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冠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冠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0803297.jpg)
- 石金铭,史钊,张怀轩主编;山东省冠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0996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82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8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冠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序凡例卷一 总述第一编 县情概况县情概况3
第二编 历史述要历史述要7
第三编 大事记大事记19
第二节 境域演变85
第一节 地理位置85
卷二 地理第四编 行政区域志第一章 境域85
第一节 建置隶属86
第二章 隶属区划86
第二节 行政区划89
第一节 县城96
第三章 县城 乡镇96
第二节 乡镇97
第一节 村镇名106
第四章 地名106
第二节 路街巷名107
第一节 地质111
第五编 自然环境志第一章 地质 地貌111
第二节 地貌112
第一节 气温和地温115
第二章 气候 物候115
第二节 降水和湿度116
第四节 云、日照及能见度117
第三节 气压和风117
第五节 物候118
第一节 漳卫河及其水系120
第三章 河流水系120
第三节 京杭(位临)运河121
第二节 马颊河121
第一节 土壤类型122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22
第四节 古黄河122
第三节 土壤养分和容重、孔隙度125
第二节 土体构型和土壤表层质地125
第一节 土地资源127
第五章 自然资源127
第四节 植被127
第二节 水资源131
第四节 生物资源133
第三节 矿产资源133
第二节 洪灾和雨涝灾134
第一节 旱灾134
第六章 自然灾害134
第三节 雹灾135
第四节 风灾137
第六节 地震灾害138
第五节 虫灾138
第一节 气温、降水和小气候变化140
第七章 自然环境变化140
第三节 耕地数量和土质变化141
第二节 地下水位变化141
第四节 病虫害和野生动物变化142
第一节 人口变化143
第六编 人口志第一章 人口14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7
第三节 人口构成148
第一节 人口控制政策154
第二章 人口控制154
第二节 技术服务队伍155
第四节 人口控制成果156
第三节 节育措施156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161
卷三 经济(上)第七编 农业志第一章 农业发展概况和农业总产值结构161
第二节 农业总产值结构163
第二节 土地改革166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166
第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166
第三节 互助合作167
第四节 人民公社168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169
第一节 劳动力170
第三章 生产力170
第三节 农机具171
第二节 役畜力171
第四节 耕地174
第一节 治沙175
第四章 沙碱地治理175
第二节 改碱176
第一节 种植结构177
第五章 种植业177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178
第二节 耕作制度178
第四节 植物保护188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190
第六章 畜牧业190
第二节 畜禽饲养191
第七章 水产业194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194
第二节 渔业生产195
第一节 水产业资源195
第一节 植树造林197
第八编 林业志第一章 林业生产197
第二节 专用林及试验林200
第一节 果树发展概况201
第二章 果树生产201
第二节 果树栽植管理202
第一节 联合国粮援造林项目203
第三章 外向林业203
第三节 果品储藏保鲜203
第二节 林业国际交往204
第一节 育苗205
第四章 育苗及树种引进205
第二节 树种引进207
第一节 国有林场208
第五章 国有林场苗圃208
第二节 国有苗圃209
第一节 主要病虫害210
第六章 林果病虫害及其防治210
第二节 病虫害生源清除及测报211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12
第七章 林政管理213
第一节 林木确权214
第二节 护林215
第一节 树种资源216
第八章 林木果树资源216
第三节 树木采伐管理216
第二节 名优古稀树资源217
第三节 材树果树资源218
第一节 地上水开发利用221
第九编 水利志第一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221
第二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222
第二节 马颊河治理223
第一节 漳卫河治理223
第二章 河渠开挖治理223
第四节 干渠开挖治理224
第三节 京杭(位临)运河开挖治理224
第一节 桥梁227
第三章 水利工程建筑物227
第二节 涵洞229
第三节 闸231
第四节 扬水站232
第二节 机井建设233
第一节 砖井建设233
第四章 井泉建设233
第一节 灌溉235
第五章 农田水利235
第三节 人畜饮水井建设235
第一节 抗旱237
第六章 抗旱和防汛抗洪237
第二节 除涝237
第三节 水土保持237
第二节 防汛抗洪238
第一节 河渠及桥涵闸管理239
第七章 水利管理239
第四节 水利经费的筹集与使用240
第三节 机井管理240
第二节 扬水站管理240
卷四 经济(中)第十编 工业志第一章 工业发展概况245
第一节 食品业249
第二章 一轻工业249
第二节 酿酒业250
第四节 日用化工业251
第三节 造纸印刷业251
第二节 木、竹器加工业252
第一节 五金业252
第三章 二轻工业252
第三节 草苇条编织业253
第四节 服装鞋帽皮革业254
第一节 棉纺织业255
第四章 纺织工业255
第五节 塑料橡胶制品业255
第二节 麻纺业256
第一节 粮食加工业257
第五章 粮棉油加工业257
第三节 丝织业257
第三节 油料加工业258
第二节 棉花加工业258
第一节 农业机械制造业259
第六章 机械工业259
第四节 饲料加工业259
第二节 其他机械制造业260
第一节 淋盐、熬硝和爆竹制造业261
第七章 化学工业261
第三节 医药制造业262
第二节 化肥制造和基本有机化工业262
第三节 水泥、石灰、耐火砖制造业263
第二节 水泥预制件制造业263
第八章 建材工业263
第一节 砖瓦制造业263
第二节 输变电264
第一节 发电264
第九章 电力工业264
第三节 购电265
第四节 用电266
第一节 乡村工业发展概况268
第十章 乡村工业268
第五节 电业管理268
第二节 乡村工业门类270
第十一章 工业管理278
第一节 公路281
第十一编 交通邮电志第一章 交通281
第二节 公路运输286
第三节 水力运输和铁路运输287
第四节 交通监理288
第一节 邮政289
第二章 邮电289
第二节 电信293
第二节 乡村规划297
第一节 县城规划297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志第一章 建设规划297
第二节 公共建筑298
第一节 街道298
第二章 县城建设298
第四节 桥涵302
第三节 住宅302
第六节 环境绿化303
第五节 供水和排水303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304
第三章 乡村建设304
第二节 村庄建设305
第一节 建筑队伍306
第四章 建筑业306
第一节 环境污染307
第五章 环境保护307
第二节 建筑设计及设备307
第三节 建筑管理307
第二节 环境治理308
第二节 土地管理309
第一节 城乡建设管理309
第三节 环境管理309
第六章 城乡建设管理和土地管理309
第一节 私营商业313
卷五 经济(下)第十三编 商业贸易志第一章 商业体制和商业发展概况313
第二节 国营商业314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316
第一节 粮食征购销售318
第二章 粮油购销318
第二节 油脂油料购销322
第三节 粮油集市贸易与议价经营324
第一节 棉花购销325
第三章 棉花、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购销325
第二节 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购销327
第一节 耕畜及农机具购销329
第四章 生产资料购销329
第二节 化肥及农药购销330
第一节 纺织品及日用百货购销332
第五章 生活资料购销332
第三节 烟酒糖茶购销333
第二节 五金交化购销333
第四节 副食品及蔬菜购销334
第一节 木材、煤炭、钢材等购销335
第六章 物资购销335
第二节 石油购销336
第一节 出口货源培植337
第七章 外贸出口337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338
第二节 服务业339
第一节 饮食业339
第八章 饮食服务339
第一节 商品储存340
第九章 商品储运340
第二节 粮油调运342
第一节 财政体制343
第十四编 财税金融志第一章 财政343
第二节 财政收支344
第三节 财政管理351
第二章 税务354
第一节 税制355
第二节 税收356
第三节 税务管理362
第一节 金融机构363
第三章 金融363
第二节 货币364
第三节 存款、储蓄365
第四节 贷款369
第六节 公债和国库券371
第五节 基建资金管理371
第一节 保险机构372
第四章 保险372
第二节 保险业务373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375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375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志第一章 计划管理375
第一节 专业统计和统计调查378
第二章 统计与审计378
第三节 审计监督379
第二节 统计服务379
第一节 工商业注册登记380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380
第二节 市场管理38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85
第三节 经济检查385
第四章 物资管理和物价管理38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386
第二节 物价演变387
第一节 物资管理387
第三节 交换比价390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396
第一节 计量管理397
第五章 计量、标准化和质量管理397
第二节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399
第一节 组织沿革403
卷六 政治(上)第十六编 政党群团志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冠县地方组织403
第二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406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议和地方代表大会410
第四节 统一战线412
第五节 纪律检查414
第六节 主要活动41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冠县地方组织42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冠县地方组织42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冠县地方组织425
第一节 工人组织426
第三章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426
第二节 农民组织428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430
第四节 妇女组织434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437
第四章 其他社团438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41
第十七编 政权政协志第一章 权力机关441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442
第二节 北洋政权县公署446
第一节 民国前县公署446
第二章 行政机关446
第四节 县抗日政府、抗日民主政府及民主政府447
第三节 国民党县政府447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448
第六节 基层行政机构450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冠县委员会451
第二节 国民代表大会及参议会451
第三章 参议机关和政治协商机构451
第一节 清末议事会和参事会451
第一节 编制455
第十八编 人事劳动志第一章 人事455
第二节 职官干部吸收录用456
第三节 职官干部任免458
第四节 干部调配459
第五节 职官干部薪俸460
第六节 干部退职、退休和离休463
第一节 劳动就业464
第二章 劳动464
第二节 劳动管理466
第三节 劳动安全、保护与保险467
第四节 职工工资、奖金、补贴和福利468
第五节 职工退休、退职470
第二节 优待抚恤475
第一节 烈士褒扬475
卷七 政治(下)第十九编 民政信访外事侨务志第一章 民政475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78
第四节 救灾、救济与社会福利480
第五节 婚姻登记482
第一节 来信来访483
第二章 信访483
第六节 殡葬改革483
第一节 外事484
第三章 外事和侨务484
第二节 信访查处484
第二节 侨务485
第一节 镇压、肃清反革命487
第二十编 公安司法志第一章 公安487
第二节 社会治安489
第四节 户籍管理491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491
第五节 警察和监所492
第二章 检察493
第六节 消防493
第三节 法纪检察494
第二节 经济检察494
第一节 刑事检察494
第三章 审判495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495
第四节 监所检察495
第一节 刑事审判496
第四章 司法行政497
第三节 经济审判497
第二节 民事审判497
第三节 调解498
第二节 公证和律师业务498
第一节 法制教育498
第三节 义务兵役501
第二节志愿兵役501
第二十一编 军事志第一章 兵役501
第一节 募兵501
第二节 人民军队驻军502
第一节 清军、北洋军和国民党军驻军502
第二章 驻军502
第一节 清末、民国政府武装和民团503
第三章 地方武装503
第二节 人民武装504
第一节 农民起义武装506
第四章 农民起义武装和土匪武装506
第二节 土匪武装507
第一节 抗日武装的建立508
第五章 抗日武装斗争508
第二节 反“扫荡”、反“蚕食”斗争510
第三节 反汉奸、反资敌和反国民党顽固派斗争512
第四节 反顽匪武装斗争514
第五节 抗日军民的反攻和胜利515
第二节 民兵的主要活动517
第一节 民兵组织517
第六章 民兵和人民防空517
第一节 清末战事519
第七章 战事519
第三节 人民防空519
第二节 民国战事522
卷八 文化第二十二编 教育志第一章 教育发展概况527
第一节 书院528
第二章 书院、私塾和义学528
第三节 义学和崇贤义塾529
第二节 私塾529
第一节 学前教育530
第三章 初等教育530
第二节 小学教育531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537
第四章 中等教育537
第二节 师范教育541
第一节 农民教育544
第五章 业余教育544
第三节 职业教育544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545
第四节 高等业余教育546
第三节 小学教师进修546
第六章 教育行政547
第一节 教师548
第二节 教育经费549
第一节 地方志编纂551
第二十三编 文化科技志第一章 文化事业551
第三节 图书馆及馆藏图书553
第二节 文化馆和文化站553
第四节 书店及图书发行554
第五节 档案555
第六节 剧团和剧场557
第七节 报纸558
第九节 电影放映、幻灯559
第八节 广播电视559
第十节 职工俱乐部560
第一节 地方戏剧561
第二章 艺术561
第二节 音乐舞蹈562
第三节 曲艺563
第四节 书法、美术及摄影564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学术著作566
第三章 文学创作、学术著作和新闻报道566
第二节 新闻报道567
第一节 历史文物568
第四章 文物568
第二节 革命文物570
第三节 其他科技机构571
第二节 地震观测机构571
第五章 科技机构和科研队伍571
第一节 气象机构571
第一节 农、林、水科学研究572
第六章 科研活动及科技成果572
第四节 科研队伍572
第三节 卫生科学研究574
第二节 工商业及生活用品科学研究574
第四节 气象观测预报575
第五节 科技成果576
第一节 卫生保健机构577
第二十四编 卫生体育志第一章 卫生保健577
第二节 公共卫生578
第三节 疫病防治580
第四节 妇幼保健584
第二章 医疗院所586
第五节 干部保健586
第一节 私营店堂诊所587
第二节 医院588
第一节 医疗队伍591
第三章 医疗591
第三节 卫生室(所)591
第二节 医疗技术593
第三节 医疗设施597
第二节 西药的传入598
第一节 中药598
第四章 医药598
第五章 卫生行政管理599
第三节 药品经营599
第一节 医政管理600
第二节 药政管理602
第三节 医疗制度603
第四节 卫生经费604
第一节 民间体育605
第六章 体育605
第二节 群众体育606
第三节 竞技体育607
第四节 体育场地及体育经费611
第二节 道教613
第一节 佛教613
第二十五编 宗教风俗语言志第一章 宗教613
第四节 基督教614
第三节 伊斯兰教614
第五节 天主教615
第一节 生活习俗616
第二章 风俗616
第二节 礼仪习俗618
第三节 时节习俗621
第四节 禁忌623
第五节 社会新风624
第六节 恶习流弊625
第一节 概况626
第三章 方言626
第二节 语音627
第三节 常用词语632
第一节 俗语、谚语634
第四章 俗语、谚语和歇后语634
第二节 歇后语639
卷九 人物第二十六编 人物传人物传643
第二十七编 人物表一、冠县籍军官干部革命烈士表691
二、建国后冠县籍在外地工作的副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表702
三、冠县籍部分重要历史人物表711
四、晚清冠县知县表713
五、民国冠县县知事、县长表714
六、国民党冠县地方组织负责人表715
七、中共冠县地方组织负责人表717
八、1938~1998年冠县县级行政机构领导人表723
九、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表726
十、政协冠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表727
十一、中共冠县纪律检查(监察)委员会书记表728
十二、建国后冠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兵役局长)、政委表729
十四、冠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表730
十三、冠县人民法院院长表730
十五、冠县高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表731
十六、冠县国家级、省部级英模表741
第二十八编 人名录一、冠县籍战士革命烈士英名录746
三、民国冠县县政府部分职官名录757
二、晚清冠县部分职官名录757
四、建国前中共冠县地方组织职能部门及直辖区委正职领导人员名录758
五、1938.2~1949.9冠县县级行政机构职能部门及直辖区公所正职领导人员名录759
六、建国后中共冠县县委职能部门及直辖区、乡镇、公社党委正职领导人员名录761
七、建国后冠县县级行政机构职能部门及直辖区、乡镇、公社政府、革委、管委正职领导人员名录765
八、冠县人大常委会职能部门及乡镇工作机构正职负责人名录771
九、政协冠县委员会职能部门及乡镇工作机构正职负责人名录772
十、建国后冠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副部长(副局长)、副政委名录773
十一、中共冠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名录(1984.3~1998.12)773
十二、冠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名录(1987~1998)773
十三、冠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名录(1987~1998)773
十四、冠县地厅级英模名录774
新编《冠县志》修纂始末777
跋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