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研究生德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研究生德育论
  • 刁承)湘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4035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德育-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研究生德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前言1

第一章 德育的基本概念1

第一节 德育的定义1

一、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德育1

二、新历史时期“德育”新概念2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4

一、德育过程的本质4

二、德育过程的要素5

三、德育过程的双向互动6

第三节 德育环境7

一、德育环境的划分7

二、环境对德育的影响8

三、优化育人环境10

第四节 德育的意义与作用11

一、德育的意义与作用11

二、德育在诸育中的主导作用13

第二章 形势与挑战16

第一节 信息时代对德育的机遇与挑战16

一、信息网络技术为研究生德育创新提供了机遇17

二、信息时代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19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德育23

一、紧紧把握时代主题23

二、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24

三、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反对狭隘民族主义25

四、教育研究生学做“世界交往”的中国人26

心理上的正面影响2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和27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研究生德育2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和29

心理上的负面效应29

三、几点对策思考31

第四节 “法轮功”留下的反思33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33

二、提高思想理论水平34

三、注重健康心理的培养35

四、提高法制观念意识36

第三章 对象与特点37

第一节 一个特殊的群体37

一、一个伴随着我国社会深层次改革成长的群体37

二、一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准的知识群体40

第二节 研究生的一般特点42

三、一个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受教育群体42

一、年龄跨度较大,面临个人问题较多43

二、考生来源不同,各人社会经历不一43

三、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相对薄弱44

四、知识水平较高,有较高层次的需求44

五、人员相对分散,集中管理较为困难45

第三节 研究生的思想特点45

一、目光敏锐,富于理想45

二、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元化47

三、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49

四、思想相对成熟,深层思想问题不易触及52

第四节 研究生的学习特点53

一、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53

二、自主学习突出,需要更高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律53

精神53

三、专业性强,容易忽视全面发展54

多而快55

五、在导师和导师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55

第五节 研究生的心理特点55

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较高,接受信息55

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56

二、智能发展达到高峰57

三、情感生活日益丰富58

四、社会心理渐趋成熟58

五、婚姻、家庭的复杂心理59

六、择业心理浅析61

第四章 目标与任务64

第一节 目标与任务确定的依据64

一、所处的历史时期64

四、研究生的培养目标65

二、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65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65

五、研究生自身特点及个体发展的要求66

第二节 目标与任务的内涵67

一、基础目标与任务67

二、主导目标与任务68

三、最高目标与任务69

第三节 目标与任务的实施70

一、领导重视,观念更新70

二、健全体制,完善机制71

三、途径多样,方法创新72

第四节 目标与任务须与时俱进72

一、目标与任务的阶段性与历史性72

二、目标与任务的适应性与发展性73

三、目标与任务的传统性与创新性74

第一节 德育的原则76

一、正面教育的原则76

第五章 原则与内容76

二、重视研究生的主体能动性原则78

三、德育工作与“三育人”相结合的原则78

四、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锻炼并举的原则79

五、情理相融,心理沟通的原则80

第二节 新形势下德育的内容81

一、培养创新能力82

二、强化团队精神83

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84

四、开展“网者”的道德、法规教育85

五、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86

六、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87

一、以世界意识教育作为研究生德育内容的新视野90

第三节 德育内容的创新视点90

二、把握时代的脉搏,做到与时俱进91

三、捕捉学生关心的热点,针对学生思想的难点91

四、根据研究生学习的不同阶段,确定德育的不同92

重点92

第六章 途径与方法93

第一节 途径与方法的探析93

一、对德育过程的基本认识93

二、关于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几点认识95

第二节 政治理论课教育98

一、当前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99

二、对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00

第三节 党建工作103

一、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意义103

二、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104

第四节 导师教书育人107

一、导师教书育人的特殊地位108

二、科学认识导师教书育人功能109

三、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112

第五节 研究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113

一、德育要重视人的主体性114

二、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要以“信任”为前提115

三、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四自”作用116

第六节 加强实践环节的育人作用118

一、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必然118

二、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121

三、加强管理,建立实践基地,保障社会实践有序进行123

一、德育管理的界定124

第一节 德育管理概述124

第七章 管理与队伍124

二、德育管理的作用与意义125

第二节 德育管理的内容127

一、德育思想管理127

二、德育组织管理128

三、德育制度管理129

四、德育计划管理129

五、德育质量管理130

第三节 德育管理的原则131

一、思想导向性原则131

二、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132

三、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133

四、实效性原则134

第四节 德育管理的方法135

一、行政的方法136

二、法规的方法137

三、说服教育法139

四、激励法140

五、自我管理法142

第五节 教育者队伍与建设143

一、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概念的界定143

二、教育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146

三、教育者队伍的建设149

第八章 体制与机制152

第一节 德育体制确定的原则152

一、坚持校党委为领导核心152

二、坚持“大德育”观念154

三、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155

第二节 德育体制现状156

四、坚持德育管理与业务行政管理密切结合的原则156

一、33所研究生院德育管理体制简介157

二、不同模式管理体制的利弊分析158

三、适应形势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158

第三节 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160

一、坚强的领导管理运行机制160

二、规范有序的制度配套机制161

三、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机制161

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综合效应机制162

五、研究生积极参与的主体作用机制163

六、德育所需条件的保障机制164

七、德育实效的评估考核机制165

第九章 关于研究生德育的理性思考168

第一节 德育思想的超越168

二、改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传统看法169

一、打破同一模式的思想教育格局169

三、潜心研究德育理论和研究生德育规律170

第二节 德育内容的创新172

一、以培养道德创新观念为指导思想172

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173

三、注重个性发展与个人特长的培养176

第三节 变革传统的德育方法177

一、网络教育在德育方法中的应用177

二、走出“活动式”、“运动式”、“说教式”的固有模式179

第四节 德育管理改革的思考180

一、必须特别重视德育管理队伍自身的提高180

二、摆脱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管理体制181

三、时代呼唤德育管理理念的转变181

四、围绕教育的四个领域开展德育工作183

第十章 德育衔接断想185

一、道德失范的根源在德育的不衔接186

二、能力培养上的不衔接186

第一节 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187

一、德育阶段目标的不明确性187

二、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部分重复和不衔接性188

三、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考试办法的相似性188

四、德育管理方法上的雷同性189

五、德育的社会实践缺乏层次性189

六、品德要求标准呈现幼稚性190

第二节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析190

一、未将德育作为系统工程190

二、教育思想不衔接的必然表现191

三、德育“空转”和“失灵”现象严重192

一、形成共识,加强领导和协调194

第三节 实现德育衔接的若干思考194

二、实现德育衔接必须转变教育思想195

三、完善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196

教学方法196

四、规范不同教育阶段道德认知、道德责任、道德199

人格的要求199

五、德育管理的衔接202

附录 德育案例204

写在前面的话204

一、一位要求入党研究生的心路历程205

二、面对几千元的现金209

三、一场未发生的惨剧210

四、在赴美邀请信面前214

五、从学着用叉子就餐谈起216

六、一个研究生会干部的不告而别218

七、女生宿舍的风波221

八、她被送进了精神病院223

九、她为什么不敢踏进医院的大门224

十、当他患了“不治之症”的时候228

十一、从孤儿到博士生231

十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人民币233

十三、上好人生第一课235

十四、从占小便宜到职业道德违规238

十五、爱心补童心239

十六、从香港回归倒计时牌的制作所想起的242

十七、在我驻外使领馆被炸的日子里243

十八、难忘的研究生分会主题活动245

十九、一届成功的研究生科技文化节246

二十、培养崇尚一流事业的研究生250

二十一、网上谈心窗,真管用253

主要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