善113

第四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118

第一节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118

一、1985年的第一次货币紧缩政策118

二、1987年的第二次货币紧缩政策119

三、1988年9月起的第三次货币紧缩政策119

四、1993年的第四次金融调控政策120

五、1995—1999年的货币政策运用123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125

六、加入世贸组织(WTO)过渡期的货币政策125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126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27

三、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配套130

四、确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134

第三节 货币政策运用及货币政策双重目标的前景135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135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137

三、货币政策双重目标的演变趋势138

第五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145

第一节 三大政策工具的引进与运用145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与沿革145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与局限148

三、发展缓慢的再贴现业务153

四、逐步发展的公开市场操作157

五、两种机制的内在摩擦159

六、需要深化的有关认识161

第二节 规范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169

一、以法律规范存款准备金制度169

二、规范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方面170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配套条件174

第三节 改革和发展我国再贴现制度和公开市场操作175

一、提前系统引进的必要175

二、再贴现功能的重新定位176

三、我国再贴现业务的规范177

四、正确认识我国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79

五、发展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思路181

第六章 资金管理与银行体制的改革185

第一节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185

一、“统存统贷”体制的建立和终结185

二、“存贷差额”体制的形成和终结187

三、“实存实贷”办法的实施和终结188

四、“贷款限额”管理体制的形成与过渡190

五、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推广193

第二节 与信贷计划体制配套的改革196

一、“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信贷方针196

三、固定资金贷款业务的开办197

二、银行统一管理国营企业流动资金197

四、基本建设资金的“拨改贷”198

五、恢复商业信用的必要与过程199

第三节 我国银行的企业化改革201

一、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性201

二、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思路202

三、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目标205

四、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初步成果207

第四节 我国银行深化改革的主要困难210

一、存在大量的不良债权210

二、国有银行的股权高度集中211

三、扭曲的政银关系211

四、扭曲的银企关系212

第五节 进一步深化我国银行的商业化改革213

一、商业银行法的颁布与执行214

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外部条件配套215

三、改革我国银行业的组织体系217

四、分离国有银行的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218

五、转换我国银行的经营机制220

六、建立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221

第六节 我国银行业在创新中求得稳健发展222

一、银行管理体制创新223

二、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创新224

三、银行经营产品创新224

四、风险控制机制创新225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起步阶段228

第七章 我国金融市场的培育与发展228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29

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初期发展229

二、全国性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建立231

三、票据市场的初期建立232

四、票据市场的发展233

第二节 外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35

一、外汇调剂市场的形成235

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建立236

三、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与存在的问题237

一、国债市场的发展239

第三节 债券市场的培育与发展239

二、国债市场的问题与思考244

三、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246

第四节 股票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47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概况247

二、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250

三、我国股票市场的作用251

四、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问题254

第五节 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建立与发展257

一、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257

二、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的问题258

三、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中规范260

一、上海、深圳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建立262

第六节 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登记结算体系的建立262

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成立263

第七节 QFII和QFII制度的引进264

一、QFII和QFII制度的出台264

二、QFII和QFII制度的作用265

第八节 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简要评述268

一、金融市场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化268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270

三、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271

第八章 我国利率和汇率体制的改革275

第一节 我国利率体制改革275

一、利率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75

二、利率体制改革的进程278

三、利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79

第二节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283

一、1979—1993年的外汇管理改革措施284

二、1994年以后以外汇市场建立为目标的外汇体制改革288

三、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改革291

四、加强和完善资本项目的管理293

五、促进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形成,构建外汇宏观调控体系296

第三节 深化我国利率、汇率和外汇体制改革的思考296

一、放开利率和汇率的适当条件296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297

三、对2003年人民币升值舆论的评说300

四、外汇体制改革要顺应经济改革的深化302

参考书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