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脉诊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脉诊学 第2版
  • 赵恩俭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83163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5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脉诊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言11

第二章古代脉法11

一、脉诊的起源11

(一)脉和脉诊的含义12

(二)经脉的检查12

(三)诊脉动方法的独立13

(四)从脉诊方法的发展过程看脉诊的起源14

二、《内经》的脉法15

(一)《内经》的脉法是以阴阳学说为认识方法15

(二)从《内经》的脉法上反映了经络即血脉的事实16

(三)经脉(经络)的诊察方法19

1.候气诊察经脉19

2.察色诊络脉20

3.诊皮法21

(四)色脉的关系问题22

1.《内经》出现了脉诊专论22

2.《内经》色诊专论仍需结合脉诊说明问题23

3.色脉与皮诊等尚有若干联系24

(五)《内经》脉诊的特点24

1.方法25

(六)《内经》脉法具体内容25

2.部位26

3.脉象28

4.主病31

(七)《内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33

(八)如何对待《内经》的脉法34

(九)结束语35

三、《难经》的脉法35

(一)《难经》脉法的内容简介35

(二)《难经》脉法的成就和特点40

(三)《难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41

(四)《难经》与《难经》脉法的几个有关问题42

1.成书经过等问题42

2.书名文义问题44

3.《难经》与《内经》的关系44

四、仲景的脉法45

(一)脉诊主要学术思想46

1.以阴阳为辨脉总纲46

2.脉与四时相应46

3.因人辨脉47

4.脉、证、治并举47

1.浮脉辨析48

(二)寸口诊脉法48

5.诊脉方法多样48

2.沉脉辨析53

3.迟脉辨析55

4.数脉辨析56

5.滑脉辨析56

6.虚脉辨析56

7.实脉辨析56

8.细脉辨析57

9.微脉辨析57

11.弦脉辨析59

10.洪大脉辨析59

12.短脉辨析60

13.弱脉辨析60

14.紧脉辨析60

15.缓脉辨析61

16.促脉辨析61

17.小脉辨析61

18.涩脉辨析61

19.结代脉辨析61

(三)趺阳脉诊脉法61

(四)少阴脉诊脉法62

(六)趺阳、少阴诊脉法63

(七)寸部、尺部诊脉法63

(五)寸口、趺阳诊脉法63

(八)诊尺脉法64

(九)尺脉、趺阳脉诊脉法64

(十)诊关脉64

五、其他古代脉法65

(一)扁鹊脉法65

1.与《内经》相互渗透65

2.阴阳脉法66

1.诊法独取寸口67

3.注意形脉与病脉之顺逆67

(二)仓公脉法67

2.丰富的脉象记述68

3.对脉学的态度69

(三)华佗脉法69

1.区分寸关尺69

2.阴阳脉法70

3.脏腑脉法70

4.八纲脉法70

1.《四时经》71

(四)《四时经》与《脉法赞》71

5.怪脉71

2.《脉法赞》72

六、古代脉法的成就与其存在的问题73

(一)古代脉法时代的和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73

(二)古代脉法的成就73

(三)古代脉法存在的不足74

1.受历史条件影响的不成熟性74

2.向独取寸口法发展并非完全合理74

一、《脉经》的著成与后世脉法75

(一)王叔和与《脉经》的写作75

第三章后世脉法75

(二)《脉经》的流传76

(三)《脉经》的内容78

(四)王叔和在《脉经》中表现的革新创造及其影响79

1.完成独取寸口法79

2.脉名与脉形规范的制定79

3.寸口三关的划分及分主脏腑80

4.脉诊的进一步联系81

(五)《脉经》收集古代文献的意义82

3.继承发展问题84

2.三部六脉分主脏腑问题84

1.二十四脉问题84

(六)《脉经》存在的问题84

4.手检图问题85

(七)《脉经》对后世的影响86

二、诊脉方法87

(一)治神87

1.积神于心88

2.诊有大方88

3.虚静为保88

4.调息89

2.时间90

(二)诊脉要求90

1.体位90

3.诊满五十动91

(三)指法92

1.调指92

2.运指94

3.其他指法96

(四)诊脉要领97

1.胃、神、根97

3.察独99

2.六字诀99

4.位数形势100

5.人迎气口诊法101

6.区别阴阳逆顺101

7.知常达变101

(五)其他诊法104

1.足三脉104

2.喉手对比诊法104

三、脉形105

5.脐下动气诊法105

4.弹按相应法105

3.遍身诊105

(一)单脉106

1.浮脉106

2.沉脉109

3.迟脉112

4.数脉113

5.滑脉115

6.涩脉117

7.虚脉119

8.实脉121

9.长脉122

10.短脉124

11.洪脉126

12.细脉129

13.弦脉131

14.紧脉133

15.缓脉134

16.革脉136

17.牢脉137

18.濡脉138

19.弱脉140

20.芤脉141

21.散脉143

22.微脉145

23.动脉146

24.伏脉148

25.促脉149

26.结脉151

27.代脉153

(二)兼脉155

1.兼脉形成的条件156

(三)非单因素的脉象其实是兼脉157

(四)兼脉的主次和称谓问题157

2.临床上更多出现的是兼脉157

(五)脉形的几个共性问题158

1.平脉158

2.各种脉象的程度159

3.后世脉法的合理性160

四、提纲与分类162

五、主病165

(一)脉分脏腑165

2.寸口脉分部长度170

1.寸口脉脏腑分属的渊源170

3.寸口脉所主脏腑的几种不同见解171

(二)人迎、气口脉173

1.人迎气口的部位175

2.人迎气口脉诊的实用价值177

(三)趺阳、太溪脉178

(四)单脉主病179

1.浮脉179

2.沉脉184

3.迟脉188

4.数脉192

5.滑脉196

6.涩脉201

7.虚脉204

8.实脉207

9.长脉211

10.短脉213

11.弦脉216

12.紧脉220

13.细脉224

14.缓脉227

15.微脉231

16.弱脉234

17.洪脉236

18.濡脉239

19.革脉242

20.牢脉243

21.芤脉245

22.散脉248

23.动脉250

24.伏脉252

25.促脉255

26.结脉257

27.代脉259

六、脉象的变动与病(证)的机理261

(一)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263

1.生理方面264

2.病理方面267

(二)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272

(三)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272

(四)如何认识和发展以脉辨病机276

1.平脉辨证应当是一个系列276

2.病机的取得在于对脉证常变的分析认识276

七、脉的图解277

(一)脉图的历史277

3.以医理脉法做为审病机的基础277

4.继承和整理277

(二)脉图的性质278

1.图解性质的脉图(包括图表等)278

2.示意图286

3.现代脉图288

(三)古代脉图的意义和不足289

八、客观因素对脉象的影响290

(一)季节脉290

1.图解290

2.示意图290

1.方宜脉292

2.时异与生活条件对脉搏的影响292

3.生活与脉象292

(二)体质脉293

1.性别与脉象294

2.年龄与脉象294

3.体格与脉象294

九、特殊脉294

(一)双管脉294

1.雀啄295

(二)反关脉、斜飞脉295

(三)怪脉295

2.屋漏296

3.釜沸296

4.虾游296

5.弹石297

6.解索297

7.鱼翔297

8.偃刀298

9.转豆298

10.麻促298

(四)无脉299

1.身有病而无邪脉学说300

2.阴搏阳别学说300

3.少阴脉动甚学说300

(五)妊娠脉300

4.浮沉正等学说301

5.脉诊男女胎孕法301

(六)欲产脉302

(七)小儿脉诊303

1.年龄与至数303

附:察指纹304

2.切脉方法与脉象304

(一)诊小儿指纹的理论基础305

(二)应用范围305

(三)三关部位及关系305

(四)观察姿势305

(五)观察指纹的意义内容305

1.正常指纹305

2.病理指纹305

(六)指纹的现代研究306

(一)脉症的取舍307

十、其他307

1.舍脉从症308

2.舍症从脉308

(二)脉病人病的问题311

十一、后世脉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312

(一)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312

3.完善了脉学各项有关内容313

5.古脉学的挖掘研究313

4.对《脉诀》的批判313

2.规范化性质的工作313

1.引古说为今用313

(二)后世脉学的成就313

(三)后世脉法存在的问题314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314

2.脉诊形成单系列带来的流弊314

3.寸关尺分主脏腑问题莫衷一是314

4.独诊寸口法的局限性314

5.出现了脉诊神秘化的一些问题314

第四章 脉诊的现代研究315

一、脉学的现代发展315

(一)脉象图形的发展315

1.脉图的定型与鉴别316

2.脉图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探讨316

(二)对脉图的研究现状316

(三)脉学现代发展的展望317

1.脉诊在中医现代化中的位置317

2.脉学发展对辨证的影响318

二、解剖与生理318

(一)动脉系统318

1.心肌的兴奋与传导320

2.血管的紧张度320

4.血液321

三、对脉诊的再认识321

3.微循环321

四、对色脉的再认识322

(一)经络与色脉诊323

(二)色诊与皮肤324

(三)色脉诊325

1.色脉与循环系统326

2.色脉与微循环327

五、脉象反应的信息328

(一)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概况329

(二)祖国医学的整体观与信息论331

(三)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332

六、脉诊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336

(二)现代病名的诊断及辨证337

1.诊病337

(一)传统病名的诊断及辨证337

2.辨证338

七、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341

(一)脉象仪的制作与使用342

1.MX-3C型脉象仪342

2.MX-811型脉象仪345

3.多导脉象仪346

4.MTY-A型脉图仪349

1.概说351

(二)脉图的系统分析351

2.实验数据的检验353

3.实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354

4.数字数据的处理方法359

5.心血管系统分析370

6.系统辨识383

附:386

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386

2.随机变量的概率基础387

3.统计学基本概念393

附录4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