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融合环境下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传福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3329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宽带接入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融合环境下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融合环境下的宽带接入技术概述1
1.1网络融合对接入网带宽的需求1
1.1.1电信竞争环境1
1.1.2网络融合的需要2
1.1.3信息社会的需要2
1.1.4网络融合的带宽需求4
1.2宽带接入技术5
1.2.1宽带接入技术的分类5
1.2.2无线宽带接入技术7
1.2.3有线宽带接入技术12
1.3光纤接入技术14
1.3.1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14
1.3.2 40 Gb/s传输技术14
1.3.3 100 Gb/s传输技术19
1.3.4光接入网分类23
1.4宽带接入发展现状及趋势23
1.4.1宽带接入市场的特点23
1.4.2全球发展现状24
1.4.3我国宽带发展现状24
1.4.4宽带接入市场发展趋势25
1.4.5宽带接入发展策略26
第2章LTE接入技术28
2.1 LTE标准28
2.1.1 3G技术28
2.1.2 LTE标准化进展31
2.1.3 LTE技术特征33
2.2 LTE的关键技术33
2.2.1 OFDM/SC-FDMA技术34
2.2.2 MIMO技术38
2.2.3编码调制技术39
2.2.4其他关键技术41
2.3 LTE的系统架构43
2.3.1 LTE的网络结构43
2.3.2 LTE的接口协议44
2.4 LTE的部署50
2.4.1 LTE系统的无线频谱50
2.4.2 LTE的无线资源分配52
2.4.3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58
2.5 TD-LTE技术60
2.5.1 TD-LTE标准60
2.5.2 TD-LTE的优势62
2.5.3 TD-LTE的关键技术63
2.5.4 TD-LTE的组网策略66
2.6 IM-Advanced技术74
2.6.1 IM-Advanced标准74
2.6.2 IM-Advanced技术要求77
第3章WiMAX接入技术79
3.1 WiMAX技术概述79
3.1.1无线城域网概况79
3.1.2 IEEE 802.16系列标准80
3.1.3 WiMAX论坛85
3.1.4 WiMAX的技术优势86
3.2 IEEE 802.16协议结构88
3.2.1协议参考模型88
3.2.2物理层89
3.2.3 MAC层94
3.3 WiMAX的网络结构101
3.3.1 WiMAX的拓扑结构101
3.3.2 WiMAX的网络结构103
3.3.3网络参考模型104
3.4 WiMAX网络的规划与部署107
3.4.1 WiMAX网络规划应考虑的因素107
3.4.2 WiMAX网络规划流程109
3.4.3 WiMAX的频率规划114
3.4.4 WiMAX组网方式118
3.5 WiMAX的应用123
3.5.1 WiMAX的应用模式123
3.5.2 WiMAX的应用场景125
3.5.3 WiMAX的应用案例129
第4章 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技术132
4.1 WLAN概述132
4.1.1 WLAN的概念132
4.1.2 WLAN的特点132
4.1.3 WLAN标准133
4.1.4 WLAN技术的发展135
4.2 WLAN的结构137
4.2.1 IEEE 802.11的协议结构137
4.2.2 WLAN的物理层138
4.2.3 WLAN的MAC层145
4.2.4 WLAN的安全151
4.2.5 WLAN的拓扑结构156
4.2.6 WLAN的参考模型158
4.3 WLAN的规划与部署159
4.3.1 WLAN的频率规划159
4.3.2 WLAN的覆盖规划160
4.3.3容量设计163
4.3.4其他方面的设计164
4.3.5 WLAN的干扰分析165
4.4 WLAN的应用166
4.4.1 WLAN的应用场景166
4.4.2 WLAN的组网方式168
4.4.3 WLAN与3G网络的融合171
第5章EPON接入技术177
5.1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概述177
5.1.1 EPON的概念177
5.1.2 EPON接入技术标准178
5.1.3 EPON的特点180
5.1.4 EPON的应用现状182
5.2 EPON的体系结构184
5.2.1 EPON的结构184
5 2.2 EPON的协议结构188
5.2.3互通性参考模型190
5.3 EPON的关键技术191
5.3.1 EPON的数据传输191
5.3.2 EPON的测距192
5.3.3 EPON的系统同步194
5.3.4 EPON的动态带宽分配196
5.3.5 EPON的QoS200
5.4 EPON网络的规划与部署202
5.4.1 OLT的规划与部署202
5.4.2 ONU的部署208
5.4.3 ODN的部署210
5.4.4其他方面的规划215
5.5 EPON的应用219
5.5.1 EPON承载的宽带业务219
5.5.2 EPON应用场景分析221
5.5.3 EPON的具体应用225
第6章GPON接入技术232
6.1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概述232
6.1.1 GPON的概念232
6.1.2 GPON标准232
6.1.3 GPON的主要特点238
6.1.4 GPON的应用现状239
6.2 GPON的体系结构242
6.2.1 GPON的结构242
6.2.2 GPON的协议结构244
6.2.3 GPON系统互通参考模型246
6.2.4 GPON10 G GPON时间同步标准247
6.3 GPON的工作原理248
6.3.1 GPON的数据传输248
6.3.2 GPON的帧结构249
6.3.3 GPON的ONU激活方法251
6.4 GPON的应用251
6.4.1接入网需求分析251
6.4.2 GPON的优势252
6.4.3 GPON组网方案254
6.4.4 GPON的应用模式255
6.4.5 GPON的应用场景258
6.4.6 GPON应用于基站回传263
6.4.7 GPON在接入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266
第7章PTN技术268
7.1通信网络全IP化268
7.1.1 IP化的趋势268
7.1.2移动IP传送网的需求269
7.1.3移动IP传送网技术272
7.2 PTTN标准273
7.2.1 PTN的概念273
7.2.2 PTN标准进展274
7.2.3 PTN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潜力276
7.3 PTN技术278
7.3.1 PTN技术分析278
7.3.2 PTN的关键技术281
7.4分组传送网架构300
7.4.1分组传送网的分层300
7.4.2分组传送网的功能平面301
7.5 PTN的应用与建设304
7.5.1 PTN应用现状304
7.5.2 PTN的引入策略307
第8章OTN技术315
8.1 OTN技术概述315
8.1.1 OTN的概念315
8.1.2 OTN的标准化发展316
8.1.3 OTN的技术优势320
8.2 OTN的组网技术321
8.2.1 OTN的网络结构321
8.2.2通用映射规程(GMP)322
8.2.3多业务承载324
8.2.4 OTN的保护方式326
8.3 OTN的组网331
8.3.1 OTN发展的驱动力331
8.3.2 OTN的部署335
8.3.3 OTN网络规划338
8.3.4 OTN组网应用343
8.3.5 OTN传输网建设实例——云南电信本地网端到端OTN350
第9章 城域网技术352
9.1城域网概述352
9.1.1城域网现状352
9.1.2网络融合环境下对城域网的需求353
9.2城域网的结构356
9.2.1城域网的网络结构356
9.2.2 IP数据城域网的网络结构362
9.2.3未来城域网架构367
9.3城域网的组网新技术371
9.3.1 OTN技术371
9.3.2 PTN技术373
9.3.3几种城域传输技术比较375
9.4城域网的组网策略376
9.4.1 PTN独立组网方案376
9.4.2 PTN与MSTP的混合组网377
9.4.3 PTN+OTN组网策略379
9.4.4超级城域网组网方式385
9.5电信级以太网387
9.5.1电信级以太网现状387
9.5.2电信级以太网技术390
9.5.3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394
参考文献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