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基本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学基本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0827336.jpg)
- 杨海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139887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学基本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
二、宪法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3
三、宪法学的历史发展概况4
四、研究和学习宪法学的重要意义7
五、研究和学习宪法学的主要方法8
六、当前研究和学习宪法学的重点10
第一篇 宪法基础论13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13
第一节 宪法的定义13
一、宪法定义多样性的原因13
二、中外学者关于宪法定义的表述14
三、合理的宪法定义15
第二节 宪法的特征16
一、宪法的内容最重要16
二、宪法的效力最高16
三、宪法的创制程序最严格17
第三节 宪法的本质18
一、有关宪法本质的几种理论18
二、对资本主义宪法本质的揭示19
三、对社会主义宪法本质认识的发展20
第四节 宪法的分类22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22
二、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23
三、宪法的其他分类25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28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28
一、宪法产生问题的争论28
二、世界主要国家宪法产生与发展概况28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35
第二节 我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38
一、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38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2
三、我国近代以来宪政失败的原因46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48
第一节 宪法原则概述48
一、宪法根本原则48
二、宪法基本原则49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51
一、人民主权理论的由来51
二、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52
三、人民主权原则的演化53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53
一、人权理论的提出53
二、基本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54
三、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冲突55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56
一、权力制约理论的产生56
二、权力制约原则在西方宪法中的体现57
三、权力制约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59
第五节 法治原则60
一、近代法治理论的产生60
二、法治原则在西方国家宪法中的体现61
三、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62
第四章 宪法的价值与作用63
第一节 宪法的价值63
一、价值与法律价值概述63
二、宪法价值的含义与特征64
三、宪法价值的具体内容65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67
一、宪法作用的含义与特点67
二、宪法的主要作用68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71
第五章 宪法的内容与形式73
第一节 宪法的内容73
一、近代宪法规定的内容73
二、现代宪法规定的内容73
第二节 宪法的形式78
一、成文宪法的形式78
二、不成文宪法的形式79
第三节 宪法结构81
一、宪法序言81
二、宪法正文81
三、宪法附则82
第六章 宪法规范与宪法效力83
第一节 宪法规范83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83
二、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83
三、宪法规范的种类84
四、宪法规范的特点86
第二节 宪法效力88
一、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88
二、宪法规范的效力89
三、宪法序言的效力91
四、宪法判例的效力92
五、宪法惯例的效力93
第七章 宪法关系与宪法文化94
第一节 宪法关系94
一、宪法关系的概念94
二、宪法关系的主体95
三、宪法关系的客体96
四、宪法关系的内容97
五、宪法关系的演变97
第二节 宪法文化98
一、宪法文化的概念98
二、宪法文化的类型101
三、宪法文化的功能103
四、我国宪法文化的构建104
第八章 宪法与宪政107
第一节 宪政概述107
一、宪政的概念107
二、宪政的基本特征108
第二节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110
一、“良宪”是宪政的前提110
二、宪政是“良宪”有效实施的结果110
第三节 中国通向宪政之路111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1
二、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12
三、加快我国宪政型宪法文化的建设113
四、制定一部体现宪政精神的宪法113
五、全面并有效地实施宪法113
第二篇 宪法权利论115
第九章 公民基本权利概述115
第一节 公民115
一、公民的概念115
二、公民与国籍115
三、公民与国民、人民116
第二节 基本权利117
一、权利与人权117
二、基本权利的含义与特征119
三、基本权利的相对性120
四、基本权利的分类121
五、基本权利的一般原则122
六、基本权利的发展趋势123
第十章 个人权利125
第一节 生命权与人格权125
一、生命权125
二、人格权126
第二节 人身自由权127
一、人身不受侵犯权127
二、住宅不受侵犯权128
三、居住迁徙自由权128
第三节 精神自由权129
一、思想自由129
二、宗教信仰自由130
第四节 表达自由权131
一、言论、出版自由131
二、结社自由133
三、集会、游行、示威自由134
四、通讯自由135
第十一章 政治权利137
第一节 选举权、公职权与政党权137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37
二、公职权138
三、政党权138
第二节 请愿权与公决权139
一、请愿权139
二、公决权140
第十二章 社会权利142
第一节 财产权与继承权142
一、财产权142
二、继承权143
第二节 劳动权、休息权与社会保障权144
一、劳动权144
二、休息权145
三、社会保障权146
第三节 工会权与罢工权147
一、工会权147
二、罢工权148
第四节 受教育权与文化活动权148
一、受教育权148
二、文化活动权149
第五节 环境权与诉讼权150
一、环境权150
二、诉讼权151
第十三章 弱势群体的权利153
第一节 弱势群体权利概述153
一、弱势群体153
二、弱势群体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154
第二节 各种弱势群体的主要权利155
一、妇女的权利155
二、未成年人的权利157
三、老年人的权利158
四、残疾人的权利159
五、少数民族的权利160
六、刑事被告人的权利161
七、外国人的权利162
八、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163
第十四章 公民的基本义务165
第一节 公民基本义务概述165
一、基本义务的概念165
二、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166
第二节 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166
一、纳税的义务166
二、服兵役的义务167
三、忠于国家的义务168
四、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169
五、其他基本义务170
第三篇 宪法权力论173
第十五章 国家权力概述173
第一节 国家173
一、国家的概念173
二、国家的起源174
三、国家的职能177
第二节 国家权力179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与特征179
二、国家权力的分类180
三、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182
第三节 宪法与国家权力183
一、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定183
二、宪法是控权法184
第十六章 国体187
第一节 国体概述187
一、国体的概念187
二、国体的决定因素187
三、各国宪法对国体的规定188
第二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189
一、我国宪法对国体的规定189
二、“人民民主专政”提法的采用原因190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191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192
五、关于国体问题的探讨193
第三节 国体的经济基础193
一、经济制度概述193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196
第四节 国体的文化基础200
一、文化制度概述200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文化制度202
第十七章 政体205
第一节 政体概述205
一、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205
二、政体与国体的关系206
三、政体的分类207
四、各国宪法对政体的规定211
第二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21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政体21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的历史发展21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的特点217
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218
第三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单一制政体219
一、单一制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政体形式21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2
三、特别行政区制度226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0
第四节 国家标志235
一、国家标志概述235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237
第十八章 国家机构242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242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242
二、国家机构是各国宪法的最重要内容242
三、我国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规定243
第二节 代议机关246
一、代议机关概述246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大会253
第三节 国家元首266
一、国家元首概述266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270
三、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273
第四节 行政机关275
一、行政机关概述275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政府278
第五节 司法机关283
一、司法机关概述283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法院289
三、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检察院295
第十九章 选举制度300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300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300
二、选举制度的本质与法律意义300
三、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301
四、选举法律关系304
五、选举诉讼305
第二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度306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306
二、选举程序309
三、罢免制度311
第二十章 政党制度313
第一节 政党制度概述313
一、政党的概念与特征313
二、政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314
三、宪法与政党制度315
第二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多党合作制度320
一、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320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320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23
第四篇 宪法运行论325
第二十一章 宪法制定325
第一节 宪法制定概述325
一、宪法制定的概念325
二、宪法制定的原则326
三、宪法制定的主要类型328
四、宪法制定的原因与意义328
第二节 宪法制定权330
一、宪法制定权的概念330
二、宪法制定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330
三、我国宪法的制定权331
第三节 宪法制定机关332
一、制宪权主体332
二、制宪机关332
第四节 宪法制定程序333
一、成立制宪机构333
二、提出宪法草案333
三、讨论宪法草案333
四、通过宪法草案333
五、公布宪法文本334
第二十二章 宪法实施335
第一节 宪法实施概述335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与特点335
二、宪法实施的方式336
三、宪法实施的原则338
四、宪法实施的条件339
五、宪法实施的程序340
六、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342
第二节 宪法适用342
一、宪法适用概述342
二、我国宪法非讼化的原因344
三、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必要性345
第二十三章 宪法解释347
第一节 宪法解释概述347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与类型347
二、宪法解释的对象348
三、宪法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关系349
四、宪法解释的作用349
五、宪法解释的效力350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机关350
一、立法机关351
二、司法机关351
三、专门机关351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原则352
一、恪守宪法精神原则352
二、适应社会需要原则352
三、遵照法定程序原则353
四、系统整体解释原则353
第四节 宪法解释的方法和程序353
一、宪法解释的方法353
二、宪法解释的程序355
第二十四章 宪法修改356
第一节 宪法修改概述356
一、宪法修改的概念356
二、宪法修改的原因356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机关357
一、议会357
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58
三、专门修宪机关358
第三节 宪法修改的方式358
一、全面修改358
二、部分修改359
三、关于“无形修改”360
第四节 宪法修改的限制360
一、内容限制361
二、时间限制361
第五节 宪法修改的程序362
一、提案362
二、议决363
三、公布364
第二十五章 宪法监督365
第一节 宪法监督概述365
一、宪法监督的概念365
二、宪法监督的必要性366
三、宪法监督的意义367
第二节 宪法监督的主体367
一、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367
二、普通法院型宪法监督模式368
三、宪法法院型宪法监督模式369
四、专门政治机关型宪法监督模式370
第三节 宪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370
一、宪法监督的对象371
二、宪法监督的内容371
第四节 宪法监督的方式和程序372
一、宪法监督的方式372
二、宪法监督的程序373
第五节 加强和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374
一、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的缺陷分析374
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模式选择375
参考文献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