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节水农业与区域治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节水农业与区域治理
  • 贾大林,司徒松,庞鸿宾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ISBN:780026283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农田水利(学科: 研究) 农田灌溉(学科: 研究) 农业(学科: 综合治理 学科: 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节水农业与区域治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自然条件2

一、气候条件2

二、地貌3

三、土壤4

四、水资源6

五、农业生产概况7

第三节 综合治理技术体系8

第二章 分区综合治理12

第一节 古黄河背河洼地综合治理试区12

一、改良利用分区和治理途径12

二、综合治理系统和技术措施14

三、综合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16

第二节 古黄河决口扇形地综合治理试区17

一、综合治理技术措施18

二、综合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19

第三节 河间微倾斜平地综合治理试区20

一、综合治理系统和技术措施21

二、建立水、土、农田小气候监测系统22

三、综合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22

第三章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24

第一节 节水灌溉措施24

一、井型改进与机井挖潜配套24

二、低压管道灌溉输水与配水37

三、节水地面灌水技术55

四、节水灌溉制度65

五、节水灌溉管理79

六、粮桐间作对节水灌溉农业的效应84

第二节 节水农业措施95

一、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降水95

二、选用抗旱高产品种97

三、蓄水保墒技术100

四、农田覆盖栽培技术103

五、植物、土壤水分消耗的化学控制107

六、增施有机肥,提高水分生产率112

第三节 节水农业生产分区114

一、目的和意义114

二、农业生产分区的原则及依据116

三、节水农业生产分区配套技术及实施118

四、节水农业生产分区效益分析122

第四节 节水农业系统动态仿真模型124

一、试区基本概况124

二、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125

三、仿真结果与分析130

第四章 排水规格标准132

第一节 概况132

第二节 作物防湆排水标准133

一、棉花耐湆试验133

二、玉米耐湆试验134

三、小麦、大麦的防湆深度试验135

四、地下水埋深与作物减产关系136

一、排水规格确定的方法137

第三节 排水规格的确定137

二、模拟试验结果139

三、背河洼地除涝防湆排水的数值模拟146

第四节 排水技术措施149

一、排水系统对除涝防湆的分析149

二、排水模式(措施)的探讨151

三、加强排水系统管理,完善现有排水措施153

第五章 农牧结合培肥改土154

一、农牧结合型种植结构调整的效果155

第一节 农牧结合型生产结构的建立及效果155

二、农牧结合型生产结构调整的效果156

第二节 农牧结合发展畜牧业综合技术157

一、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实行草田轮作157

二、利用农副产品发展畜牧业161

三、引进良种建立以草食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的畜牧业新结构164

第三节 农牧结合培肥改土技术167

一、多年生紫花苜蓿的培肥改淤效果167

二、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69

三、适度规模经营养猪业是较快培肥改土的有效途径171

四、农业生态户建设的培肥土壤效应172

五、玉米秸秆直接还回的培肥改淤效果174

六、盐渍土油菜一棉花两熟制双育苗双移栽技术175

第四节 主要作物氮、磷化肥优化配方施肥178

一、不同土壤冬小麦氮、磷化肥优化配方施肥模式178

二、淤地夏玉米氮、磷化肥优化配方施肥模式181

第六章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生态农业建设184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184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184

二、五业结构变化186

第二节 生态农业建设中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187

一、关于生态农业建设187

二、农田投能效率状况188

三、系统物质循环状况190

第三节 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效益193

一、主体农业的概念193

二、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效应193

三、高产田栽培技术196

四、引进美国籽粒苋试种及其利用197

一、人口预测模型199

第四节 人口与生产结构分析199

二、土地结构线性规划模型201

三、系统动态仿真模型206

第五节 生态村样板建设的现状与趋势226

一、建设现状226

第六节 中国生态农业原理、技术及主要指标探讨227

一、中国生态农业性质227

二、发展趋势227

二、中国生态农业特点228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原理229

四、中国生态农业技术233

五、生态农业的指标体系237

第七章 良种良法239

第一节 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39

第二节 作物良种筛选鉴定241

一、品种的光能利用率241

二、作物品种的生产潜力243

三、绿色叶片寿命对产量的影响245

第三节 种子纯度检验246

一、用同工酶技术检验杂交种纯度的原理246

二、同工酶分析方法247

第四节 小麦、玉米良种繁育251

一、良种繁育程序252

二、小麦提纯复壮方法253

三、杂交玉米亲本繁殖田254

第一节 系统诊断模型255

第八章 区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255

一、问题256

二、诊断过程257

三、诊断结论259

四、主要对策261

第二节 关联分析方法262

一、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262

二、关联度量化模型264

三、计算实例与分析266

第三节 系统多序列灰色预测270

一、GM微分方程模型概要271

二、主要经济综合指标预测274

三、预测模型的后验差检验276

四、关于GM(1.1)包络模型的灰区间问题280

五、Verhulst模型的非线性灰色建模及其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281

第九章 区域治理的农业历史经验研究286

第一节 旱灾发生规律及治理286

一、旱灾发生规律286

二、抗旱的历史经验288

一、水灾发生规律290

第二节 水灾发生规律及其治理290

二、治水排涝的历史经验292

第三节 盐碱土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治理294

一、古代对盐碱土发生发展规律与作物耐盐性的认识295

二、运用盐碱发生规律治理盐碱土296

第四节 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农业结构及其变化302

一、农林牧副渔的综合经营303

二、农业结构的发展变化303

主要参考文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