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危重病急救与麻醉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秦再生,孙大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841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急救-教材;麻醉-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危重病急救与麻醉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技术简史1
一、古代临床技术的发展1
二、近代临床技术的发展2
三、现代临床技术的发展3
第二节 现代临床技术的范畴4
一、临床医学技术4
二、急救医学技术5
三、基础医学技术5
四、介入医学技术5
五、高新医学技术5
六、网络医学技术5
一、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6
第三节 现代临床技术的教与学6
二、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7
三、要抓好“三基”的学习和应用7
第二章 战伤及院前急救技术9
第一节 通气技术10
一、通气障碍10
二、通气障碍的急救11
第二节 止血技术14
一、指压止血法14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16
三、填塞止血法17
四、屈曲关节止血法18
五、简易绑扎止血法18
七、止血带止血法19
六、止血粉、止血纸、止血栓止血法19
第三节 包扎技术23
一、包扎材料23
二、三角巾包扎技术23
三、绑带包扎技术35
四、四头带及多头带包扎法39
第四节 固定技术40
一、固定材料40
二、固定技术40
第五节 搬运技术43
第六节 常见战创伤的救护技术要点47
一、颅脑损伤的急救技术47
二、开放性气胸的急救技术47
三、腹部内脏脱出的急救技术48
四、脊柱与脊髓损伤的急救技术49
五、骨盆骨折的急救技术50
第三章 心、肺、脑复苏技术51
第一节 基础生命支持53
一、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53
二、开放气道(Airway,A)54
三、人工通气(Breathing,B)57
四、人工循环(Circulation,C)59
第二节 进一步生命支持63
一、呼吸功能支持技术63
二、循环功能支持技术65
三、药物治疗66
五、电复律、电除颤68
四、建立心电图监测68
第三节 延续生命支持70
一、脑保护、脑复苏70
二、循环功能的维持71
三、呼吸功能的维持72
四、水、电解质紊乱的防治72
五、抗感染72
六、全身支持疗法72
第四节 关于复苏的进展72
一、插入式腹部反搏术72
五、碳酸氢钠的应用73
四、肾上腺素应用73
三、主动减压心肺复苏术73
二、背心式心肺复苏73
六、关于不复苏指令74
七、关于超长心肺复苏74
八、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74
第四章 循环系统有创监测技术78
第一节 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78
一、直接测定外周动脉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79
二、周围动脉穿刺置管途径79
三、穿刺、置管技术81
四、测压装置85
五、影响直接动脉压测定准确性的因素87
六、周围动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及其预防88
一、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91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测压技术91
二、静脉选择和插管用具92
三、实用操作技巧95
四、锁骨下静脉穿刺术97
五、颈内静脉穿刺术100
六、颈外静脉置管术102
七、股静脉穿刺插管术102
八、中心静脉压测定方法102
九、影响中心静脉测量值的因素103
第三节 肺动脉置管测压技术104
一、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放置技术105
二、通过漂浮导管可获得的临床信息105
三、影响肺动脉漂浮导管测量的因素107
四、并发症108
第四节 血管切开技术109
一、静脉切开术109
二、动脉切开术110
第五节 心包穿刺技术111
一、心包穿刺的指征112
二、操作步骤113
三、并发症114
第六节 急诊纤维心包镜技术116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16
二、设备及术前准备116
三、操作步骤117
四、术中观察和注意事项119
第一节 无创血压监测技术122
一、人工袖套测压法122
第五章 循环系统无创监测技术122
二、超声波测量血压法123
三、电子血压计测压技术123
第二节 心电图监测技术125
一、监测操作的标准化125
二、常见心律失常127
三、ST段的监测129
四、心电监测涉及的特殊装置130
第三节 无创心功能监测技术131
一、心阻抗血流图技术132
二、超声心动图技术141
三、二氧化碳无创性心排血量测定技术148
第四节 组织循环的监测技术150
一、氧供氧耗法151
二、测定组织内代谢产物法152
三、临床体征监测153
第六章 循环系统治疗技术155
第一节 心脏起搏技术155
一、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55
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技术157
第二节 电复律、电除颤技术159
一、紧急电击复律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60
二、术前准备161
三、操作步骤162
四、电击复律并发症163
第三节 心内注射术164
三、操作技术165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65
二、器械与药物165
第四节 控制性降压技术166
一、控制性降压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166
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167
三、控制性降压的操作与管理170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技术17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71
二、溶栓药物及其用法172
第六节 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17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75
二、操作方法176
三、并发症180
二、操作方法182
第七节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8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82
第八节 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183
一、适应证和非适应证184
二、操作方法184
第九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188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88
二、操作方法189
三、并发症194
第十节 体外循环技术195
一、体外循环方式和目的195
二、体外循环的装置196
三、体外循环中的监测和管理197
四、基本灌注技术198
一、人工血泵心室辅助技术200
第十一节 其他辅助循环技术200
二、直接机械双心室助搏技术201
三、全人工心脏201
第七章 呼吸系统监测技术204
第一节 呼吸功能监测技术204
一、一般临床监测技术204
二、基本呼吸功能监测技术205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技术207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技术208
五、呼吸功能其他特殊监测技术210
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监测技术214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216
第二节 血气分析216
二、血气分析常用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217
三、与血气分析有关的其他监测、计算指标218
四、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220
五、持续动脉血气分析220
第八章 呼吸系统治疗技术223
第一节 氧治疗技术223
一、缺氧的原因223
二、氧治疗的适应证224
三、慢性肺部疾病病人氧治疗的适应证224
四、氧治疗的方法225
五、高压氧治疗技术230
七、氧治疗的并发症231
六、体内给氧技术231
八、氧治疗的注意事项233
第二节 非气管导管性通气道技术235
一、徒手维持呼吸道通畅技术236
二、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放置技术236
三、食管阻塞式通气管(EOA)放置技术239
四、食管气管联合通气管(ETC)放置技术242
五、喉罩通气道(LMA)放置技术245
六、咽气管气道(PTLA)放置技术249
第三节 气管内插管技术252
一、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52
二、插管前检查及评估253
三、插管用具及插管前准备254
四、气管内插管的方法258
五、导管插入气管内的判断方法264
六、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264
第四节 支气管内插管技术266
一、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267
二、支气管内插管导管的选择267
三、单腔导管健侧总支气管内插管技术269
四、双腔导管支气管内插管技术269
五、支气管阻塞引流管插管技术271
六、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271
第五节 困难气道的处理273
一、困难气道的原因273
二、困难气道的预测和插管前的准备274
三、气管插管困难的处理279
五、困难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其防治287
四、困难气道病人的呼吸管理287
第六节 气管切开技术289
一、气管切开的目的和适应证289
二、气管切开的时机290
二、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过程291
四、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294
五、气管切开后处理295
六、拔管297
第七节 紧急气管造口术299
一、紧急气管切开术299
二、紧急环甲膜切开术300
三、快速气管切开术300
一、纤维支气管镜在人工通气中的应用302
第八节 纤维支气管镜在危急重症中的应用302
二、在反复咯血病人中的应用306
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306
四、治疗肺化脓症及支气管扩张严重感染306
五、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取出307
六、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307
第九节 紧急胸腔排气、引流技术309
一、紧急胸腔排气治疗技术310
二、胸腔穿刺抽气治疗技术310
三、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术310
第十节 机械通气技术313
一、机械通气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13
二、机械通气机的使用技术315
三、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其意义317
四、机械通气的撤离320
五、机械通气期间注意事项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321
第十一节 呼吸系统治疗技术的进展323
一、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技术323
二、人工膜肺氧合技术325
三、液体通气技术326
四、静脉内氧合技术328
第九章 神经系统监测及治疗技术332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技术332
一、颅内压的监测手段332
二、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336
第二节 脑电监测技术338
一、脑电的监测方法339
二、正常脑电图340
三、异常脑电图341
四、自动处理的脑电活动监测343
五、诱发电位监测351
第三节 腰穿技术355
一、用品356
二、操作步骤356
三、注意事项356
四、并发症357
第四节 硬膜下穿刺技术357
一、适应证357
二、器械358
三、方法358
第五节 急症钻颅术358
二、操作方法359
一、适应证359
三、钻颅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360
第六节 确定脑死亡的检查技术361
一、脑死亡的概念361
二、脑死亡的诊断361
三、脑死亡的鉴别363
第十章 消化系统急救及治疗技术367
第一节 胃管插管及胃肠减压技术367
一、胃管插管367
二、胃肠减压术369
第二节 洗胃技术371
一、催吐法洗胃术371
二、胃管洗胃术372
三、剖腹胃造口洗胃术373
四、常用洗胃液374
第三节 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技术375
一、一般急救措施375
二、扩容375
三、药物治疗375
四、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376
五、内镜直视下止血376
第四节 三腔二囊管插管技术377
一、操作方法377
二、注意事项378
一、急诊胃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79
二、急诊胃镜实施的准备379
第五节 急诊胃镜技术379
三、治疗技术380
第六节 急诊腹腔镜技术385
一、急诊腹腔镜检查的适应证385
二、某些疾病腹腔镜应用的介绍386
第十一章 血液净化和泌尿系统治疗技术389
第一节 血液透析技术389
一、血液透析原理389
二、血液透析的适应证390
三、相对禁忌证390
四、血液透析装置与方法391
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392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393
一、腹膜透析原理393
第二节 腹膜透析技术393
三、装置和操作方法394
四、并发症及其处理396
第三节 血液灌流技术396
一、适应证396
二、装置和技术397
三、并发症398
第四节 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398
一、适应证399
二、血浆置换技术的分类399
三、血浆分离器种类及操作技术400
第五节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404
一、CRRT的原理405
二、CRRT的指征406
三、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的装置及操作方法407
四、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411
五、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411
六、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413
七、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413
八、超滤泵辅助413
九、CRRT在重症ARF中的应用413
第六节 导尿术416
一、导尿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17
二、操作技术417
三、并发症和注意事项418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419
二、器械和方法419
第七节 耻骨上膀胱穿刺插管术419
第十二章 危重病营养技术421
第一节 营养与代谢基础421
一、疾病时的代谢421
二、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423
第二节 胃肠内营养技术425
一、匀浆膳425
二、要素膳426
第三节 静脉营养技术426
一、适应证427
二、制剂427
三、配给方案427
四、实施与监测428
六、肠内营养与静脉营养的比较429
五、并发症429
第十三章 危重病人的护理技术433
第一节 ICU的分级监测护理技术433
第二节 ICU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技术434
一、一般性心理护理技术435
二、支持性心理护理技术435
三、心理调节护理技术436
四、消除依赖心理436
五、必要的镇静、镇痛技术436
第三节 ICU护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437
一、ICU护士具备的素质437
二、护士的心理品质438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440
一、呼吸机的种类440
第四节 呼吸机的管理技术440
三、通气过程中的监测441
四、呼吸机的消毒442
五、使用呼吸机的注意事项443
六、呼吸机的保养及管理444
第五节 输液泵的使用技术445
一、输液泵的使用技术445
二、注射泵的使用447
第十四章 麻醉技术450
第一节 全身麻醉技术450
一、全身麻醉的方法450
二、全身麻醉的适应证和并发症451
一、局部麻醉概述453
第二节 局部麻醉技术453
二、常用局部麻醉药454
三、局部麻醉的基本原则455
四、局部麻醉的方法456
五、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463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技术465
一、概述465
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65
三、麻醉前准备465
四、常用局麻药及配方466
五、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466
六、腰麻平面测试和调节468
七、腰麻并发症及处理469
一、硬膜外阻滞概述470
第四节 硬膜外阻滞技术470
二、硬膜外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71
三、麻醉前准备471
四、常用局麻药472
五、硬膜外间隙穿刺技术472
六、硬膜外阻滞的管理475
第五节 联合麻醉技术477
一、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技术477
二、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麻醉技术478
三、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表麻等联合麻醉技术478
第十五章 危重症病人的麻醉、镇静、镇痛治疗技术481
第一节 危重症病人的镇静、镇痛技术481
一、危重症病人疼痛的判定方法482
二、危重症病人镇静程度的判定方法484
三、危重症病人镇静、镇痛治疗方法486
四、危重症病人镇静、镇痛技术的发展趋势491
五、危重症病人镇静、镇痛过程中的监测496
六、肌松药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496
第二节 危重急症病人的麻醉技术497
一、危重急症病人手术、麻醉原则498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498
三、危重病人术中监测500
四、并发症的预防及紧急处理500
第三节 急性疼痛的治疗技术500
一、常见的急性疼痛501
二、急性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501
三、急性疼痛的测定502
四、急性疼痛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03
五、急性疼痛的治疗方法503
六、常见急性疼痛的治疗510
第十六章 低温技术515
第一节 低温的病理生理515
一、全身各部位的温差515
二、低温对代谢的影响516
三、低温对各脏器的影响517
第二节 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518
一、低温的特点和适应证518
二、低温实施时的监测519
三、低温的实施方法519
附录 历代医学箴言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