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友益等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4266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表面活性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胶束形成理论——通过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预测胶束特性的定量计算方法1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1
一、聚集体的几何特性1
目录1
二、临界胶束浓度、胶束尺、聚集体分布的计算2
三、球形向棒状胶束转化5
四、胶束形成自由能的表达式6
五、计算方法12
六、分子常数的估算13
七、举例预测说明15
一、胶束尺寸和组成分布24
二、胶束形成的自由能24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胶束形成24
三、举例预测说明27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物的胶束形成35
一、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联结的方式35
二、胶束形成自由能35
三、举例预测说明36
第四节 结论39
参考文献39
第二章 气—液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吸附43
第一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43
一、吸附的基本方程43
二、亲水基的结构对吸附的影响45
三、疏水基的结构对吸附的影响49
四、环境对吸附的影响50
五、吸附单分子层的结构55
第二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56
一、吸附热力学56
二、亲水基结构对吸附的影响58
三、反离子对吸附的影响62
四、疏水基的结构对吸附的影响65
五、环境对吸附的影响67
六、吸附单层的结构71
第三节 结论74
参考文献74
第三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78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功能开发78
二、分子构象控制引起的分子结构自组装81
第二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有机构成81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特性81
三、生物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形成86
第三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多功能性结构的应用91
第四节 结论93
参考文献94
第四章 环状结构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97
第一节 典型的具有环状结构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97
第二节 具有脂环族疏水型基团的表面活性剂98
第三节 齿冠醚型表面活性剂99
第四节 环聚胺型表面活性剂100
一、表面活性100
第五节 双亲性环糊精102
一、表面活性102
二、传输和浮选102
二、对染料盐的增溶作用103
第六节 具有烷基链的花萼[N]芳香烃和花萼[4]间苯二酚芳香烃103
一、表面活性103
二、分离铯离子(Cs++)104
三、乳化作用105
四、液态表面活性剂薄膜106
五、增溶作用108
六、分散作用110
第七节 C12烷基以下花萼[4]间苯二酚芳烃的磷酸酯111
一、表面活性111
二、UO22++的分离111
参考文献112
三、增溶作用和分散作用112
第八节 结论112
第五章 二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115
第一节 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116
第二节 界面行为117
第三节 胶束的形成和增溶作用118
一、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电离度118
二、胶束化作用的热力学121
三、增溶作用121
第四节 胶束大小和形状122
第五节 二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微结构123
第六节 二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流变能力125
第七节 混合胶束化作用125
第八节 相行为126
第九节 其他性质127
一、二聚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动力学127
二、双层桥联二聚表面活性剂127
三、二聚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用途127
四、三聚表面活性剂128
五、尾端带低分子量聚氧乙烯链128
第十节 结论128
参考文献128
第六章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溶液132
第一节 缠结棒状胶束的粘弹性溶液133
一、一般行为133
二、不同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结果讨论135
三、不同尺度行为的机理137
四、粘弹性溶液在千赫兹范围内的流变测定139
五、剪切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小角度中子散射测定140
第二节 含多层囊泡的粘弹性溶液142
一、囊泡存在的条件142
二、冷冻碎裂电子显微测定法142
三、含囊泡溶液的流变特性143
四、剪切模数模型145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剪切诱导现象147
一、概述147
二、表面活性剂具有减阻作用的条件148
三、剪切诱导结构的SANS测定149
第四节 结论151
参考文献151
一、固态下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液中的低聚氧乙烯154
第一节 聚氧乙烯链的构象154
第七章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微观结构154
二、在水中的表面活性剂155
第二节 稀溶液中胶束结构155
一、随温度升高胶束的生长155
二、胶束形状156
三、胶束间相互作用156
四、胶束尺寸分布159
五、极稀溶液中的聚集数160
第三节 半稀释和浓溶液中的胶束结构161
一、展现临界分离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的相似性161
三、缠结蠕虫状胶束的自扩散过程163
二、小角中子散射及其它光散射研究结果163
四、蠕虫状胶束的熔融及与相行为的关系164
第四节 胶束溶液的热力学模型165
一、在宽浓度范围内的胶束化和相分离的模型165
二、胶束生长的初始过程167
第五节 液晶相中的相转变168
一、双连续立体相的相转变机理168
二、新的中间相168
第六节 结论169
参考文献169
第八章 高浓度乳状液*凝胶乳状液)宏观自组织结构174
第一节 凝胶乳状液的一般特征174
一、亲水亲油平衡温度和凝胶乳状液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175
二、富水区的相特性175
第二节 一些凝胶乳状液形成体系的相特性175
三、富油区的相特性177
第三节 制备方法177
一、多重乳状液法178
二、自发形成法178
第四节 凝胶乳状液的结构179
一、像增强显微技术179
二、小角X射线散射180
第五节 凝胶乳状液的稳定性181
一、温度的影响181
二、添加剂的存在181
三、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182
第六节 界面性质184
第七节 流变特性186
第八节 结论189
参考文献190
第九章 表面活性剂的缔合和吸附模型192
第一节 胶束化模型193
一、伪相分离模型和质量作用模型193
二、自洽场模型194
第二节 吸附模型194
一、吸附层、半胶束、叠加胶束和销钉式胶束194
二、表面不均匀性195
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96
四、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98
五、自洽场处理202
一、概述203
二、一维SCFA203
第三节 SCFA理论203
三、二维SCFA*2D SCFA)207
四、小型体系的热力学208
五、参数的大体值208
第四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CFA和胶束化209
一、聚集物形状209
二、胶束结构210
第五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SCFA和吸附210
一、亲水性表面上的吸附层210
二、疏水表面上的吸附层211
三、亲水表面上的聚集物212
一、参数值214
第六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SCFA和胶束化过程214
二、聚集物形状和胶束结构215
三、碳链支化和胶束化过程217
第七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SCFA理论和吸附217
一、恒电荷表面的吸附218
二、恒电位表面*电荷可变)上的吸附219
三、电荷和电位可调节的表面上的吸附224
第八节 未来的研究方向229
参考文献230
第十章 吸附表面活性剂颗粒的分散235
第一节 吸附的动力学235
一、吸附等温线235
二、固体表面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动力学236
二、固体237
一、表面活性剂237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和固体的分类237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吸附238
一、亲水性固体上的吸附238
二、疏水固体表面上的吸附240
三、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特征241
四、表面活性剂双层的增溶作用244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的分散作用245
一、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246
二、疏水溶胶与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247
三、表面活性剂在水基分散体系中的作用248
四、低聚物表面活性剂的水基分散体系249
第五节 结论250
参考文献250
一、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254
第十一章 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二元混合物在固体颗粒上的吸附254
第一节 吸附作用的特性254
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聚合物255
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聚合物257
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聚合物259
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聚合物263
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聚合物265
七、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聚合物265
第二节 吸附层的特性267
一、微极性和微粘性267
二、吸附层中的分子构象269
第三节 结论274
参考文献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