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生物工程食品及其卫生安全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生物工程食品及其卫生安全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889690.jpg)
- 邓平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562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生物工程-食品-生产工艺;生物工程-食品-安全-评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生物工程食品及其卫生安全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生物工程1
1.1.1 生物工程的定义1
目录1
1.1.2 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2
1.1.3 生物工程的主要技术3
1.1.3.1 细胞工程3
1.1.3.2 基因工程3
1.1.3.3 蛋白质工程3
1.1.3.6 生物化学工程4
1.2 生物工程食品4
1.2.1 生物工程食品的定义4
1.1.3.5 发酵工程4
1.1.3.4 酶工程4
1.2.2 生物工程食品的种类5
1.3 生物工程食品的研究和应用现状6
1.3.1 推动生物工程食品发展的动力6
1.3.1.1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6
1.3.1.2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必然结果7
1.3.1.3 追求高品质食品的必然选择7
1.3.2 制约生物工程食品发展的因素8
1.3.2.1 理论因素8
1.3.2.2 技术因素8
1.3.2.3 观念因素8
2 生物工程基础10
2.1 细胞生物学基础10
2.1.1 概述10
2.1.2.1 细胞的大小、形态及结构11
2.1.2.2 细胞膜与功能11
2.1.2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11
2.1.2.3 细胞核与功能12
2.1.2.4 细胞质与功能13
2.1.2.5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13
2.1.3 细胞分裂14
2.1.3.1 细胞周期14
2.1.3.2 有丝分裂15
2.1.3.3 无丝分裂15
2.1.3.4 减数分裂15
2.1.4 细胞分化16
2.1.4.1 细胞全能性16
2.1.4.2 干细胞17
2.2.2.1 基因及基因组18
2.2.2 分子生物学理论的重大发现18
2.2.1 概述18
2.2 分子生物学基础18
2.2.2.2 基因与遗传19
2.2.2.3 基因与蛋白质20
2.2.2.4 基因与酶21
2.2.2.5 基因表达的调控22
2.2.2.6 遗传物质的变异26
2.2.2.7 遗传物质的重组26
2.2.3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重大发展27
2.2.3.1 PCR分析技术27
2.2.3.2 基因分析技术29
2.2.3.3 蛋白质分析技术31
2.2.3.4 基因芯片技术33
2.2.3.5 基因重组技术34
2.2.3.6 蛋白质改造技术36
2.3.1 概述37
2.3 生物信息学基础37
2.3.2 常用的数据库38
2.3.2.1 DNA序列数据库38
2.3.2.2 蛋白质序列数据库38
2.3.2.3 蛋白质结构数据库39
2.3.3 数据库的应用39
3 细胞工程食品40
3.1 概述40
3.2 细胞融合工程食品41
3.2.1 基本原理41
3.2.2 生产技术42
3.2.2.1 植物或微生物细胞杂种的培育42
3.2.2.2 动物细胞杂种的培育43
3.2.3 食品产品43
3.3.1 基本原理44
3.3 细胞重组工程食品44
3.3.2 生产技术45
3.3.2.1 细胞核移植技术45
3.3.2.2 胞质体移植技术45
3.3.2.3 微细胞移植技术45
3.3.3 食品产品46
3.4 染色体转移工程食品46
3.4.1 基本原理46
3.4.2 生产技术46
3.4.2.1 多倍体育种技术46
3.4.2.2 单倍体育种技术48
3.4.2.3 雌核(雄核)发育技术49
3.4.2.4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49
3.4.3 食品产品50
3.5.2.1 体外人工受精技术52
3.5.2 生产技术52
3.5 胚胎移植工程食品52
3.5.1 基本原理52
3.5.2.2 胚胎分割技术53
3.5.2.3 胚胎融合技术54
3.5.2.4 胚胎性别控制技术54
3.5.2.5 胚胎冷冻技术54
3.5.2.6 胚胎移植技术55
3.5.3 食品产品55
3.6 “试管植物”食品56
3.6.1 基本原理56
3.6.2 生产技术56
3.6.2.1 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56
3.6.2.4 人工种子技术57
3.6.3 食品产品57
3.6.2.3 新品种培育技术57
3.6.2.2 脱病毒植株培育技术57
4 基因工程食品58
4.1 概述58
4.2 转基因植物食品59
4.2.1 基本原理59
4.2.2 生产技术59
4.2.2.1 基因重组体的构建60
4.2.2.2 基因重组体导入植物细胞63
4.2.2.3 转化细胞的培养和筛选63
4.2.2.4 转化植株的再生和鉴定63
4.2.2.5 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和加工63
4.2.3.1 抗病害的转基因作物64
4.2.3 食品产品64
4.2.3.2 抗虫的转基因作物65
4.2.3.3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67
4.2.3.4 提高环境耐受力的转基因作物67
4.2.3.5 不施或少施化肥并且高产的转基因作物68
4.2.3.6 能按需繁殖和生长发育的转基因作物69
4.2.3.7 能按需成熟的转基因作物70
4.2.3.8 能按需合成产物的转基因作物70
4.2.3.9 能按需表现花色的转基因作物72
4.2.3.10 具有保健功能的转基因作物72
4.2.3.11 开发庞大的食用植物资源73
4.3 转基因动物食品73
4.3.1 基本原理73
4.3.2 生产技术73
4.3.2.1 基因重组体的构建74
4.3.2.2 基因重组体导入动物细胞75
4.3.2.3 建立转基因动物品系76
4.3.2.4 转基因动物产品的收集与纯化76
4.3.3 食品产品76
4.3.3.1 生长速度超常的转基因动物77
4.3.3.2 分泌优质乳品的转基因动物77
4.3.3.3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78
4.3.3.4 抗病转基因动物78
4.3.3.5 提高环境耐受力的转基因动物79
4.4 转基因微生物食品80
4.4.1 基本原理80
4.4.2 生产技术80
4.4.2.1 基因重组体的构建81
4.4.2.2 基因重组体导入微生物81
4.4.3 食品产品82
4.4.2.3 转化菌的培养和筛选82
4.4.2.4 转基因微生物的生产应用82
4.4.3.1 转基因食品工程菌83
4.4.3.2 转基因微生物农药83
4.4.3.3 防植物霜冻的转基因微生物83
4.4.3.4 转基因微生物肥料83
4.4.3.5 转基因微生物防腐保鲜剂84
4.4.3.6 转基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84
5 蛋白质工程食品85
5.1 概述85
5.1.1 蛋白质的种类、结构与功能85
5.1.1.1 蛋白质的种类85
5.1.1.2 蛋白质的结构86
5.1.1.3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88
5.1.2 蛋白质工程与其他生物工程的关系89
5.1.3 蛋白质工程与食品生产90
5.1.3.1 蛋白质工程对食品生产的应用价值90
5.1.3.2 蛋白质工程食品的特点90
5.2 蛋白质工程技术91
5.2.1 基本原理91
5.2.2 改造天然蛋白质的技术路线91
5.2.2.1 天然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设计92
5.2.2.2 确定蛋白质改造的技术路线93
5.2.2.3 新蛋白质的生产和鉴定93
5.2.3 修饰天然蛋白质的技术路线93
5.2.3.1 功能基团的特异性修饰94
5.2.3.2 蛋白质片段的嵌合修饰94
5.2.4 重新构建蛋白质的技术路线94
5.3 蛋白质工程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95
5.2.4.1 蛋白质结构的从头设计95
5.2.4.2 蛋白质功能的从头设计95
6 酶工程食品97
6.1 概述97
6.1.1 酶的种类97
6.1.1.1 酶的分类方法97
6.1.1.2 酶的命名方法98
6.1.2 酶的作用机制98
6.1.2.1 酶的催化性99
6.1.2.2 酶的专一性99
6.1.2.3 酶的稳定性100
6.1.3 酶工程产品100
6.2.1.2 技术路线101
6.2.1.1 基本原理101
6.2.1 酶的改组技术101
6.2 酶工程技术101
6.2.1.3 应用实例102
6.2.2 酶的修饰技术103
6.2.2.1 基本原理103
6.2.2.2 技术路线103
6.2.3 酶的固定技术104
6.2.3.1 基本原理104
6.2.3.2 技术路线104
6.2.4 酶的模拟技术105
6.2.4.1 基本原理105
6.2.4.2 技术路线105
6.3 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07
6.3.1 食品用酶制剂107
6.3.2.3 酶法加工蛋白制品109
6.3.2.2 酶法制酒109
6.3.2 酶法食品加工109
6.3.2.1 酶法制糖109
6.3.2.4 酶法加工水果、蔬菜制品110
6.3.2.5 酶法改善食品品质和风味110
6.3.2.6 酶法加工乳品110
6.3.2.7 酶法食品保鲜111
6.3.3 酶法生产功效成分及食品添加剂111
6.3.3.1 酶法生产功效成分111
6.3.3.2 酶法生产食品添加剂112
7 发酵工程食品113
7.1 概述113
7.2 发酵工程技术114
7.2.1 基本原理114
7.2.2.1 工程菌的构建与处理115
7.2.2 技术路线115
7.2.2.2 工程菌的扩大培养116
7.2.2.3 制备发酵培养基116
7.2.2.4 发酵控制116
7.2.2.5 产物回收117
7.3 发酵工程食品产品117
7.3.1 发酵生产的产品117
7.3.1.1 乙醇117
7.3.1.2 氨基酸117
7.3.1.3 核苷酸118
7.3.1.4 新糖原118
7.3.1.5 有机酸118
7.3.1.9 生物防腐剂119
7.3.1.8 功效成分119
7.3.1.6 黄原胶119
7.3.1.7 代谢产物119
7.3.1.10 微生物酶120
7.3.2 发酵加工的食品121
7.3.2.1 酿酒121
7.3.2.2 发酵饮料121
7.3.2.3 酿造调味品122
7.3.2.4 其他发酵食品122
7.3.3 发酵产生的菌体产品123
7.3.3.1 食用菌123
7.3.3.2 饲料菌123
8 生物化学工程食品124
8.1 概述124
8.2.1.1 细胞培养125
8.2.1.2 产物制取125
8.2.1 基本原理125
8.2 生物化学工程技术125
8.2.2 生物反应器的类型126
8.2.2.1 批式培养126
8.2.2.2 连续培养126
8.2.2.3 半连续培养126
8.2.3 细胞培养技术126
8.2.3.1 微生物的培养127
8.2.3.2 植物细胞的培养127
8.2.3.3 动物细胞的培养128
8.2.4 产物制取技术128
8.2.4.1 细胞破碎128
8.2.4.2 蛋白质复性129
8.2.4.5 产物鉴定130
8.2.4.4 纯化精制130
8.2.4.3 初级分离130
8.3 生物化学工程食品产品131
8.3.1 微生物表达产品131
8.3.2 植物细胞表达产品131
8.3.3 动物细胞表达产品132
8.3.4 食用工程细胞产品132
9 生物工程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133
9.1 概述133
9.1.1 定义133
9.1.2 操作程序134
9.1.3 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和监督134
9.2 生物工程食品HACCP系统的建立方法135
9.2.1 意义135
9.2.2.2 产品消费分析136
9.2.2.3 生产工艺分析136
9.2.2.1 组成HACCP小组136
9.2.2 前期准备136
9.2.3 危害分析137
9.2.3.1 外源性毒害物质137
9.2.3.2 内源性毒害物质137
9.2.3.3 潜在性毒害物质138
9.2.4 关键控制点138
9.2.4.1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138
9.2.4.2 关键限值的确定140
9.2.5 配套措施140
9.2.5.1 建立监控系统140
9.2.5.2 建立纠偏措施140
9.2.5.3 建立验证制度140
9.3.1.1 动物受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1
9.3 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141
9.3.1 受体生物141
9.3.1.2 植物受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2
9.3.1.3 微生物受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2
9.3.1.4 对受体生物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143
9.3.2 供体生物143
9.3.2.1 细胞成分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3
9.3.2.2 外源基因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3
9.3.2.3 载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3
9.3.2.4 对供体生物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143
9.3.3.2 培育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4
9.3.3.4 对生产过程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144
9.3.3.3 加工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4
9.3.3.1 构建过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144
9.3.3 生产过程144
9.4 转基因食品生产的HACCP145
9.4.1 转抗菌肽基因辣椒的用途及消费分析145
9.4.1.1 产品功能145
9.4.1.2 食用习惯145
9.4.2 转抗菌肽基因辣椒的生产工艺分析145
9.4.2.1 生产流程145
9.4.2.2 种苗培育145
9.4.2.3 辣椒栽培147
9.4.2.4 贮藏加工147
9.4.3 转抗菌肽基因辣椒的危害分析147
9.4.3.1 种苗培育过程的潜在危害分析147
9.4.4.1 控制目的基因变异的关键控制点148
9.4.4 转抗菌肽基因辣椒的关键控制点148
9.4.3.2 辣椒栽培过程的潜在危害分析148
9.4.3.3 辣椒贮藏和加工过程的潜在危害分析148
9.4.4.2 控制基因组变异的关键控制点149
9.4.4.3 保持转基因辣椒种苗稳定性的关键控制点149
9.4.4.4 控制栽培过程污染的关键控制点149
9.4.4.5 控制贮藏和加工过程污染的关键控制点149
9.5 生物工程食品的GMP150
9.5.1 食品的良好生产规范150
9.5.2 生产厂房与设施设计、建设规范151
9.5.2.1 设计与审查151
9.5.2.2 选址及配套设施151
9.5.2.3 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151
9.5.3 原材料管理规范151
9.5.3.1 原材料采购151
9.5.4.1 制定生产操作规程152
9.5.4.2 生产与加工152
9.5.3.2 原材料运输及贮存152
9.5.4 生产过程管理规范152
9.5.5 产品品质管理规范153
9.5.5.1 建立品质管理体系153
9.5.5.2 建立品质检验机构153
10 生物工程食品的卫生安全评价154
10.1 食品卫生安全评价和管理的新课题154
10.2 生物工程食品的特点155
10.2.1 传统食品与生物工程食品155
10.2.2 绿色食品与生物工程食品156
10.2.3 有机食品与生物工程食品157
10.2.4 有性杂交育种与无性杂交育种157
10.2.7 辐照食品与生物工程食品158
10.2.6 太空育种与无性杂交育种158
10.2.5 诱变育种与无性杂交育种158
10.2.8 保健食品与生物工程食品159
10.2.9 新资源食品与生物工程食品159
10.3 生物工程食品特殊的卫生安全问题160
10.3.1 基因工程食品特殊的卫生安全问题161
10.3.1.1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安全性161
10.3.1.2 外源基因的变异产生的危害性162
10.3.1.3 受体生物基因组变异产生的危害性162
10.3.1.4 外源基因转移产生的危害性162
10.3.2 细胞工程食品特殊的卫生安全问题162
10.3.2.1 外源细胞成分的安全性163
10.3.2.2 杂交细胞表达和代谢产物的安全性163
10.3.2.3 杂交细胞变异产生的危害性163
10.3.3 蛋白质工程食品特殊的卫生安全问题163
10.4.1 生物工程食品卫生安全评价的依据164
10.4.1.1 基本法规164
10.3.4 酶工程与发酵工程食品特殊的卫生安全问题164
10.4 生物工程食品的卫生安全评价164
10.3.5 生物化学工程食品特殊的卫生安全问题164
10.4.1.2 专项法规165
10.4.1.3 标准规范166
10.4.2 生物工程食品卫生安全评价的原则166
10.4.2.1 危险性评价原则166
10.4.2.2 实质等同性原则167
10.4.2.3 个案处理原则168
10.4.3 生物工程食品卫生安全评价的程序169
10.4.3.1 食用安全性评价程序169
10.4.4.1 生物工程食品安全等级的评价170
10.4.4 生物工程食品食用安全性的评价170
10.4.3.3 产品设计功能评价程序170
10.4.3.2 营养质量评价程序170
10.4.3.4 基本卫生质量评价程序170
10.4.4.2 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172
10.4.4.3 遗传改造的安全类型173
10.4.4.4 工程生物的安全等级174
10.4.4.5 生产过程的安全类型176
10.4.5 生物工程食品营养质量的评价176
10.4.5.1 食物营养成分176
10.4.5.2 营养强化作用177
10.4.5.3 抗营养因子177
10.4.5.4 营养功效177
10.4.6 工程生物设计功能的评价177
10.4.6.1 活性成分177
10.4.6.4 保健功能178
10.4.6.5 使用性能178
10.4.6.2 功效成分178
10.4.6.3 生物特性178
10.4.7 基本卫生质量的评价179
10.4.7.1 生物工程食品原料179
10.4.7.2 生物工程食品加工品179
10.4.7.3 生物工程食用添加剂179
10.5 生物工程食品的毒性和致敏性检验方法180
10.5.1 毒性和致敏性检验的作用180
10.5.2 毒性和致敏性成分来源分析180
10.5.2.1 毒素和致敏原的可能来源180
10.5.2.2 受体生物的资料分析180
10.5.3.1 已知天然毒性成分的检验181
10.5.3 样品检验181
10.5.2.4 非期望效应产物的资料分析181
10.5.2.3 供体生物的资料分析181
10.5.3.2 已知天然致敏性成分的检验182
10.5.3.3 非食品受体生物或非食物成分的检验183
10.5.3.4 毒性或致敏性检验结果的应用184
10.6 工程生物非期望效应的检验方法185
10.6.1 非期望效应检验的作用185
10.6.2 外源基因变异的检验185
10.6.2.1 外源基因片段的检测185
10.6.2.2 外源结构基因核酸序列的检测186
10.6.3 表达特性变异的检验186
10.6.3.1 表达产物条带的检测186
10.6.3.2 表达产物生物活性、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的检测187
10.6.3.3 外源结构基因转录产物的检测187
10.6.4.2 农艺性状的检验188
10.6.4 基因组变异的检验188
10.6.4.1 体细胞染色体变异的检验188
10.6.4.3 菌株变异的检验189
10.6.4.4 mRNA差异显示分析189
10.6.5 细胞变异的检验189
10.6.5.1 细胞染色体数的检验189
10.6.5.2 细胞染色体组DNA含量的检验190
10.6.6 外源基因转移的检验190
10.7 转抗菌肽CAD基因酵母安全性评价个案191
10.7.1 内容提要191
10.7.2 申报资料191
10.7.2.1 产品基本资料191
10.7.2.2 受体生物资料191
10.7.2.5 生产过程资料192
10.7.2.3 遗传改造资料192
10.7.2.4 工程生物资料192
10.7.3 样品检验193
10.7.3.1 样品193
10.7.3.2 标准物质193
10.7.3.3 受体生物安全性的检验194
10.7.3.4 遗传改造安全性的检验194
10.7.3.5 工程生物非期望效应的检验194
10.7.3.6 产品生产过程安全性的检验194
10.7.4 结果评价195
10.7.4.1 受体酵母安全性检验结果的评价195
10.7.4.2 外源结构基因安全性检验结果的评价195
10.7.4.6 外源结构基因变异检验结果的评价196
10.7.4.5 载体检验结果的评价196
10.7.4.4 外源报告基因检验结果的评价196
10.7.4.3 外源标记基因检验结果的评价196
10.7.4.7 外源基因表达特性变异检验结果的评价197
10.7.4.8 转基因酵母基因组变异检验结果的评价197
10.7.4.9 转基因酵母及外源基因转移检验结果的评价197
10.7.4.10 产品生产过程安全性检验结果的评价197
10.7.5 结论198
10.7.5.1 转抗菌肽基因酵母的安全等级198
10.7.5.2 转抗菌肽基因酵母的管理要求198
附录1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及来源199
附录2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02
附录3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203
附录4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204
主要参考文献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