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 第2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 第2编
  • 张春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9100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机械工程-技术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 第2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1

第一节 简单手工工具的制造2

一、史前时期的典型石器2

二、史前时期的制造工艺5

第二节 青铜时代工艺的兴起与发展9

一、商周青铜器的合金成分11

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模铸法12

三、铸造设备14

四、陨铁的应用15

五、木制器械的广泛应用16

第三节 铁器时代工艺的建立和发展18

一、生铁铸造与处理技术18

二、青铜工艺的更新与发展20

三、几件重要青铜制品的制造工艺23

五、细木工艺趋于成熟29

四、切削加工的发展29

六、法制计量管理30

七、《考工记》对手工艺的总结33

第四节 多种机械制造工艺方法的发展34

一、制钢技术的大发展35

二、铸造技术36

三、锻造技术40

五、铜合金技术的发展41

四、热处理41

六、测量管理与量具43

第五节 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缓慢发展45

一、唐宋至明中叶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45

二、从《天工开物》看明中叶至清中叶的机械48

制造工艺48

第二章农业机械53

第一节 农业机械从萌芽到奠基54

一、从耒耜到牛耕铁犁的演变54

二、原始灌溉机械——桔槔59

三、磨盘、杵臼、连耞60

第二节 谷物加工机械和灌溉机械系统的形成63

一、牛耕铁犁的巨大变化65

二、三脚耧——播种机械的发明75

三、灌溉机械初具规模76

四、谷物加工工具的进一步机械化82

第三节 整地、灌溉机械与南方水田农具的发展90

一、整地机械的发展和完备92

二、筒车、龙骨车的广泛使用100

三、推镰及芟麦联合装置109

四、水磨、扬扇与罗111

第三章纺织机械123

第一节 从“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到纺坠和鲁机的使用123

一、纺坠的普遍使用124

二、有关原始纺车和缫车的推断129

三、有关原始腰机零部件的出土材料131

四、鲁机的复原134

第二节 脚踏装置、水轮驱动装置和花楼束综提花装置的应用137

一、缫丝机械的发展与完善138

二、从5锭脚踏纺车到32锭水转大纺车145

三、多综多蹑开口技术和花楼束综提花技术的发展152

第四章陆路运载机械169

第一节 独辀马车的技术发展173

一、独辀马车的结构173

二、独辀马车的系驾法183

三、独辀马车形制的发展和演变186

四、牛车187

五、先秦车辆制造的技术水平189

六、铜车马的制造技术与《考工记》对先秦车制192

的总结192

第二节双辕车辆结构和系驾法的改进200

一、辕式与系驾法的变化202

二、出行、货运车辆的发展206

四、非运载用车辆的出现223

三、辇及无轮运载机械223

第五章水路运载机械225

第一节 古舟的创始227

一、瓠与筏227

二、独木舟229

三、从独木舟到木板船的演变230

四、舫的出现231

五、篙与桨232

第二节 船的结构、零部件、连接工艺的基本定型233

一、战国、秦汉船舶规模234

二、单层船与楼船235

三、舫的使用范围239

四、操纵、推进、系泊装置的使用240

五、船板连接工艺初形249

六、造船场253

第三节承前启后的隋唐船舶技术253

一、船舶规模253

二、承前启后的船体结构254

三、推进、操纵、抗沉、稳定、系泊装置的改进256

四、船板连接工艺的发展260

第四节 古代船舶技术的高峰261

一、大型船舶的制造技术262

二、船体结构的改进265

三、操纵、推进、抗沉、稳定、系泊、导航装置的276

进一步发展276

四、船体连接工艺水平的提高288

五、造船工场、船坞、船体设计291

六、记载船舶技术的古文献292

第六章军用机械295

第一节 早期军用机械的技术发明和基本定型296

一、军用机械的起源296

二、弓、驽、石砲的发明298

三、马拉战车与青铜兵器的结合312

四、早期战船的发明316

五、早期的攻城与守城器械321

第二节 军用机械的稳定发展322

一、强弓、连驽、车驽、擂石车和抛车的技术发展323

二、车战战术的衰落和后勤运输车辆的发展:木牛330

流马、人力辎重车与牛拉战车330

三、大型舫船、五牙大舰、车船和纵火船的技术发明和水军战术的改进331

四、攻城与守城器械的创新与完善335

第三节 军用机械与火器的结合及其作战性能的发展339

一、弓、驽、砲技术由辉煌转入衰落340

二、充当作战堡垒的战车与弓、驽、砲、火器相结合362

三、从回转如飞的车船到在海上作战的广船和福船366

四、《武经总要》记载的攻城与守城器械375

第七章天文仪器与计时器387

第一节 天文仪器的发明与应用387

一、表的起源与作用388

二、漏刻的出现和应用392

三、浑仪的出现和应用397

四、浑象的出现和应用405

第二节 天文仪器的改进409

一、圭表及其测量方法的改进410

二、漏刻精确度的改进412

三、浑仪的发展与改进415

四、浑象的机械结构及其改进418

第三节 天文仪器发展的顶峰420

一、圭表的进一步改进420

二、漏刻的完善与其它计时器的出现421

三、浑仪与浑象的完善425

第四节 天文仪器发展的停滞与落后433

一、时代仿制的宋、元天文仪器434

二、清初的天文仪器制造435

三、望远镜的创制436

四、计时仪器437

后记一438

后记二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