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生态规划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乡生态规划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0093845.jpg)
- 王光军,项文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7805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56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城乡规划-生态规划-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乡生态规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生态规划概述3
1.1.1 生态规划概念3
1.1.2 生态规划的目标6
1.1.3 与相关规划之间关系7
1.2 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10
1.2.1 生态观念的自发阶段10
1.2.2 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10
1.3 生态规划的内容与编制14
1.3.1 生态规划的内容14
1.3.2 生态规划方法和关键技术15
1.3.3 生态规划的编制18
1.4 城乡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19
1.4.1 城乡一体化规划19
1.4.2 生态安全格局规划20
1.4.3 低碳生态规划21
第2章 生态规划基本理论25
2.1 生态学基本理论27
2.1.1 生态进化与生态适应27
2.1.2 生物多样性理论27
2.1.3 系统生态学理论27
2.1.4 生态位理论29
2.1.5 环境容量理论29
2.1.6 生态伦理与美学理论30
2.2 生态规划基本原则32
2.2.1 整体优化原则32
2.2.2 协调共生原则33
2.2.3 功能高效原则33
2.2.4 区域分异原则33
2.2.5 可持续发展原则34
2.3 生态规划的程序与步骤34
2.3.1 生态规划大纲34
2.3.2 生态规划编制工作程序35
2.3.3 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36
2.3.4 生态规划指标体系39
第3章 生态规划关键技术与方法43
3.1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45
3.1.1 生态安全格局分析45
3.1.2 生态安全格局评估技术46
3.1.3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46
3.2 生态健康体系构建47
3.2.1 生态健康体系分析47
3.2.2 生态健康体系评估技术48
3.3 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生态足迹)50
3.3.1 生态足迹概念50
3.3.2 生态足迹计算52
3.3.3 崂山区生态足迹案例52
3.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55
3.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55
3.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55
3.4.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算56
3.5 生态系统活度生态位理论57
3.5.1 生态系统活度生态位概念57
3.5.2 生态系统活度生态位特征57
3.5.3 生态系统活度生态位应用58
第4章 生态功能区划分析61
4.1 生态功能区划概念与原则63
4.1.1 生态功能区划概念63
4.1.2 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63
4.1.3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64
4.2 生态功能区划内容与程序66
4.2.1 生态功能区划内容67
4.2.2 生态功能区划程序68
4.3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68
4.3.1 分区方法68
4.3.2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71
4.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74
4.4 生态适宜性分析79
4.4.1 生态适宜性概念与内涵79
4.4.2 生态适宜性分析内容与原则79
4.4.3 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80
4.4.4 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82
4.4.5 港口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84
第5章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87
5.1 低碳城市概念与内涵89
5.1.1 低碳生态城市概念89
5.1.2 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90
5.1.3 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90
5.2 目标、原理和策略93
5.2.1 规划目标94
5.2.2 规划原理96
5.2.3 规划策略99
5.3 规划方法101
5.3.1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评价方法102
5.3.2 功能安排与运行方法112
5.3.3 空间布局与利用方法115
5.3.4 城市规模与扩张方法117
5.3.5 产业引导与持续方法119
第6章 城乡绿地生态规划125
6.1 城乡绿地系统概念及特性127
6.1.1 城乡绿地系统概念127
6.1.2 现代绿地规划的新进展127
6.1.3 城乡绿地系统的特性130
6.1.4 城乡绿地规划的问题及调控途径131
6.2 城乡绿地系统分类132
6.2.1 城乡绿地系统的结构132
6.2.2 城乡绿地分类134
6.3 城乡绿地规划的方法138
6.3.1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定位138
6.3.2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138
6.3.3 城乡绿地规划原则140
6.3.4 城乡绿地规划目标和途径142
6.3.5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技术路线143
6.3.6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143
6.4 宏观层面——绿地系统的布局147
6.4.1 绿地系统的布局元素147
6.4.2 城乡绿地系统空间布局方法149
6.5 中观层面——绿地的分类规划156
6.5.1 绿地指标体系156
6.5.2 公园绿地规划159
6.5.3 生态廊道规划160
6.5.4 森林系统规划164
6.5.5 湿地系统规划168
6.5.6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170
6.6 微观层面——微观设计173
6.6.1 树种规划173
6.6.2 “近自然”景观调控176
6.6.3 宫胁法造林178
第7章 景观生态规划183
7.1 景观生态规划概念和内容185
7.1.1 景观生态规划概念185
7.1.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186
7.1.3 景观生态规划目的和任务189
7.1.4 景观生态规划内容与程序189
7.2 景观生态规划途径与模型193
7.2.1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途径193
7.2.2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规划途径196
7.2.3 系统分析与模拟的规划途径198
7.2.4 基于格局分析的规划途径201
7.2.5 “反规划”途径203
7.3 景观生态规划205
7.3.1 景观安全格局206
7.3.2 景观绿色网络格局207
7.3.3 水的景观格局208
7.3.4 美化景观格局209
7.4 景观管理、保护与恢复210
7.4.1 景观管理的概念与内容210
7.4.2 景观管理模型与方法217
7.4.3 景观保护221
7.4.4 景观恢复与重建229
第8章 乡村生态规划239
8.1 乡村生态规划的内涵和目标241
8.1.1 乡村的概念与特征241
8.1.2 乡村生态规划的内涵244
8.1.3 乡村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246
8.2 乡村生态规划过程249
8.2.1 乡村生态要素249
8.2.2 乡村生态类型253
8.2.3 乡村生态规划体系254
8.2.4 乡村生态规划内容与程序255
8.3 乡村生态规划的方法256
8.3.1 乡村生态格局规划256
8.3.2 乡村人居环境规划262
8.3.3 乡村生态产业规划267
第9章 保护区生态规划271
9.1 保护区规划内涵与目标273
9.1.1 保护区生态系统特征273
9.1.2 保护区规划的内涵275
9.1.3 保护区规划的原则与目标276
9.2 保护区生态规划过程279
9.2.1 保护区生态规划要素279
9.2.2 保护区生态类型281
9.2.3 保护区生态体系规划283
9.2.4 保护区生态规划内容与程序284
9.3 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的方法287
9.3.1 我国自然保护区概述287
9.3.2 自然保护区格局与体系建设289
9.3.3 自然保护区规划程序290
9.3.4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实施与评价293
9.4 湿地保护区生态规划298
9.4.1 湿地保护区概念与类型299
9.4.2 湿地保护区生态规划的原则与标准300
9.4.3 湿地保护区规划程序305
9.4.4 湿地保护区规划的实施与评价309
第10章 生态文化规划317
10.1 生态文化规划的概念319
10.1.1 生态文化的概念和内涵319
10.1.2 生态文化规划的概念321
10.1.3 生态文化规划原则与目标322
10.2 生态文化规划的过程323
10.2.1 生态文化特征分析323
10.2.2 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325
10.2.3 生态文化建设模式选择328
10.2.4 生态文化规划内容与程序331
10.3 生态文化规划的方法334
10.3.1 生态文化规划的要素分析334
10.3.2 生态文化规划的协同分析336
10.3.3 弘扬生态文化的具体路径338
10.3.4 新农村生态文化建设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