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关系史 第11卷 1980-198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关系史 第11卷 1980-1989
  • 谌取荣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2174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国际关系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关系史 第11卷 1980-198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8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及大国关系变化1

第一节 美国对苏战略攻势1

里根的进攻性抗苏政策1

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4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8

里根的“低烈度战争”14

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17

第二节 美国调整与各大国的关系20

美苏关系从全球争霸到全面缓和21

美中关系进一步改善26

美欧关系既协调又摩擦31

美日关系进一步加强40

第三节 美苏裁军的突破47

美苏中导条约签订47

美苏常规武器谈判55

美苏战略武器谈判60

第二章 苏联霸权主义的退潮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65

第一节 苏联80年代上半期的困境65

勃列日涅夫主义造成苏联经济的沉重负担和东欧的困难66

勃列日涅夫主义使苏联东欧关系的裂痕加深68

勃列日涅夫主义破坏了苏联同东西方的关系70

勃列日涅夫主义使中苏关系继续僵持72

第二节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73

“新思维”旨在彻底改变苏联73

“新思维”对苏联对外关系产生重大影响80

第三节 苏联霸权主义的退潮87

苏联力促东欧“改革”与东欧剧变87

苏联推动越南从柬埔寨撤军92

苏联军队从阿富汗和蒙古撤退99

第一节 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105

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105

第三章 西欧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105

欧共体一体化政策的新内容115

经济一体化对政治一体化的作用119

第二节 欧洲的缓和进程122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续会的召开122

西欧国家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改善125

“全欧大厦”的提出和西欧国家的态度127

第三节 两个德国的统一131

两个德国分裂的历史131

德国走向统一的背景133

德国统一的过程137

德国统一对欧洲的影响143

第四章 东欧国家的演变146

第一节 80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146

波兰的改革147

匈牙利的改革149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152

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154

第二节 80年代东欧国家的对外关系156

东欧国家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156

80年代经互会和华约的活动160

东欧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163

第三节 1989年的东欧剧变168

波兰团结工会夺取政权168

匈牙利执政党的分裂和下野172

捷克斯洛伐克的剧变177

罗马尼亚政局突变179

保加利亚的剧变181

第五章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184

第一节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目标和政策185

第三次远航185

科技立国政策186

战后政治总决算190

日本的经济实力193

第二节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内外条件193

日本的军事潜力194

日本的国际影响196

第三节 日本的对外关系198

日美关系198

日欧关系205

日本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208

日苏关系213

日中关系219

东亚地区经济崛起的历史进程229

第六章 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亚洲“热点”问题229

第一节 80年代东亚经济的崛起229

东亚地区经济崛起的历史背景232

东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客观条件235

第二节 东亚“四小”和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239

80年代东亚“四小”经济持续增长239

80年代东盟四国的经济发展248

第三节 亚洲的“热点”问题256

柬埔寨问题256

阿富汗问题266

朝鲜半岛局势272

第七章 中东地区的冲突和紧张局势277

第一节 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的角逐态势变化277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政策上的新调整277

美国“全面遏制”和“有限推回”政策的实施278

苏联“和平、团结和合作”中东政策的提出与实施281

第二节 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283

战争的爆发283

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85

美国的调解和黎以协议288

巴勒斯坦问题289

巴勒斯坦国的建立292

第三节 两伊战争295

战争的爆发295

战争的进程296

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298

美国有限介入两伊战争301

国际社会的调解和两伊停火302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303

第四节 美国两次空袭利比亚305

美国与利比亚关系的恶化305

美国空袭利比亚307

苏联的态度308

第五节 中东恐怖主义的形成和发展310

恐怖主义的策源地310

当代中东恐怖主义蔓延的主要原因310

中东恐怖主义组织活动的特点和主要组织313

世界各国对恐怖主义的态度和措施314

第八章 非洲地区的动荡局势和冲突316

第一节 80年代的非洲政治经济形势316

动荡不定的非洲国家政局316

非洲的经济困境321

非洲国家的社会问题326

第二节 非洲的战争冲突328

利比里亚内战的爆发328

索马里战争332

乍得内战和外部干涉336

第三节 非洲国家的独立反霸斗争341

津巴布韦的独立及其影响341

纳米比亚争取独立的斗争345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制度的斗争349

安哥拉人民维护独立的斗争353

西撒哈拉问题的新发展358

第九章 拉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危机和外国干涉363

第一节 沉重的债务危机364

危机的形成364

债务的严重程度369

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372

第二节 中美洲危机及拉美寻求和平的努力384

尼加拉瓜革命是中美洲危机的导火索385

中美洲危机是美苏全球争霸之延伸388

为实现中美洲和平的各种努力390

第三节 美国对拉美的控制及英阿“马岛战争”400

美国对拉美的全方位控制400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404

美国入侵巴拿马406

英国对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409

第十章 八十年代的中国对外关系414

第一节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中国对外方针的重大调整414

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414

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15

提出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时代主题418

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18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的最终确立419

冷静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战略方针422

台湾问题与中美“八一七公报”423

第二节 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423

中美高层互访与安全合作425

中美经贸关系428

“六四风波”与中美关系的急转直下429

第三节 中苏关系的正常化431

“三大障碍”与中苏关系的逐步解冻431

戈尔巴乔夫访华与中苏关系正常化433

第四节 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437

友好合作为主的中日关系437

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加强442

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新发展445

第五节 反对霸权主义与致力于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多边外交活动446

反对霸权主义与促进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446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政治与安全事务450

参与和推动国际裁军进程452

对国际经济组织的广泛参与453

第六节 “一国两制”方针与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455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455

香港问题与中英联合声明456

澳门问题与中葡联合声明458

附录:大事年表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