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学发展史 近世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学发展史 近世史
  • 张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75354266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92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8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学发展史 近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近世中国社会的转型与文学转型1

第一节中国近代历史的双向运动与文化变革1

第二节百年文学体系的转型5

第二章启蒙思想家龚自珍、魏源的文学成就8

第一节龚自珍的文学变革及其影响8

第二节魏源创作的发展及其意义16

第三章十九世纪诗风、文风的新变23

第一节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23

第二节经世文风的发展28

第三节近代传播方式与报章文体的形成31

第四节域外游记37

第四章传统文学流派的衰变43

第一节桐城文派的中兴与终结43

第二节学古诗派的流变与衰微47

第三节常州词派后劲与四大词人55

第四节小说创作倾向的变化与流派61

第五章近代少数民族文学68

第一节伊湛纳希和蒙古族文学68

第二节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诗文73

第六章二十世纪初的文学界革命77

第一节 文学界革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发展过程77

第二节文学界革命的旗手梁启超80

第七章诗界革命88

第一节新派诗与新学诗88

第二节诗界革命发动时期的创作93

第三节革命诗潮与柳亚子等南社诗人97

第八章 文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104

第一节 “新文体”的形成与特征104

第二节新体散文的扩展108

第三节 “今言”理论与白话文运动111

第九章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革114

第一节小说理论发展和小说翻译热潮114

第二节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118

第三节历史小说和短篇小说124

第四节言情小说和社会小说128

第十章戏曲改良运动和话剧的肇生131

第十一章 文学理论与文学观念的转换138

第一节章太炎的国粹主义文学论138

第二节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和纯文学理论141

第三节张炜与齐鲁乡土小说家142

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与新文学的发端148

第十二章新文学的发端与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148

第二节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152

第十三章鲁迅的建树及其意义161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161

第二节鲁迅小说创作的成就165

第三节鲁迅杂文和其他创作174

第四节鲁迅的历史意义183

第十四章郭沫若与创造社185

第一节郭沫若的生平185

第二节郭沫若的新诗187

第三节郭沫若的历史剧190

第四节郁达夫等创造社诸作家194

第十五章 茅盾与文学研究会诸作家199

第一节茅盾的生平与文学贡献199

第二节冰心的创作208

第三节周作人的散文及其他213

第四节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217

第十六章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223

第一节闻一多的诗223

第二节徐志摩的诗与散文227

第三节新月派其他作家230

第十七章张恨水和通俗小说235

第一节鸳鸯蝴蝶派的成因和演进235

第二节张恨水创作的发展和成就238

第三节其他通俗小说作家245

第十八章老舍和巴金的文学贡献257

第一节老舍的生平和创作257

第二节 巴金的生平和创作265

第十九章丁玲等女作家的创作274

第一节五四时期女作家群274

第二节丁玲的创作279

第三节张爱玲的创作286

第二十章左翼文学思潮291

第一节革命文学运动与左联291

第二节左翼作家的创作293

第二十一章 田汉与曹禺等的剧作303

第一节田汉的剧作303

第二节曹禺的剧作306

第三节夏衍等的剧作311

第二十二章京派和海派317

第一节沈从文的创作317

第二节京派其他作家的创作324

第三节现代派诗329

第四节海派小说333

第二十三章艾青和其他诗人338

第一节冯至的诗338

第二节艾青的诗341

第三节臧克家等的诗344

第二十四章 抗战文艺和人民文艺运动349

第一节东北作家群的创作349

第二节七月派的创作357

第三节抗战戏剧运动和报告文学365

第四节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人民文艺370

第二十五章 当代中国文学的新创与发展376

第一节当代中国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376

第二节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分期378

第三节 台港澳地区当代文学的发展382

第二十六章 毛泽东、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文学384

第一节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他对文艺的干预384

第二节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和诗论390

第三节邓小平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396

第二十七章新文学理论批评与周扬、胡风398

第一节新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398

第二节周扬的理论贡献与局限401

第三节胡风的理论贡献与悲剧404

第四节其他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407

第二十八章 当代中国小说的繁衍413

第一节当代小说的历史地位与文体种类413

第二节当代小说创作的两大高潮414

第三节当代小说的多样化415

第二十九章 当代乡土小说(上)417

第一节赵树理与三晋乡土小说家417

第二节柳青与泾渭乡土小说家421

第三节周立波与三湘乡土小说家426

第四节孙犁与京冀乡土小说家430

第三十章 当代乡土小说(下)436

第一节李凖与中原乡土小说家436

第二节陈登科与江淮乡土小说家439

第四节陈残云与岭南乡土小说家444

第五节高缨与云贵川乡土小说家446

第六节其他地区乡土小说家449

第一节草明、雷加等的工矿小说451

第三十一章 当代都市小说家群451

第二节刘心武、冯骥才等的都市风情小说456

第三节蒋子龙等的都市变革小说461

第三十二章 当代军旅小说家群467

第一节刘白羽和魏巍467

第二节杜鹏程、吴强、曲波等472

第三节徐怀中、黎汝清、王愿坚等476

第四节新时期军事小说的发展479

第三十三章 当代历史小说(上)483

第一节欧阳山、梁斌的近历史小说483

第二节杨沫、周而复的近历史小说487

第三节 《小城春秋》和《红岩》等小说491

第四节其他作家的近历史小说496

第三十四章 当代历史小说(下)504

第一节姚雪垠、徐兴业、凌力的历史小说504

第二节吴因易、二月河等的历史小说507

第三节 《白门柳》等历史文化小说509

第三十五章 归来的小说家群513

第一节王蒙与李国文513

第二节陆文夫、邓友梅、鲍昌516

第三节从维熙和张贤亮519

第四节其他归来的小说家521

第三十六章知青小说家群526

第一节叶辛、张抗抗、王安忆等的小说526

第二节张承志、梁晓声等的小说529

第三节 “文化寻根”小说与贾平凹532

第三十七章 当代先锋小说537

第一节莫言、残雪等的前先锋小说537

第二节苏童、余华等的先锋小说539

第三节池莉、方方等的新写实小说542

第一节茹志鹃、刘真、宗璞、谌容547

第三十八章 当代女性小说547

第二节柯岩、叶文玲、温小钰、马瑞芳551

第三节张洁、戴厚英、铁凝554

第四节女性作家的“私人化”小说557

第三十九章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560

第一节李乔、陆地等的小说560

第二节玛拉沁夫等的小说566

第四十章 台湾当代小说571

第一节早期乡土小说与林海音、钟肇政571

第二节传统派与高阳、琼瑶、古龙573

第三节现代派与白先勇、陈若曦、七等生576

第四节 “留学生小说”与聂华苓、於梨华、赵淑侠579

第五节乡土小说与陈映真、黄春明582

第六节台湾女性主义小说586

第七节台湾“后现代”小说588

第一节徐讦、李辉英等与现实主义小说590

第四十一章香港当代小说590

第二节刘以鬯、西西、也斯与现代主义小说593

第三节梁羽生、金庸等的武侠小说595

第四节其他作家的小说597

第四十二章 当代诗歌的发展与建国初诗坛四骏601

第一节当代中国诗歌的发展601

第二节郭小川和贺敬之605

第三节闻捷和李季611

第四十三章建设时代的其他歌手615

第一节阮章竞、张志民等华北诗人615

第二节雁翼、梁上泉等蜀中诗人618

第三节蔡其矫、严阵、沙白、苗得雨等华东诗人619

第四节富于乡土风情的诗歌621

第五节郭风、柯蓝的散文诗623

第六节民歌手和民歌的收集整理625

第一节李瑛的诗作628

第四十四章军旅诗人群628

第二节公刘、白桦和西南军旅诗人群632

第三节其他军旅诗人635

第四节新时期军中诗人638

第四十五章 归来的诗人群642

第一节绿原、牛汉等“七月”诗人的新作642

第二节辛笛、穆旦等“九叶”诗人的新作645

第三节邵燕祥、流沙河等的诗文650

第四节 吕剑、梁南、赵恺、昌耀等的诗654

第四十六章 “知青”诗人群659

第一节杨牧等“前知青”诗人659

第二节舒婷等的“朦胧诗”662

第三节杨炼、欧阳江河与现代史诗665

第四节新时期的女性诗歌667

第一节 “新生代”与校园诗歌669

第四十七章 “新生代”诗人669

第二节多元探索和“非非主义”理论672

第三节 “城市生活流”和纯诗674

第四十八章 当代少数民族诗歌677

第一节纳·赛音朝克图等蒙古族诗人677

第二节铁依甫江和维吾尔族诗人679

第三节晓雪、金哲和其他各族诗人681

第四节韦其麟、汪承栋与叙事长诗684

第五节康朗甩等民族民间歌手686

第六节 《阿诗玛》和《嘎达梅林》的加工整理687

第四十九章 台湾当代诗歌690

第一节台湾当代诗歌的生存环境690

第二节纪弦、余光中等“现代派”诗人691

第三节林亨泰、文晓村等现实主义诗人700

第四节 “龙族”等七十年代成长的本土诗人706

第五节多元走向的“新世代”709

第一节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诗坛和诗人712

第五十章香港、澳门的当代诗歌712

第二节七八十年代香港诗坛的新格局716

第三节澳门的当代诗歌722

第五十一章 当代散文作家群727

第一节杨朔、秦牧的散文727

第二节吴伯箫、曹靖华等的散文730

第三节荒煤、冯牧等评论家的散文735

第四节女性散文家738

第五节杂文与随笔741

第五十二章 当代史传文学743

第一节建国初的史传文学743

第二节革命回忆录的兴起745

第三节传记文学的发展747

第一节建国前期的报告文学753

第五十三章 当代报告文学753

第二节新时期的报告文学758

第五十四章 台港澳的当代散文767

第一节杨逵、钟理和等的散文767

第二节台湾的文化散文774

第三节台湾的情爱散文776

第四节台湾的杂文778

第五节江南、桑柔等的传记文学781

第六节香港、澳门的当代散文783

第五十五章新中国戏剧的分蘖785

第一节传统戏剧的改革785

第二节话剧创作的三次高潮786

第三节歌剧的新收获788

第四节电影与电视剧789

下卷后记7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