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造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造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801538.jpg)
- 郝景盛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44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造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生态1
第一章 泛论1
第一节 世界森林之分布1
一 古代森林之分布1
二 安戈雷对世界植物地理之划分3
三 施培对世界植物地理之划分11
四 瓦明对植物地理之看法14
五 森林垂直之分布14
六 森林水平之分布16
七 世界各国森林面积之分布20
第二节 中国森林之分布24
一 中国气候之分区24
二 中国植物之分区25
三 中国森林之分区44
第三节 水分与森林49
第二章 森林生长因素49
一 空气中含水量多寡与温度之关系50
二 森林与雨量51
三 森林与水源55
四 森林与湿度58
五 森林与水患60
六 水分与林木之根形62
七 雨量与年轮宽度63
八 林木密植与抗旱力63
第四节 温度与森林65
一 有林地与无林地温度之差异67
二 林内与林外温度之差异69
三 林内温与林外温因季节之差异69
四 温度昼夜之变化70
五 林中温度之差异71
第五节 日光与森林71
一 日光对森林生长上之作用72
二 光线之种类与强度73
三 纬度与热力75
四 投射角与光力76
第六节 风速与森林76
一 风之形成76
二 风对森林之利益78
三 风对於森林之为害78
四 森林之抗风力79
五 二氧化碳与森林80
第七节 土壤与森林81
一 土壤与气候81
二 土壤之形成82
三 土壤之分类85
四 土壤之结合度86
五 土壤性质与林木之关系87
六 土壤之水分89
七 土壤之温度90
八 土壤之空气90
九 土壤之深度91
十一 土壤之微生物92
十二 海拔高与森林生长之关系92
十三 问题讨论93
第八节 生物与森林93
一 人类93
二 动物95
三 植物99
四 菌类100
第三章 森林生长现象105
第九节 花与果105
第十节 林木之花粉107
一 花粉之传布107
三 花粉研究之近况108
二 花粉之形状108
第十一节 繁殖与分布111
一 繁殖111
二 分布116
第十二节 林木之病害及其防治116
一 菌害之防治117
二 枯倒病之防治118
三 虫病之防治119
四 动物为害之防治120
五 异种植物之为害121
六 野火之为害121
七 烟害之防治122
八 天气为害之防治123
第十三节 林木生长125
一 决定林木生长快慢之因素125
二 材积与年龄之关系126
三 高度与年龄之关系127
四 年轮宽度之生长130
五 林木生长之面面观131
六 林木生长期之划分132
第十四节 树木之寿命133
一 年龄与木材性质之关系133
二 林木枯死之原因133
三 树木之寿命135
第二篇 技术143
第四章 林相种类143
第十五节 林相之构成与种类143
一 水平林相144
二 垂直林相144
三 空隙地之产生144
四 森林之密度145
五 年龄与密度146
六 纯林与混交林147
七 同龄林与异龄林152
第十六节 森林之形成152
第十七节 林相之改善155
一 初年残林之改善156
二 中年残林之改善157
三 老年残林之更新157
第十八节 混交林157
一 阴阳树混交林158
二 混交林之种类159
三 混交林之优点160
第五章 森林创立163
第十九节 林地整理163
一 裸岩之整理164
二 荒山荒草之整理164
三 竹?地之整理165
四 天然杂木林地之整理166
五 保护树留存地之整理166
第二十节 土壤混合与施肥166
一 施肥之效果166
二 土壤之施肥167
三 林地施肥之实例167
第二十一节 翻土机器171
一 用人力之机器171
二 用畜力之机器171
三 用动力机之机器172
第二十二节 天然造林法174
一 森林之繁殖175
二 上方天然下种造林法175
三 侧方天然下种造林法176
一 矮林更新法177
二 截枝更新法177
第二十三节 萌芽造林法177
三 头木更新法178
第二十四节 竹类造林法178
一 造成竹林之方法178
二 竹林更新法180
第二十五节 种子之成熟、取得、整理、收藏与遗传181
一 种子之成熟181
二 种子之取得184
三 种子之整理187
四 种子之收藏190
五 种子之遗传192
第二十六节 发芽率之测定198
一 普通发芽试验198
二 化学药品染色法201
三 氧测法207
第二十七节 种子之重量容量与数目210
一 中国林木种子218
二 欧洲林木种子221
三 美洲林木种子224
第二十八节 种量株数与面积224
一 发芽率与植物率之关系227
二 种量与播种230
三 株数与植树238
四 播种造林与植树造林之比较238
第二十九节 苗圃经营238
一 位置239
二 苗林240
三 播种242
四 移植247
五 灌溉248
七 运苗249
六 除草249
第三十节 植树技术250
一 劈孔植251
二 铁铲植252
三 穴植252
四 沟植253
五 堆植253
六 球状植254
七 斜植254
八 苏联植树机256
九 与植树有关之其他事项257
第三十一节 沙地造林及荒山造林260
一 沙地与沙丘述略260
二 各国沙地造林成功实例262
三 喜生於沙地之植物263
四 沙地造林工作步骤267
五 荒山造林271
第三十二节 天然造林与人工造林之比较272
一 天然造林之优点273
二 天然造林之劣点273
三 天然造林应备之条件273
四 人工造林之优点273
五 人工造林之劣点274
六 人工造林应备之条件274
七 播种造林与植树造林之比较274
第六章 森林抚育287
第三十三节 伐枝287
一 伐枝之目的287
二 伐枝後林木所受之影响288
三 多枝与树种土壤及阳光之关系289
四 多枝与造林技术291
五 伐枝後之封口速度291
六 伐枝宜用之器具292
七 伐枝工作速度294
八 伐枝之时期295
九 伐枝宜注意之事项295
第三十四节 间伐299
一 间伐之定义299
二 间伐之目的299
三 间伐之实施301
四 林木等级之划分302
五 间伐之种类305
六 其他307
第三十五节 下木栽植与受光伐308
一 下木栽植308
二 受光伐311
第七章 森林作业318
第三十六节 森林作业之种类318
一 Mayr森林作业法计七十三种318
二 Gayer氏森林作业法之划分326
四 Troup氏森林作业法之分类328
三 Hawley氐森林作业法之划分328
五 本多静六对森林作业之分类329
六 我国应采之主要森林作业法331
第三十七节 乔林作业332
一 择伐作业333
二 伞伐作业335
三 Wagner氐缘条作业338
四 楔形伞伐作业340
五 团状划伐作业341
六 二段乔林作业343
七 保残作业343
八 光伐作业344
九 永续作业346
十 保安林作业347
第三十八节 矮林作业348
二 柳条林349
一 柞蚕林349
四 截枝林350
五 混农林350
六 柴木林350
七 树皮林350
八 桤木林350
九 洋槐林350
三 头木林350
十 板栗林351
十一 白杨林351
十二 混牧林351
十三 矮林作业之得失351
二 中林作业之轮伐期352
三 上木与下木之关系352
四 中木作业之优劣352
第三十九节 中林作业352
一 中林作业之林木种类352
第四十节 竹林作业353
一 竹类用途354
二 国产竹类及其分布355
三 竹类喜生之环境358
四 竹类之种子及其发芽力359
五 竹类之病害359
八 尾声360
六 竹类之更新360
七 竹林作业360
第四十一节 副产林业361
一 茶与香樟362
二 油桐363
三 白木耳之培植364
四 白蜡树与乌桕365
五 漆树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