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研究
  • 沈琴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978751671093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与目标6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8

四、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10

第一篇 综述篇15

第一章 相关文献回顾: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问题研究15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理论研究15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及相关概念界定16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21

三、劳动力市场过度灵活性与安全性带来的问题25

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平衡27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经验研究32

一、测量指标32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35

三、劳动力市场政策、就业保护法规与劳动力市场绩效36

第三节 现有研究成果述评39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界定39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测量与评价问题40

三、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政策分析41

第四节 概念界定42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定义和分类42

二、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的定义和分类43

第二篇 理论篇47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和决定机制47

第一节 概念模型47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49

一、实体因素49

二、制度因素60

第三节 决定机制分析73

一、主体决策机制及其均衡73

二、影响均衡的因素77

三、三方机制:动态调整的集体协商81

结语82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绩效分析84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对企业的影响84

一、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84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86

三、对企业成本与效率的影响90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对劳动者的影响92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劳动者的影响93

二、灵活用工对劳动者的影响94

三、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者的影响97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99

一、对就业的影响99

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02

三、对宏观劳动关系的影响104

结语105

第四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测量指标研究107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107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指标及测量109

一、外部数量灵活性指标109

二、内部数量灵活性指标111

三、功能灵活性指标112

四、财务或工资灵活性113

五、距离灵活性114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的指标及测量115

一、工作岗位安全性115

二、就业安全性117

三、收入安全性119

四、组合安全性122

第四节 指标的应用领域124

一、用于制度分析124

二、用于现状评估125

三、用于影响因素分析125

四、用于绩效分析125

结语125

第三篇 实证篇129

第五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制度变迁视角129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历史回顾129

一、僵化的就业体制松动,劳动力市场逐渐萌芽(1978—1983年)129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逐步提高(1984—1994年)131

三、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快速增长(1995—2007年)134

四、劳动力市场“过度灵活”问题日益凸显(2008年至今)137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制度变迁139

一、所有制结构改革140

二、用工制度改革141

三、工资制度改革142

四、劳动法律和法规144

五、劳动力市场政策145

第三节 制度变迁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146

一、户籍制度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147

二、歧视性就业政策导致体制外劳动者的就业安全性不足148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能保证体制外劳动者的就业安全性152

四、垄断行业对体制外劳动者设置了就业进入壁垒154

结语155

第六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57

第一节 课题调研基本情况157

一、调研目的157

二、调研对象和内容158

三、调研方法158

四、企业问卷的样本结构158

五、员工问卷的样本结构159

第二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现状及问题161

一、外部灵活性现状161

二、内部灵活性现状164

三、功能灵活性现状166

四、工资灵活性现状166

五、距离灵活性170

第三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现状及问题170

一、工作岗位安全性现状170

二、就业安全性现状173

三、收入安全性现状174

四、组合安全性现状179

第四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79

一、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灵活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179

二、劳动者年龄特征是影响灵活安全性的主要人口因素183

三、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是保障安全性的重要人口因素187

四、地区、职业和行业结构是影响灵活安全性的局部因素192

五、《劳动合同法》是目前影响灵活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制度因素195

结语208

第七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体制内外劳动力子市场的实证分析211

第一节 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211

一、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212

二、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214

三、体制内分化,劳动力市场内部的差异凸显218

四、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灵活不足,安全有余”的影响219

第二节 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221

一、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222

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224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对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227

一、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差异228

二、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劳动力市场安全性的差异231

结语233

第八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绩效分析236

第一节 灵活安全性的市场绩效236

一、劳动力市场绩效与灵活安全性的关系236

二、劳动者个人、家庭福利状况与灵活安全性的关系238

三、企业绩效与灵活安全性的关系241

第二节 绩效回归结论252

第三节 绩效回归结果的政策启示253

结语255

第九章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选择:国际经验借鉴256

第一节 德国:从僵化到灵活与安全的转变257

一、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背景257

二、哈茨改革下的德国劳动力市场转变:从僵化到灵活258

三、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261

四、德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化与稳定化的绩效评价262

第二节 荷兰与丹麦: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263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的产生264

二、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的特征265

三、金融危机对灵活安全模式的挑战268

四、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模式对劳动力市场绩效的影响269

第三节 印度:发展中国家的探索271

一、印度的经济转型271

二、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法律包裹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275

三、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277

第四节 从国际比较中得到的启示278

一、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成为大部分国家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取向278

二、编织社会保护网,强调政府、雇主和劳动者责任的平衡279

三、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实现岗位安全性向就业安全性的转变281

四、立足本国国情选择劳动力市场模式282

结语283

第四篇 政策篇286

第十章 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政策建议286

第一节“灵活安全模式”的选择及其理论基础286

一、选择劳动力市场模式的基本准则——效率与公平的平衡286

二、效率与公平平衡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灵活安全模式”290

三、“灵活安全模式”的基本特征291

第二节 建立“灵活安全模式”面临的现实约束294

一、劳动力供给问题294

二、劳动力需求问题296

三、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问题298

四、收入分配问题300

五、劳资关系问题302

六、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303

第三节 基于“灵活安全模式”面向现实的政策建议305

一、以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为取向的就业政策308

二、以平衡各方权责为取向的收入分配政策311

三、以强化安全性为取向的社会保护政策314

四、以和谐稳定为取向的劳动关系调节政策316

五、以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为取向的户籍制度改革320

六、以地区劳动力市场平衡发展为取向的中西部开发政策323

第四节 基于“灵活安全模式”面向未来的战略设计325

一、灵活性与安全性初步平衡阶段:2013—2020年325

二、灵活性与安全性基本平衡阶段:2021—2050年327

三、灵活性与安全性全面平衡和发展阶段:2051—2100年329

结语329

主要参考文献331

附录一:企业调查问卷362

附录二:员工调查问卷370

后记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