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析化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析化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0776577.jpg)
-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0141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析化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 分析化学的任务1
2 分析方法的分类2
一、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2
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3
三、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和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分析3
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4
定性分析7
第一章 定性分析概论7
1-1 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7
1-2 反应进行的条件8
1-3 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12
一、反应的灵敏性12
二、反应的选择性15
1-4 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18
1-5 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18
复习思考题一19
习题一20
第二章 阳离子分析22
2-1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22
2-2 第一组阳离子24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24
二、组试剂的作用25
三、本组混合物的分析29
2-3 第二组阳离子31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31
二、组试剂的作用33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40
四、铜组的分析41
五、锡组的分析43
2-4 第三组阳离子48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48
二、组试剂的作用53
三、本组离子混合物的分析55
2-5 第四组阳离子62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62
二、组试剂的作用64
三、本组混合物的分析65
2-6 第五组阳离子69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69
二、本组混合物的分析70
复习思考题二74
习题二81
第三章 阴离子分析85
3-1 阴离子的分析特性85
一、易挥发性85
二、氧化还原性86
三、形成配合物的性质86
3-2 阴离子的初步试验87
一、分组试验87
二、挥发性试验89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89
3-3 阴离子的分别鉴定91
一、SO42-的鉴定91
二、SiO23-的鉴定91
三、PO34-的鉴定92
四、S2-、S2O23-、SO23-的鉴定93
五、CO23-的鉴定94
六、Cl-、Br-、I-的鉴定94
七、NO-2的鉴定95
八、NO-3的鉴定96
九、Ac-的鉴定96
复习思考题三97
习题三99
第四章 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101
4-1 概述101
4-2 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102
一、试样的外表观察102
二、试样的准备103
4-3 初步试验103
一、焰色试验103
二、灼烧试验103
三、溶剂的作用104
4-4 阳离子分析106
一、阳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106
二、阳离子的分析108
4-5 阴离子分析108
一、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108
二、阴离子的分析110
4-6 分析结果的判断110
复习思考题四111
定量分析113
第五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13
5-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113
一、系统误差113
二、偶然误差114
三、过失误差115
5-2 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116
一、准确度与误差116
二、精密度与偏差117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123
四、公差125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25
5-3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128
一、频数分布128
二、正态分布131
5-4 分析数据的处理135
一、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135
二、可疑测定值的取舍140
三、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检验147
四、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148
5-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49
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150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52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54
复习思考题五156
习题五157
第六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161
6-1 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方法特点161
6-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162
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162
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163
6-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63
一、物质的量浓度163
二、滴定度165
6-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166
一、标准溶液浓度大小的选择依据166
二、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167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69
6-5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171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根据171
二、滴定分析计算实例173
复习思考题六180
习题六181
第七章 酸碱滴定法185
7-1 酸碱质子理论185
一、酸碱的定义和共轭酸碱对185
二、酸碱反应186
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和溶剂的种类186
四、酸碱的强度与溶剂的关系188
五、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189
7-2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190
一、分析浓度、平衡浓度和物料平衡190
二、酸的浓度和酸度191
三、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191
7-3 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195
一、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195
二、强酸强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198
三、一元弱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200
四、多元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203
五、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206
7-4 酸碱缓冲溶液210
一、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211
二、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218
三、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221
7-5 酸碱指示剂223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23
二、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226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227
四、混合酸碱指示剂229
7-6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231
一、强酸(碱)的滴定231
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234
三、滴定误差240
7-7 多元酸碱的滴定243
一、多元酸的滴定243
二、多元碱的滴定245
三、滴定误差246
7-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示例248
一、直接滴定法248
二、间接滴定法253
复习思考题七255
习题七258
第八章 配位滴定法263
8-1 配位滴定法概述263
一、配位滴定法263
二、氨羧配位剂264
8-2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266
一、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266
二、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269
8-3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271
一、配合物的形成常数271
二、配位平衡中有关各型体浓度的计算275
三、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278
四、配合物的表观形成常数292
8-4 EDTA滴定法的原理299
一、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299
二、准确滴定的条件307
三、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值和酸效应曲线310
8-5 配位滴定指示剂314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14
二、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315
三、金属指示剂的选择315
四、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319
五、常用金属指示剂简介321
8-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327
一、消除干扰离子的条件328
二、消除干扰离子的措施332
8-7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计算示例342
一、直接滴定法343
二、剩余滴定法343
三、置换滴定法345
四、间接滴定法347
复习思考题八348
习题八350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354
9-1 方法特点和分类354
9-2 氧化还原平衡354
一、条件电位354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360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368
四、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369
9-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374
一、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步进行的375
二、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375
9-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380
一、滴定前381
二、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电极电位的计算381
三、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电极电位的计算382
四、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电极电位的计算383
9-5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387
一、氧化还原指示剂388
二、其他指示剂392
9-6 待测组分滴定前的预处理393
一、预处理的典型实例393
二、预处理时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397
9-7 高锰酸钾法397
一、方法简介397
二、KMnO4法应用实例398
三、计算实例400
9-8 重铬酸钾法401
一、方法简介401
二、K2Cr2O7法应用实例402
三、计算示例406
9-9 碘量法407
一、方法简介407
二、碘量法的应用实例410
三、计算实例412
9-10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416
一、硫酸铈法416
二、溴酸钾法417
复习思考题九421
习题九423
第十章 沉淀滴定法430
10-1 概述430
一、直接滴定法430
二、返滴定法430
10-2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431
一、莫尔法431
二、佛尔哈德法434
三、法扬斯法438
10-3 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440
一、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440
二、银合金中银的测定440
10-4 沉淀滴定法的计算示例441
复习思考题十442
习题十442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444
11-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444
11-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445
一、对沉淀形式的要求445
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446
11-3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447
一、沉淀的溶解度447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451
11-4 沉淀的形成465
一、沉淀的形成过程465
二、沉淀条件对沉淀类型的影响470
11-5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473
一、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473
二、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475
11-6 进行沉淀的条件476
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476
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478
三、均匀沉淀法478
11-7 有机沉淀剂480
一、有机沉淀剂的特点480
二、有机沉淀剂的分类和应用480
11-8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482
复习思考题十一485
习题十一486
第十二章 分光光度法489
12-1 光的性质和物质对光的吸收490
一、光的基本性质490
二、物质对光的吸收491
12-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493
一、朗伯-比耳定律493
二、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498
12-3 分光光度计的构造502
一、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502
二、分光光度计505
12-4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508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508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513
三、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518
12-5 光度测量误差及其测量条件的选择520
一、仪器测量误差520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523
12-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524
一、多组分的同时测定524
二、差示分光光度法525
三、酸和碱离解常数的测定526
四、溶液中配合物组成的测定527
复习思考题十二529
习题十二530
第十三章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534
13-1 沉淀分离法535
一、无机共沉淀剂535
二、有机共沉淀剂536
13-2 萃取分离法537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538
二、萃取的类型与条件543
三、萃取操作方法548
13-3 离子交换分离法549
一、离子交换树脂550
二、交换平衡和亲和力552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方法554
四、离子交换法应用实例556
13-4 液相色谱分离法558
一、柱中色谱法558
二、纸上色谱法559
三、薄层色谱法562
复习思考题十三563
习题十三563
第十四章 一般物质分析步骤565
14-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565
一、液体和气体试样的采取565
二、固体试样的采取和制备566
三、湿存水的处理569
14-2 试样的分解569
一、溶解分解法569
二、熔融分解法572
三、试样分解方法和溶(熔)剂的选择575
14-3 干扰物质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的选择577
一、干扰物质的分离577
二、测定方法的选择578
14-4 试样分析实例——硅酸盐的分析579
一、试样的分解579
二、SiO2的测定580
三、Fe2O3、Al2O3、TiO2的测定581
四、CaO、MgO的测定582
复习思考题十四582
习题十四583
部分参考书目584
附录587
表一、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587
表二、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590
表三、氨羧配位剂类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594
表四、EDTA螯合物的log K形(25℃,I=0.1)596
表五、配合物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598
表六、配位剂的PαL(H)值599
表七、一些“金属-指示剂”配合物的表观形成常数(对数值)600
表八、常用的掩蔽剂602
表九、部分掩蔽剂的pKa值603
表十、标准电极电位(按元素符号字母的顺序排列,18~25℃604
表十一、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E0f)值(V)613
表十二、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616
表十三、化合物的式量表(1985)618
表十四、离子的?值(?)623
表十五、离子的活度系数624
表十六、国际原子量表(1985)625
表十七、对数表628
表十八、逆对数表630
表十九、指数加法表633
表二十、指数减法表634
索引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