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工业系统优化与技术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工业系统优化与技术创新](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826818.jpg)
- 邹广德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5088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汽车工业-工业经济-最佳化-研究-中国;汽车工业-技术革新-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工业系统优化与技术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中国汽车工业沧桑巨变与发展前景1
一、中国汽车工业50年沧桑巨变1
1.50年之创业岁月1
2.50年之成长之路2
3.50年之激流勇进3
4.50年之高速增长4
5.50年之市场变化6
二、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前景8
1.汽车行业前景看好8
2.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小10
3.未来发展预测11
三、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13
1.三大问题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14
2.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五大挑战14
3.中国汽车业的合资之路还能走多远19
1.我国与汽车强国还有四个方面的差距20
四、中国如何圆汽车强国梦20
2.中国成为汽车强国必备四个条件21
3.我国汽车工业有待实现六个转移21
五、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23
1.日本的科技创新战略23
2.英国汽车工业“不创新则亡”的教训24
3.中国汽车业被逼走上技术创新之路24
4.未来20年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25
第二章 汽车工业系统分析27
一、关于系统27
(一)系统的定义27
(二)汽车工业系统特性27
1.层次性27
2.整体性27
3.关联性28
4.目的性29
1.整体原则30
(三)汽车工业系统工程30
2.协调原则31
3.综合原则33
4.适应原则35
5.优化原则37
(四)汽车工业系统构成37
二、开发和生产系统分析38
1.研究开发子系统38
2.零部件配套子系统40
3.生产制造子系统44
三、流通系统分析47
(一)销售子系统48
(二)广告宣传子系统51
(三)运输子系统52
(四)售后服务子系统53
1.利润丰厚,服务完善53
3.三大发展趋势54
2.两大经营模式54
四、用户系统分析57
(一)汽车消费政策57
1.车价偏高,税费过多57
2.地方保护,市场分割58
3.养车惹气,门槛难入58
(二)车主权益保障63
1.建立汽车“召回”制度63
2.制定汽车“三包”规定66
3.重点整治汽修行业67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管理68
五、专业服务系统分析70
(一)汽车装饰美容71
(二)汽车保险72
(三)汽车融资74
1.汽车消费信贷74
2.汽车租赁78
(五)汽车广告82
(四)汽车资讯82
(六)汽车展览83
(七)智能交通83
(八)汽车娱乐85
(九)汽车俱乐部86
(十)私车保姆87
(十一)汽车驾校87
(十二)汽车餐饮和旅馆88
(十三)房车旅游89
(十四)汽车运动91
(十五)汽车文化92
第三章 汽车工业产业系统优化95
一、制约汽车企业发展的四大因素95
(一)政策95
1.抑制组装势在必行95
2.鼓励提高研究开发能力96
4.汽车过热危局依然存在97
3.服务贸易领域成为焦点97
5.汽车消费政策将鼓励私车消费99
(二)品牌99
1.汽车品牌的价值和生命力100
2.品牌是中国汽车的“软肋”103
3.大力建设中国汽车品牌104
(三)规模105
1.规模经济的涵义106
2.规模经济遇到了挑战106
3.汽车制造商改变产销策略107
4.企业规模大小的辩证法108
5.汽车行业要有“独行侠”109
(四)市场110
1.国产汽车价格持续走低110
2.价格战使市场结构合理111
3.大步开拓国际汽车市场112
4.市场策略是企业的生命113
1.劳动分工理论116
二、经济学原理在汽车工业系统优化中的应用116
2.价值链理论118
3.核心竞争力理论119
4.比较优势理论121
5.“木桶”原理124
1.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125
2.自主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弱125
3.劳动生产率低125
(一)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现状分析125
三、汽车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125
4.产业组织呈明显发散化倾向126
(二)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评价指标126
1.规模经济水平126
2.技术进步水平126
3.对外开放度128
4.经济效益128
(三)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合理化途径128
1.生产规模化128
3.市场国际化129
2.投资多元化129
4.管理数字化130
5.经营集约化130
6.规划一体化131
四、汽车产业生产经营系统优化与技术创新131
1.汽车企业生产系统优化是不断创新的过程131
2.技术创新是提高汽车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133
3.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推动力134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137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137
第四章 汽车工业技术创新137
(二)汽车工业的各种技术创新138
1.产品创新138
2.设计思维创新140
3.原材料与工艺创新141
4.过程创新142
5.销售创新143
7.服务创新145
6.价格创新145
8.市场创新146
9.金融服务创新147
10.组织创新148
(三)渐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148
(四)顺轨性技术创新与衍生性技术创新152
1.顺轨性技术创新152
2.衍生性技术创新153
(五)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154
1.自主创新154
2.模仿创新155
3.合作创新155
(六)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156
1.技术推动的创新156
2.需求拉动的创新158
3.杂交导致的创新158
1.自主技术开发160
(一)整车自主开发分类160
二、整车开发与技术创新160
2.自主资本开发161
3.自主技术加自主资本开162
发162
(二)新车开发中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163
1.自主创新163
2.模仿创新164
1.引进技术型165
(三)开发汽车新产品中模仿创新的主要类型165
2.本土化改进型167
3.产业协作型167
4.集成型168
5.启发型168
(四)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侵权问题170
三、市场创新、组织创新与企业运行模式创新171
(一)市场创新171
1.产品要素171
2.需求要素173
3.顾客要素175
(二)组织创新179
1.汽车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179
2.典型的创新组织形式183
3.现代汽车企业管理新体制185
(三)汽车企业运行模式创新186
第五章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188
一、汽车企业成功发展的前提是创新战略的选择188
(一)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企业创新战略188
(二)模仿创新是后来居上的现实道路189
(三)资源制约与模仿创新战略的选择189
1.资金制约189
2.技术制约190
(四)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模仿创新190
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产品创新190
(一)预测市场前景191
(二)顺应技术发展194
1.集成安全系统195
2.新的安全气囊技术196
3.制动控制系统196
4.自动变速巡航技术197
(三)面对竞争态势201
1.高档化201
2.人性化201
3.个性化202
(四)考虑准入门槛203
(五)制造产品差别205
三、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积累206
(一)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的关系206
(二)技术积累的基本内容207
1.知识积累207
2.技术能力积累207
(三)技术积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208
(四)我国汽车企业技术积累存在的问题210
1.国内汽车人才严重短缺211
四、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资源211
2.汽车人才流动空前频繁212
3.汽车业需要复合型人才212
4.大力培养高级技术工人213
五、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要害是转换成本214
(一)技术转换成本214
(二)技术转换阻力217
1.资产惰性力217
4.决策阻碍力218
2.经营抗拒力218
3.心理惯性力218
(三)技术转换经济219
1.纯电动汽车的前景有点悬219
2.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尚需时日220
3.混合动力汽车更环保且成本将与汽油车类似220
(四)技术转换风险221
1.技术判断失误221
2.市场判断失误222
六、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保证是支持体系223
1.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223
3.效益判断失误223
2.企业成为研发主体224
3.利用专利制度保护225
4.建立创新激励机制225
5.提高领导人员素质225
6.依靠政府政策支持226
(一)民间资本不断投向汽车领域227
第六章 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创新之路227
一、我国民营汽车企业发展概况227
(二)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汽车业228
1.浙江省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汽车整车制造业228
2.民营摩托车等企业纷纷挤进客车制造业229
3.民营企业进军多功能商务车市场230
4.民营企业进军小型车市场231
5.民营资本以项目承包经营方式进入汽车行业231
7.民资“嫁接”外资成为宁波开发区新亮点232
6.民营企业首次进入北京汽车业232
8.上海、哈尔滨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33
9.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手牵手233
10.家电巨头以大手笔进入汽车业233
(三)向主流车型、主流市场进军的中国民营企业234
1.“低价王”吉利集团234
2.“电池大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36
3.“投资专家”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238
(四)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功不可没241
1.民营企业激发竞争241
2.民营资本进入将改变国有汽车企业的命运242
3.民资进入将有利于改变重工业投资结构243
4.民企进入将推动轿车进入家庭243
5.民营企业撑起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244
二、民营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244
1.对进入壁垒估计不足244
2.急于挤进汽车制造业245
3.热衷于低水平铺摊子247
5.不善于处理名利关系248
4.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248
6.家庭企业有很多弊端250
7.低端产品难以满足需要251
8.忽视退出壁垒的存在252
1.在用人问题上的市场化观念255
2.在产品开发上的全球化观念255
(一)观念创新255
三、民营汽车企业创新之路255
3.在模仿创新上的法治化观念256
4.在生产经营上的系统化观念256
(二)产品创新256
(三)市场创新258
(四)组织创新261
(五)服务创新262
(六)融资创新263
参考文献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