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教材 应用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教材 应用篇](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830313.jpg)
- 潘懋德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5131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初中新课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教材 应用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目录1
第一部分 计算机教育应用基础3
第一章 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教育应用3
第一节 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
第二节 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几种类型4
第三节 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类型5
一、计算机作为指导者6
二、计算机作为工具7
三、计算机作为学习者7
一、历史追溯8
第四节 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历史8
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主要研究计划10
三、其他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计划12
第二章 练习型和辅导型应用15
第一节 练习型应用15
一、简单的练习策略16
二、复杂的练习策略17
三、练习型软件的实例17
四、在课堂上使用练习程序18
五、国内的情况18
一、教学事件19
第二节 辅导型应用19
二、辅导型软件开发和选择指南21
三、在课堂中使用辅导型软件23
四、国内的情况23
第三章 问题解决、模拟与游戏25
第一节 问题解决25
一、定义25
二、问题解决的步骤26
三、问题解决软件的价值27
四、问题解决软件的分类27
一、逼真度29
第二节 模拟29
二、组成部分31
三、模拟的价值31
四、静态模拟和交互式模拟32
五、模拟软件实例32
第三节 游戏33
一、游戏的特点33
二、教育游戏的动机属性34
三、在课堂中应用教育游戏38
第四节 国内的情况40
第一节 学习成果的分类41
第四章 软件评价41
一、智力技能42
二、认知策略42
三、语言表达43
四、动作技能43
五、态度44
第二节 教育软件的分类44
一、题库类44
二、复习指导类44
三、讲解演示类45
六、百科全书及资料库类46
四、教学工具类46
五、教学娱乐类46
第三节 软件评价标准47
一、教育标准47
二、呈示标准47
三、课程方面的因素51
四、如何了解已有的对软件的评价51
第二部分 用计算机支持教育改革52
第五章 计算机支持下的学生学习52
第一节 技术所提供的能力52
一、真实复杂的探索环境52
二、用于研究的信息和工具54
三、连接教室,使学生进行合作研究56
四、支持数学思维与科学思维59
第二节 学生运用技术时所面临的挑战61
一、理解作为主动学习者的责任61
二、帮助学生的个别化学习62
三、很难与其他未参加实验的孩子沟通63
第六章 计算机支持下的教师工作64
第一节 技术所提供的能力64
一、研制教学材料64
二、支持连续性评价65
三、分享与扩大教师知识69
一、学会如何选择使用各种技术71
四、支持教师与家长的交流71
第二节 教师使用技术所面临的挑战71
二、采用、适应并设计用技术支持的课程72
三、拓宽知识内容73
四、扮演新角色73
五、个别化教学74
结论75
第七章 计算机对学生成绩的影响76
第一节 单纯的考试成绩对比研究76
一、对技术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比较76
二、单纯考试成绩对比研究的局限性77
第二节 系统化研究78
第三节 实验研究81
第四节 成本——效益研究81
第八章 改革进程中的问题83
第一节 改革为什么会失败83
第二节 从对实施过程的研究中得到的结论85
一、必须从教学目标开始85
二、与评价系统的一致性86
三、技术不可能单独发挥作用87
四、取得专家的支持87
一、为什么要将技术结合到课堂教学中89
第九章 课程整合概论89
第三部分 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89
二、将技术用在其最适合的场合90
三、组织资源以促进整合90
四、课程整合一例91
第十章 计算机与阅读写作教学的整合94
一、利用字处理软件提高写作能力94
二、语法、拼写和标点97
三、阅读98
第十一章 计算机与社会科学的整合102
一、文字处理和桌面出版系统102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103
三、电子表格软件104
五、远距离通信105
四、作图软件105
六、多媒体和社会科学106
七、模拟和社会科学107
八、教育游戏108
九、社会科学中的其它软件108
第十二章 计算机与自然科学的整合110
一、信息收集110
二、信息组织112
三、信息展示113
四、模拟软件114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116
第十三章 计算机与数学学科的整合116
二、计算机辅助数学操作118
三、问题解决119
四、应用软件119
第四部分 课程整合案例选121
案例一 ACOT十年研究报告121
一、前言121
二、目标121
三、在学生中发生的122
四、在教师中发生的122
六、ACOT项目的启示123
五、理解技术的作用123
一、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突破传统教学126
案例二 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126
二、项目研究的技术关键——计算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127
三、项目研究的核心课题——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129
四、项目的最新进展135
案例三 “课程整合”实验136
一、为什么要“课程整合”136
二、“课程整合”面临的三个问题138
三、国外的课程整合实践140
四、课题所取得的初期成果与启示142
一、引言145
二、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1][14][15]145
第五部分 专家论述145
论文一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145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6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148
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152
六、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的革新157
论文二 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164
一、教育与灾难之间的赛跑164
二、人类文化——教育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164
三、两种“命运”的反差165
四、成功者的启示166
五、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相关性研究的方法论思考167
六、当代信息技术在文化——教育三大基石中的裂变167
七、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使命与标志171
八、教育如何步入信息时代172
论文三 全球性网上教育174
一、教育是需要技术的174
二、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174
三、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与其局限175
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77
五、跨文化交流合作179
论文四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81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181
二、计算机学科教学工作182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183
四、计算机辅助管理185
论文五 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思路与框架186
一、基本现状187
二、基本经验191
三、主要问题192
四、关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若干问题的分析193
五、今后几年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基本思路与框架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