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篆刻史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篆刻史话
  • 萧高洪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ISBN:753063870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篆刻-美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篆刻史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商周至隋——篆刻的历史渊源1

第一节印章的起源1

目 录1

第二节先秦玺印4

一、西周玺印4

二、春秋战国玺印8

第三节秦汉印章18

第四节魏晋至隋印章31

第二章唐宋——篆刻艺术的发轫期41

第一节印章与书画的联姻41

一、唐宋鉴藏印41

二、五代及宋的书画款印46

一、印谱的起始与发展49

第二节印谱与古文字字书的编纂49

二、古文字字书的编纂55

第三节印石的开发利用59

一、文献记载中的石印59

二、宋代石印的发现61

第四节文人篆印64

一、文人篆印的几种途径64

二、文人篆印的审美标准66

三、文人篆印是文人篆刻的前奏68

第三章元代——篆刻创作的倡导期71

第一节集古印谱与篆刻工具书的编纂71

一、集古印谱的编辑71

二、“汉魏印”审美观的提出73

三、篆刻工具书的编纂与利用77

第二节吾衍的印学教育活动78

一、开馆授徒78

二、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的79

三、吾衍的弟子82

第三节元代印人与印风84

一、赵孟頫影响下的圆朱文印风84

二、吾衍影响下的汉印印风89

三、朱珪93

四、王冕96

五、其他印人99

第四节花押印艺术102

一、花押印风行的社会背景102

二、花押印的基本形式103

三、花押印的制作与艺术特色105

第四章 明代——篆刻创作的摹古期109

第一节文人篆刻创作的低潮与中兴109

一、文人篆刻创作的低潮109

二、文人篆刻创作的中兴111

第二节集古印谱与篆刻字典的编纂115

一、古印谱的重刊115

二、集古印谱的新编118

三、篆刻字典的编纂123

第三节篆刻创作的繁荣局面124

一、篆刻队伍的壮大124

二、五大篆刻家及其流派的形成129

三、晚明其他名家135

四、篆刻作品集的编辑141

一、石印论144

第四节印学理论对创作的关注144

二、篆法论146

三、章法论149

四、刀法论151

五、心态论155

第五章清代——篆刻创作的鼎盛期(上)159

第一节清初的印坛159

一、晚明各流派的延续159

二、闽中印人163

三、程邃与徽派的创立166

四、其他名家171

第二节清中叶的名家与印派176

一、“四凤”及其同时期印人176

二、歙县诸子185

三、丁敬与浙派188

四、邓石如与邓派202

第三节晚清诸大家210

一、赵之谦210

二、吴昌硕214

三、黄士陵217

第六章清代——篆刻创作的鼎盛期(下)221

第一节印人传记的诞生与发展221

一、周亮工《印人传》与汪启淑《续印人传》222

二、冯承辉《历朝印识》与《国朝印识》225

三、黄学圮《东皋印人传》227

四、叶铭《广印人传》227

第二节印谱与篆刻工具书的编纂228

一、各类集古印谱228

二、篆刻家印谱230

三、篆刻工具书的编纂233

第三节印论关于创作的观念235

一、“印从画出”论236

二、“印从书出”论240

三、“印外求印”论242

第七章现当代——篆刻艺术的辉煌成就245

第一节晚清流派的延续245

一、赵派246

二、吴派249

三、黟山派253

四、浙派256

第二节新流派的诞生与发展260

一、虞山派260

二、京派265

第三节印学组织272

一、民国时期的印社272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篆刻组织276

第四节 篆刻活动的开展280

一、展览与竞赛280

二、教育培训284

三、篆刻交流287

第五节印谱与篆刻字典的编纂289

一、印谱的编纂289

二、篆刻字典类书籍的编纂295

第六节 理论研究的发展297

一、第一期(1901-1948)298

二、第二期(1949-2000)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