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投资银行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贺显南,王园林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2317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8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外投资银行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外投资银行概述1
1.1 投资银行的基本含义1
目录1
1.2 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3
1.3 投资银行的基本功能9
1.3.1 引导证券市场发展9
1.3.2 提高公司经营业绩10
1.3.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0
1.3.4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11
1.4 西方国家及中国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12
1.4.1 美国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12
1.4.2 英国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12
1.4.3 日本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13
1.4.4 德国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13
1.5 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与联系14
1.5.1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14
1.4.5 中国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14
1.5.2 投资银行与保险公司17
1.5.3 投资银行与养老基金18
1.5.4 投资银行与共同基金18
1.6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18
1.7 现代投资银行治理结构20
1.7.1 西方现代投资银行治理结构20
1.7.2 中国投资银行治理结构27
1.8.1 国外投资银行的组织架构30
1.8 投资银行的组织架构30
1.8.2 中国投资银行的一般结构40
1.8.3 证券控股集团及其发展41
1.9 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45
1.9.1 混业经营趋势45
1.9.2 国际化趋势46
1.9.3 网络化趋势47
1.10.1 我国证券公司产生的背景49
1.9.4 智能化趋势49
1.10 中国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49
1.10.2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阶段性划分50
1.10.3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52
第2章 中外投资银行证券承销业务比较75
2.1 投资银行证券承销业务的基本运作程序75
2.1.1 选择发行人75
2.1.2 在竞争中获选为主承销商77
2.1.3 组建IPO小组78
2.1.4 尽职调查79
2.1.5 制定和实施重组方案80
2.1.6 编制募股文件与申请股票发行83
2.1.7 路演85
2.1.8 确定发行价格85
2.1.9 组建承销团和确定承销报酬88
2.1.10 稳定价格89
2.2.1 尽职调查定位的不同90
2.1.11 墓碑广告90
2.2 中外投资银行尽职调查的比较90
2.2.2 尽职调查方法的差异91
2.2.3 尽职调查效果的比较92
2.3 中外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过低问题111
2.3.1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过低的现象112
2.3.2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过低的理论解释113
2.3.3 中国股票市场IPO高溢价问题115
2.3.4 改变中国股票市场IPO高溢价问题的对策117
2.4 保荐人制度118
2.5 中外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评价135
2.5.1 对证券公司承销业务进行评价的必要性135
2.5.2 国外证券公司承销业务评价的基本模式136
2.5.3 国内对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传统评价方法136
2.5.4 最新的评价模式——信誉主承销商制度139
2.6 债券的公开发行145
2.7 证券私募147
第3章 中外投资银行自营与经纪业务比较164
3.1 自营与经纪业务的基本概念164
3.2 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的基本流程165
3.2.1 开设账户165
3.2.2 委托买卖166
3.2.3 竞价成交166
3.2.4 证券结算166
3.3 佣金制度的发展演变167
3.3.1 世界证券市场佣金发展的基本趋势167
3.3.2 中国证券市场佣金制度的变革168
3.4 中国证券经纪业务基本状况的实证研究171
3.5 中国证券经纪业务多角度展望188
3.5.1 证券经纪业务仍然充满机会188
3.5.2 证券经纪业务面临严峻挑战190
3.6 中外券商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192
3.6.1 国外经纪业务营销的基本特点193
3.6.2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194
3.6.3 我国券商经纪业务营销策略选择195
3.7 中外证券经纪人制度比较197
3.7.1 美国主流经纪人模式197
3.7.2 我国经纪人模式的现状及比较204
3.7.3 我国经纪人制度的发展方向208
3.8 证券自营业务215
3.8.1 自营业务的特点215
3.8.2 自营业务的基本原则215
3.9 做市商制度217
3.9.1 做市商制度的含义217
3.9.2 做市商制度的功能和作用217
3.9.3 我国推行做市商制度的前景218
第4章 中外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比较228
4.1 并购的基本概念228
4.2 并购的主要形式229
4.3 并购动因231
4.4 投资银行介入企业并购的经济原因分析235
4.5 中外并购市场发展状况237
4.5.1 国外并购市场特点237
4.5.2 我国香港地区并购市场发展状况239
4.5.3 国内企业并购状况及发展趋势244
4.6 企业并购的一般程序252
4.6.1 自我评估252
4.6.2 选择并购的目标252
4.6.3 目标企业价值评定253
4.6.4 并购业务实际操作256
4.6.5 并购后整合257
4.7 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258
4.8 并购融资工具的国际比较259
4.8.1 成熟的资本市场并购融资工具品种非常丰富260
4.8.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工具品种单一261
4.9 中外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比较264
4.9.1 收购的法律体系比较264
4.9.2 收购的当事人271
4.9.3 中外收购方式比较272
4.9.4 收购中的信息披露比较276
4.9.5 收购的监管比较278
4.9.6 收购监管的法律冲突和国际协调280
4.9.7 外资收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法律问题281
4.10 反并购策略294
4.10.1 事前反并购策略294
4.10.2 事后反收购策略295
第5章 中外投资银行理财顾问业务比较312
5.1 理财顾问概述312
5.2 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业务313
5.3 中外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发展比较316
5.3.1 国外投资银行财务顾问业务发展迅速316
5.3.2 中国投资银行财务顾问业务基本状况316
5.3.3 中国投资银行财务顾问业务发展趋势320
5.4.1 管理咨询产业发展的经济原因326
5.4 中外投资银行管理咨询业务比较326
5.4.2 管理咨询产业的层次划分及地位分析327
5.4.3 管理咨询业与投资银行业的关系328
5.4.4 管理咨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329
5.4.5 中外证券公司开展管理咨询业务的情况330
5.5 投资银行的投资咨询业务336
5.6 中外投资咨询业运作模式及定位比较339
5.6.1 中外投资咨询业运行模式比较339
5.6.2 中外投资咨询业在证券公司的定位比较342
5.7 中国证券咨询业发展总体情况345
5.7.1 中国证券咨询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345
5.7.2 当前中国证券投资咨询业的市场环境346
5.7.3 证券投资咨询业的经营情况350
5.7.4 中国证券咨询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352
5.8 其他顾问业务364
6.1.1 风险投资的概念373
6.1 风险投资概述373
第6章 中外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业务比较373
6.1.2 风险投资的产生与发展374
6.1.3 风险投资的特征374
6.1.4 风险投资的利润来源375
6.2 风险投资的运作主体376
6.3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377
6.4 企业发展周期与风险投资的策略379
6.5 风险投资运作程序与投资银行的作用381
6.5.1 筹资阶段381
6.5.2 评估阶段382
6.5.3 交易阶段387
6.5.4 辅导阶段387
6.5.5 退出阶段388
6.6 国外风险投资发展状况392
6.6.1 美国风险投资的基本情况392
6.6.2 英国风险投资状况394
6.6.3 法国风险投资状况395
6.6.4 德国风险投资状况396
6.6.5 日本风险投资状况397
6.6.6 以色列风险投资状况397
6.6.7 韩国风险投资状况398
6.7 国外政府推动风险投资发展的主要措施399
6.7.1 税收优惠政策399
6.7.2 金融支持政策400
6.7.3 政府采购政策402
6.7.4 收益分配与激励政策403
6.7.5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404
6.8 中国投资银行介入风险投资研究406
6.8.1 中国投资银行参与风险投资的可行性研究406
6.8.2 投资银行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业务创新408
6.8.3 投资银行为风险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服务410
6.8.4 利用业务创新进行风险控制412
7.1 资产管理业务概述426
第7章 中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比较426
7.2 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类型427
7.3 资产管理契约的内容与模式429
7.4 海外资产管理发展情况435
7.4.1 美国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现状436
7.4.2 欧美资产管理业务的特点和运行机制439
7.4.3 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442
7.5.2 形成阶段446
7.5.1 萌芽阶段446
7.5 中国投资银行业资产管理基本状况446
7.5.3 迅速发展阶段447
7.5.4 规范发展阶段460
7.6 中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组织创新461
7.6.1 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重要意义461
7.6.2 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设计463
7.7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创新研究465
8.1.1 项目融资的定义及特征482
8.1 项目融资概述482
第8章 中外投资银行项目融资业务比较482
8.1.2 项目融资的适用范围483
8.1.3 项目融资的当事人484
8.1.4 项目融资的基本程序486
8.2 项目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价488
8.2.1 项目可行性分析488
8.2.2 项目风险鉴别489
8.3 项目投资结构设计491
8.3.1 公司型合资结构492
8.3.2 合伙制结构493
8.3.3 非公司型合资结构498
8.4 项目融资结构设计500
8.4.1 投资者直接安排的融资结构501
8.4.2 投资者通过项目公司安排融资的模式502
8.4.3 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503
8.4.4 以“生产支付”为基础的融资模式503
8.4.5 以“杠杆租赁”为基础的融资模式504
8.4.6 BOT项目融资模式507
8.5 项目融资的资金选择508
8.5.1 确定资金结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509
8.5.2 股本资金与准股本资金510
8.5.3 债务资金515
8.6 项目担保的安排517
8.6.1 项目担保的两种基本形式517
8.6.2 项目担保人518
8.6.3 项目担保的类型521
第9章 中外投资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比较528
9.1 国外投资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528
9.2 投资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种类531
9.3 几种主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及其运行机制533
9.3.1 远期533
9.3.2 期货534
9.3.4 互换535
9.3.3 期权535
9.4 投资银行创新性金融产品的开发过程537
9.5 投资银行介入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538
9.5.1 提高盈利性538
9.5.2 提高安全性539
9.5.3 提高流动性540
9.6 投资银行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540
9.7 中国投资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市场条件分析542
9.7.1 混业经营趋势形成创新的外在环境542
9.7.2 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契机544
9.7.3 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壮大是引导创新的市场力量545
9.8 中外股票期权比较546
9.8.1 股票期权在国外和地区的发展546
9.8.2 我国发行股票期权的重要意义547
9.8.3 中外股票期权的异同549
9.8.4 建立我国股票期权制度面临的问题551
9.8.5 推行股票期权的对策建议553
9.9 中外期货投资基金比较555
9.9.1 国外期货投资基金发展概况555
9.9.2 我国期货投资基金设立的市场基础556
9.9.3 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对策558
9.10 中外信用交易比较559
9.10.1 发达国家和地区信用交易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559
9.10.2 信用交易对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562
9.10.3 信用交易对国家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564
9.10.4 开展信用交易的政策建议565
9.11 中外股指期货比较567
9.11.1 股指期货的功能及意义567
9.11.2 中国开设股指期货的基本条件分析569
9.11.3 股指期货的主要运作特点572
9.11.4 我国股指期货合约设计探讨575
9.11.5 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现货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579
主要参考文献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