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腔微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学东,肖晓蓉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300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口腔科学(学科: 微生物学) 口腔科学 微生物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口腔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部分 口腔微生物学基础1
第一章 微生物细胞学1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大小与形态1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1
二、微生物的大小1
三、微生物的形态2
第二节 微生物的结构4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4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2
三、病毒的基本结构17
四、其他微生物的基本结构18
第三节 微生物形态与结构的检查22
一、显微镜放大法22
二、染色23
第二章 微生物生理学25
第一节 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25
一、微生物的化学组成25
二、微生物的物理性状26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与繁殖26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与吸收26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28
三、微生物的人工培养31
第三节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35
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35
二、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检测36
三、合成性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37
第三章 微生物与免疫39
第一节 口腔非特异性免疫39
一、口腔黏膜39
二、口腔相邻的免疫组织40
三、唾液42
四、自然杀伤细胞44
五、其他45
第二节 口腔特异性免疫45
一、抗原46
二、特异性免疫系统47
三、口腔免疫反应50
第三节 口腔常见疾病与免疫51
一、口腔感染与免疫51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59
三、口腔移植免疫61
第一节 微生物的变异65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65
第四章 微生物遗传学65
二、毒力变异66
三、耐药性变异66
四、菌落变异66
第二节 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66
一、染色体67
二、质粒68
三、转位因子69
第三节 噬菌体70
一、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性状70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细胞的相互关系71
三、噬菌体的应用73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制73
一、基因突变74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77
第五节 微生物变异的实际应用83
第五章 口腔微生物生态学85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的来源及演替85
一、口腔微生物来源85
二、口腔微生物的演替85
第二节 口腔生态系86
一、口腔生态区86
二、口腔正常微生物群87
第三节 口腔微生物表面粘附的分子机制90
一、口腔组织对细菌粘附的影响90
二、细菌粘附至口腔组织表面的机制90
三、细菌粘附的分子机制91
四、口腔细菌的粘附92
第四节 口腔微生物的相互关系93
一、口腔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93
二、相互集聚与定植94
三、相互营养与生长94
四、竞争和拮抗与口腔生态平衡94
一、粘附和定植95
第五节 口腔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95
二、共生与有益作用96
三、毒性因子与致病性96
第六章 口腔微生物种群98
第一节 细菌98
一、葡萄球菌属98
二、口腔球菌属101
三、链球菌属101
四、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110
五、奈瑟球菌属113
六、韦荣球菌属114
七、放线菌属116
八、优杆菌属119
九、丙酸杆菌属125
十、双歧杆菌属129
十一、乳杆菌属132
十二、罗氏菌属139
十三、诺卡菌属140
十四、嗜血菌属141
十五、放线杆菌属145
十六、艾肯菌属146
十六、口腔金氏菌147
十八、弯曲杆菌属147
十九、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150
二十、拟杆菌属153
二十一、普雷沃菌属156
二十二、卟啉单胞菌属162
二十三、梭杆菌属164
二十四、纤毛菌属170
二十五、沃林菌属170
二十六、月形单胞菌属171
二十八、螺旋体174
第二节 其他口腔微生物179
一、真菌179
三、口腔原虫180
二、支原体180
四、病毒181
第三节 口腔细菌新种属及分类位置变动182
第七章 牙菌斑188
第一节 牙菌斑的定义188
第二节 牙菌斑的分类189
一、牙菌斑按所在部位分类189
二、牙菌斑按致病作用分类190
第三节 牙菌斑的结构190
第四节 牙菌斑的组成191
一、牙菌斑微生物的组成特点192
二、牙菌斑的化学组成193
三、影响牙菌斑组成的因素194
第五节 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196
一、获得性膜的形成197
二、细菌对牙面的粘附和集聚199
三、牙菌斑的成熟202
第六节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203
一、糖的代谢203
二、氨基酸代谢206
三、碱性物质代谢207
四、无机物代谢207
一、牙菌斑是造成口腔疾病的始动因子208
第七节 牙菌斑的致病性208
二、牙菌斑与龋病209
三、牙菌斑与牙周病211
第二部分 口腔疾病与微生物学214
第八章 龋病微生物学214
第一节 细菌与龋病214
一、细菌在龋病中发生作用的证据214
二、特异性细菌感染假说215
三、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假说219
第二节 口腔链球菌与龋病219
一、口腔链球菌的生态学219
二、变形链球菌与龋病的关系221
三、变形链球菌的分类224
四、变形链球菌群的致龋性224
第三节 血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的生态关系及其作用232
一、血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的生态关系232
二、血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的生态关系在牙菌斑形成中的作用235
三、变形链球菌与血链球菌的生态关系在牙菌斑生态平衡与失调中的作用237
第四节 口腔乳杆菌与龋病238
一、口腔乳杆菌的生态学238
二、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239
三、口腔乳杆菌的致病性239
一、口腔放线菌的生态学240
第五节 口腔放线菌与龋病240
二、口腔放线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241
三、口腔放线菌的致病性242
第六节 其他口腔细菌与龋病249
第九章 牙髓和根尖周疾病的微生物学250
第一节 细菌与牙髓、根尖周疾病250
一、细菌参与牙髓、根尖周疾病的证据250
二、细菌感染牙髓、根尖周组织的途径250
三、牙髓、根尖周病的主要致病菌251
第二节 牙髓根尖周感染中细菌的致病机制252
一、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252
二、细菌致病的协同作用253
三、细菌及毒力因子的直接侵袭作用254
四、细菌诱发宿主的免疫性炎症反应254
第三节 牙髓和根尖周病的病损、症状与细菌的关系257
第十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259
第一节 牙周生态系259
一、牙周组织259
二、龈沟和龈沟微生物260
三、龈缘菌斑和龈下菌斑260
四、牙周袋260
第二节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牙周病原菌学说261
一、特异性牙周病原菌学说261
五、牙周生态系的影响因素261
二、非特异性牙周病原菌学说262
第三节 牙周可疑病原菌263
一、牙龈卟啉单胞菌263
二、伴放线放线杆菌265
三、中间普雷沃菌和黑色普雷沃菌266
四、福赛斯拟杆菌266
五、具核梭杆菌266
八、小消化链球菌267
九、月形单胞菌267
七、啮蚀艾肯菌267
六、直形弯曲杆菌267
十、优杆菌268
十一、中间链球菌268
十二、螺旋体268
第十一章 口腔黏膜疾病的微生物学269
第一节 与口腔黏膜疾病相关的病毒269
一、疱疹病毒269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74
三、人乳头瘤病毒276
第二节 与口腔黏膜疾病相关的假丝酵母菌277
四、柯萨奇病毒277
一、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性状278
二、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278
三、与假丝酵母菌感染有关的口腔黏膜损害281
四、白假丝酵母菌与口腔上皮癌变的关系281
五、假丝酵母菌的检查方法282
第三节 与口腔黏膜疾病相关的细菌282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282
二、链球菌283
三、肺炎链球菌283
四、淋病奈瑟球菌283
一、梅毒密螺旋体284
五、结核分枝杆菌284
第四节 与口腔黏膜疾病相关的螺旋体284
二、文氏疏螺旋体285
第十二章 颌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学286
第一节 颌面部感染的分类及特点286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分类286
二、颌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287
第二节 颌面部感染的优势病原菌及其致病性290
一、厌氧菌290
六、真菌292
五、结核分枝杆菌292
四、铜绿假单胞菌292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292
三、链球菌292
七、病毒293
第三部分 口腔微生物检测技术294
第十三章 口腔微生物的检查294
第一节 涂片检查294
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294
二、刚果红负性染色检查295
第二节 口腔微生物的分离培养296
一、标本的采集296
四、原虫涂片检查296
三、真菌涂片检查296
二、标本的运送299
三、标本的分散和稀释300
四、标本的接种和孵育300
第三节 口腔细菌的鉴定303
一、革兰阳性需氧及兼性厌氧球菌的鉴定304
二、革兰阳性厌氧球菌的鉴定309
三、革兰阴性球菌的鉴定311
四、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的鉴定313
五、革兰阳性芽胞杆菌的鉴定321
六、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322
一、致龋菌的分离和鉴定335
第四节 与口腔疾病有关的微生物群的分离和鉴定335
二、牙周可疑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339
三、口腔螺旋体的分离和鉴定342
第十四章 口腔微生物鉴定技术346
第一节 反应板微量快速生化试验346
一、原理346
二、材料347
三、方法350
四、结果观察351
五、注意事项351
第二节 代谢酸产物分析层析技术352
六、应用意义352
一、离子层析法测定代谢酸产物353
二、气相层析法测定代谢酸产物355
三、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代谢酸产物358
四、层析技术的应用359
第三节 全细胞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359
一、原理360
二、材料360
三、方法360
四、结果观察361
六、应用意义362
第四节 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分分析362
五、注意事项362
一、全细胞水解物的组分分析363
二、纯细胞壁制备的组分分析363
第五节 核酸技术364
一、DNA的G+C摩尔分数测定364
二、DNA-DNA分子杂交技术366
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369
四、PCR技术371
五、16S rRNA序列分析374
二、材料378
第六节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378
一、原理378
三、方法379
四、结果观察379
第七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380
一、扫描电镜380
二、透射电镜380
三、原子力显微镜381
四、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382
二、材料384
一、原理384
第十五章 口腔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384
第一节 液体稀释法384
三、方法和结果观察385
四、应用意义386
第二节 琼脂稀释法387
一、原理387
二、材料388
三、方法和结果观察388
四、注意事项388
第三节 纸片扩散法390
一、原理390
五、应用意义390
二、材料391
三、方法391
四、结果观察392
五、注意事项392
六、应用意义392
第十六章 菌种的保存393
第一节 菌种保存的原则和注意事项393
一、菌种保存的原则393
二、菌种保存的注意事项393
三、冷冻保存法394
一、传代培养保存法394
二、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394
第二节 菌种保存的方法394
三、菌种的编号和登记394
四、冷冻干燥保存法395
五、其他保存法396
第三节 口腔常见细菌的保存396
一、革兰阳性球菌的保存396
二、革兰阴性球菌的保存397
三、革兰阳性杆菌的保存397
四、革兰阴性杆菌的保存399
五、密螺旋体的保存400
二、芽胞染色401
一、柯氏改良革兰染色401
附录1 常用的染色及染色剂的配制401
三、荚膜染色402
四、鞭毛染色403
五、刚果红负染色403
附录2 常用培养基及其添加剂的配制405
一、牛心脑浸液培养基405
二、牛心脑浸汁-辅助琼脂406
三、胰蛋白酶水解物-大豆琼脂406
四、Gifu厌氧培养基407
五、普通血琼脂培养基408
六、轻唾琼脂培养基408
九、TYCSB琼脂409
七、轻唾-杆菌肽琼脂409
八、轻唾-磺胺二甲嘧啶琼脂409
十、Rogosa乳杆菌选择培养基410
十一、放线菌分离和富集培养基411
十二、韦荣球菌选择琼脂412
十三、拟杆菌选择琼脂413
十四、拟杆菌胆汁七叶苷琼脂413
十五、梭杆菌选择琼脂414
十六、颊纤毛菌分离鉴定培养基414
十七、WFF琼脂培养基415
十九、克林霉素-硝酸盐琼脂416
十八、伴放线放线杆菌选择琼脂416
二十、TPY培养基417
二十一、改良双歧杆菌选择琼脂417
二十二、优杆菌选择琼脂418
二十三、PSS琼脂418
二十四、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418
二十五、Hayflick培养基419
二十六、PYG液体培养基419
二十七、Cary-Blair转送培养基420
二十八、培养基常用溶液、添加剂及抗生素溶液的配制420
附录3 口腔微生物名称422
汉英索引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