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830626.jpg)
- 夏滟洲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ISBN:780667495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写在前面1
第一章 近世音乐的开端3
概述3
第一节 前景——旧根萌生新芽5
一、传统音乐的源与流5
(一)民族器乐6
(二)戏曲音乐10
(三)说唱音乐14
(四)民歌与民间歌舞16
二、音乐与音响18
(一)记谱法的发展19
(二)中国音乐艺术的行为特征23
一、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26
第二节 西洋音乐文化的初步传入26
二、入清以来欧洲乐理知识的输入28
第二章 学堂乐歌时代33
概述33
第一节 学堂乐歌的勃兴34
一、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35
二、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37
(一)沈心工37
(二)曾志忞39
(三)李叔同40
(四)其他42
三、学堂乐歌的文化意义43
(一)学堂乐歌的歌词创作43
(二)学堂乐歌的音乐来源45
(三)学堂乐歌的历史贡献48
一、乐歌教育的理想与实践50
第二节 近代新音乐的启蒙50
二、音乐教材的最初积累54
第三节 西洋音乐表演形式的建立57
一、西洋乐器的传播58
二、西洋音乐演出活动的盛行61
三、西洋音乐表演艺术给中国的影响63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资料介绍65
一、文献评注67
二、建议聆听曲目71
第三章 “五四”精神影响下的新兴音乐文化概述72
第一节 学堂乐歌的流播73
一、革命的歌声74
二、音乐普及活动全面开展77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发展79
一、“五四”时期的音乐社团79
二、音乐教育事业的进程81
三、音乐教材的逐步完善89
第三节 传统音乐衍进新趋势91
一、新的乐种形式91
(一)民族器乐91
(二)说唱音乐98
(三)戏曲音乐102
(四)民歌、城市小调与民间歌舞107
二、传统音乐发展的新特点109
(一)发展的新特点110
(二)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特征111
第四节 全新的创作113
一、声乐创作114
(一)独唱歌曲114
(二)多声部声乐作品119
二、器乐创作120
(一)中国乐器121
(二)西洋乐器126
三、音乐与戏剧的结合131
(一)黎锦晖在中国首创儿童歌舞剧体裁132
(二)对吸收西洋歌剧形式的最初探索137
第五节 探索新理论137
一、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看法139
二、处在中西音乐交汇点上的音乐理论家142
(一)刘天华143
(二)王光祈144
(三)丰子恺147
三、其他理论研究成果148
第六节 “五四”时期的资料介绍150
一、文献评注150
二、建议聆听曲目154
第四章 30年代的中国音乐文化157
概述157
第一节 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158
一、战时音乐热潮159
(一)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59
(二)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162
(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168
二、沦陷区的音乐生活173
(一)东北沦陷区173
(二)华北沦陷区176
(三)孤岛上海178
第二节 音乐创作184
一、声乐创作184
(一)独唱歌曲185
(二)多声部声乐创作193
二、器乐创作200
(一)中国乐器200
(二)西洋乐器205
三、音乐与戏剧的结合217
第三节 音乐理论220
一、音乐刊物221
二、音乐理论223
(一)中国音乐新思潮223
(二)音乐美学思想230
第四节 30年代的资料介绍234
一、文献评注234
二、建议聆听曲目238
第五章 40年代音乐发展的新阶段241
概述241
第一节 不同制度区域内的音乐生活243
一、国统区的音乐生活与运动244
(一)40年代国统区的音乐生活244
(二)国统区的音乐运动254
(三)40年代流行歌曲发展述要259
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与思想262
第二节 音乐创作270
一、声乐创作271
(一)独唱歌曲272
(二)多声部声乐创作279
二、器乐创作283
三、音乐与戏剧的结合295
第三节 音乐理论305
一、新音乐运动思潮记事305
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307
第四节 40年代的资料介绍311
一、文献评注311
(一)杨荫浏两本中国音乐史学著作简评311
(二)1900—1949年间有关音乐听赏问题评注313
二、建议聆听曲目322
附录 参考文献(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目)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