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 贺丽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5533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微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宏观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2

第一章 经济学基本问题与主要经济理论2

第一节 经济学基本问题、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

一、经济学基本问题与基本分类2

二、经济学基本原理3

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

第二节 17—19世纪的主要经济理论7

一、重商主义7

二、重农主义7

三、英国古典学派:斯密与李嘉图7

四、奥地利学派的效用论与边际分析革命9

五、洛桑学派的市场出清与一般均衡论9

六、剑桥学派的均衡价格与局部均衡论10

第三节 当代主要经济理论10

一、凯恩斯主义10

二、新古典综合派11

三、货币主义11

四、新剑桥学派11

五、新产权制度学派11

六、新兴古典理论11

上编 微观经济学16

第二章 需求、供给、均衡价格16

第一节 需求与需求弹性16

一、需求与需求函数16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定律18

三、弹性的定义与弹性系数表达式19

四、需求价格弹性19

五、需求收入弹性22

六、需求交叉弹性23

第二节 供给与供给弹性23

一、供给与供给函数23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定律25

三、供给价格弹性26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28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28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29

第四节 蛛网模型33

一、蛛网模型的基本假设34

二、价格与产量周期波动的三种情况分析34

第五节 政府价格管制: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37

一、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37

二、限制价格或最高限价37

第三章 效用论39

第一节 效用概述39

一、效用的概念39

二、效用的表示方法39

第二节 基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分析40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40

二、货币的边际效用42

三、消费者均衡42

四、消费者剩余45

第三节 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分析46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46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46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49

第四节 消费者的预算线51

一、预算线51

二、预算线的变动52

第五节 序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52

一、序数效用论者的基本结论52

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53

三、序数效用论者所得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与基数效用论者所得出的均衡条件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54

第六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55

一、价格-消费曲线55

二、收入-消费曲线56

三、恩格尔定律57

第七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序数效用条件下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补充说明57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57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58

三、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59

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0

第四章 厂商生产理论62

第一节 厂商62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62

二、企业的性质63

三、企业的目标64

第二节 生产函数概述64

一、生产函数64

二、生产函数的类型64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66

一、基本概念66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66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68

四、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69

五、生产的三个阶段划分69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70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达式70

二、等产量曲线70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72

四、等成本线73

五、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74

第五节 规模报酬79

一、规模报酬的概念79

二、规模与产量之间变动关系的三种情况79

第五章 成本-收益分析81

第一节 成本与利润81

一、机会成本与生产成本81

二、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81

三、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82

四、利润82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的关系83

一、短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产量曲线的关系83

二、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的图形83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84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84

二、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87

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87

四、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几何画法89

五、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89

第四节 长期总成本曲线90

一、长期总成本与长期总成本曲线90

二、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92

三、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94

第五节 厂商成本与收益的均衡95

一、厂商的收益95

二、成本与收益的均衡95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97

第一节 市场的类型与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97

一、市场的定义与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97

二、市场的类型97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98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99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99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100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00

一、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含义100

二、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类型101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04

四、生产者剩余105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106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07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不同点107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07

三、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09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113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与厂商收益113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定义与特征113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类型113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14

第二节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16

一、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假定条件116

二、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过程116

三、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推导118

第三节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119

一、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定义119

二、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调整的结果与遵循的原则119

三、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过程119

四、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120

第四节 价格歧视、政府管制和经济评价121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与条件121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121

三、对于自然垄断企业的政府管制122

四、对完全垄断市场的经济评价122

第八章 垄断竞争市场123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与垄断竞争厂商的收益123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23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垄断竞争厂商的收益124

第二节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26

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过程126

二、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127

第三节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27

一、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的分析127

二、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下的不同点128

第四节 垄断竞争厂商的理想产量、供给曲线和竞争方式129

一、垄断竞争与厂商的理想产量129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130

三、垄断竞争厂商之间的竞争方式130

第九章 寡头垄断市场131

第一节 寡头市场的定义、特征与寡头勾结方式131

一、寡头市场的定义与特征131

二、寡头勾结方式131

第二节 古诺模型与斯威齐模型132

一、古诺模型132

二、斯威齐模型133

第三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135

一、博弈的基本知识135

二、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136

三、寡头厂商的行为特征与校正138

第四节 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比较139

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40

二、经济效率140

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公共选择理论142

第一节 市场失灵142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142

二、外部影响与市场失灵145

三、公共产品的存在与市场失灵148

四、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150

第二节 布坎南-塔洛克的公共选择理论150

一、基本假定150

二、分析框架:决策成本与外部成本151

下编 宏观经济学156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156

第一节 宏观总产出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56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156

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156

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57

四、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应遵循的原则157

五、宏观总产出核算的其他指标157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58

一、支出法158

二、收入法159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纠正160

一、现行国民收入核算不能完全反映总产出160

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完全地反映福利状况160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纠正161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收入决定模型162

第一节 消费与储蓄162

一、消费与消费函数162

二、储蓄与储蓄函数163

第二节 投资165

一、投资函数165

二、投资的边际效率166

第三节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有效需求的决定168

一、两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过程168

二、三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过程169

三、四部门经济的有效需求决定过程170

第四节 乘数原理170

一、投资乘数170

二、定税条件下的其他乘数171

三、比例税条件下的各种乘数172

第十三章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173

第一节 商品市场的均衡:IS线173

一、IS方程与IS线的几何推导173

二、IS线的斜率175

三、IS线的移动175

四、三部门经济中的IS线175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线176

一、货币的供给与需求176

二、LM方程与LM线的几何推导177

三、LM线的斜率和LM线的移动178

第三节 IS-LM模型179

一、IS-LM模型的条件与经济学含义179

二、IS-LM模型中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180

第十四章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181

第一节 社会总需求181

一、社会总需求的定义及构成181

二、社会总需求曲线与总需求函数的推导181

三、社会总需求曲线的斜率182

四、社会总需求曲线的移动183

第二节 社会总供给184

一、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184

二、劳动市场185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186

四、短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模型与凯恩斯模型186

第三节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189

一、凯恩斯假设条件下的社会总供给189

二、古典假设条件下的社会总供给190

三、社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191

四、社会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191

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93

第一节 失业理论193

一、失业的定义及失业的影响193

二、失业的种类及其原因193

三、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194

四、失业的治理政策194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195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测量195

二、通货膨胀缺口与通货膨胀类型195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98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99

一、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199

二、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200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200

第四节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201

一、财政政策201

二、货币政策201

三、收入政策201

四、供给政策201

第十六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202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202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202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203

三、经济周期的原因204

四、加速数原理作用的国民收入过程205

五、汉森-萨谬尔森模型206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207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207

二、经济增长的指标207

三、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208

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罗模型)208

五、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210

六、关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211

七、新经济增长理论213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215

第一节 宏观货币政策215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215

二、货币政策的类型217

三、货币政策工具217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219

一、财政政策及其目标219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220

三、财政政策工具221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222

第三节 收入政策222

一、收入政策的目标与理论依据222

二、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223

第四节 国际收支政策223

一、国际收支政策的定义223

二、国际收支均衡曲线及IS-LM-BP模型224

第五节 宏观目标之间的矛盾与最优政策的配置226

一、宏观目标之间的矛盾226

二、最优政策配置的含义与要点227

三、开放条件下的非均衡问题与政策227

习题与答案230

导论部分(第一章)230

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二章至第十章)231

宏观经济学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