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丰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阮伟杰,阎瑄主编;民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809261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91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734页
- 主题词:民丰县-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丰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2
大事记14
第一编 建置 区划56
第一章 位置56
第二节 面积56
第二章 建置沿革56
第一节 建县前的辖属56
第二节 建县后的辖属57
第三章 行政区划58
第一节 古代区划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5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59
第四章 乡、镇、场概况60
第一节 尼雅镇60
第二节 尼雅乡61
第三节 若克雅乡61
第四节 萨勒吾则克乡61
第五节 叶亦克乡61
第六节 安迪尔乡63
〔附〕沙漠公路第一村——牙通古斯63
第七节 安迪尔牧场65
第二编 自然环境68
第一章 地质68
第一节 地层68
第二节 岩浆岩69
第三节 构造70
第四节 地质构造演化70
第二章 地形 地貌71
第一节 山脉 高原71
第二节 平原71
第三节 沙漠72
第三章 气候73
第一节 气候分区及特征73
第二节 四季划分及特征74
第三节 辐射 日照75
第四节 气温 积温76
第五节 风78
第六节 降水 蒸发 湿度78
第四章 水文79
第一节 河流79
第二节 湖泊81
第三节 泉水81
〔附〕温泉82
第五章 土壤 植被82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肥力特征82
第二节 植被84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矿藏85
第一节 野生动植物85
第二节 矿藏87
第七章 自然灾害89
第一节 干旱89
第二节 干热风89
第三节 霜冻89
第四节 风灾90
第五节 雨雪91
第六节 地震92
第三编 人口94
第一章 人口变动及分布94
第一节 历代人口94
第二节 人口变动97
第三节 居民搬迁和人口分布99
第二章 人口构成100
第一节 民族构成100
第二节 性别构成102
第三节 年龄构成103
第四节 文化构成103
第五节 职业构成104
第三章 计划生育105
第一节 机构105
第二节 宣传教育105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106
第四节 节育措施106
第五节 优生 优育107
第四编 农业111
第一章 机构111
第二节 行政机构111
第二节 事业机构112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及体制改革114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114
第二节 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115
第三节 互助合作117
第四节 人民公社117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18
第三章 农业资源和农业分区119
第一节 农业资源119
第二节 种植业分区120
第四章 作物种植123
第一节 粮食作物种植123
第二节 经济作物种植127
第五章 作物品种131
第一节 粮食作物品种131
第二节 经济作物品种132
第三节 良种生产133
第四节 良种更新换代133
第五节 良种经营管理134
第六章 农技农艺135
第一节 耕作制度和农事周期135
第二节 植物保护136
第七章 改土施肥137
第一节 土壤改良137
第二节 增施肥料139
第八章 农业综合开发140
第一节 机构140
第二节 项目140
第三节 成果141
第九章 农业效益142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142
第二节 农业生产发展情况142
第三节 农民收入、购卖力及农村商品率144
第四节 农村经济结构145
第五节 农村集体经济状况147
第五编 畜牧业152
第一章 机构152
第一节 行政机构152
第二节 事业机构153
第二章 草场154
第一节 草场分布154
第二节 草场类型与主要植物155
第三节 草场建设160
第四节 草场保护161
第三章 禽畜种类与数量161
第一节 牛164
第二节 马驴骡166
第三节 羊168
第四节 骆驼172
第五节 家禽174
第六节 其他家养动物175
第四章 饲草饲料 饲养管176
第一节 饲草 饮料176
第二节 饲养管理176
第三节 科技推广178
第五章 畜禽疫病与疫病防治179
第一节 畜禽疫病179
第二节 疫病防治180
第六编 林业189
第一章 机构189
第二章 林业资源190
第一节 林木面积190
第二节 植被和树种190
第三节 林种191
〔附〕经济林基地193
第四节 林区分布193
第三章 植树造林194
第一节 育苗194
第二节 造林195
第四章 林业工程196
第一节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196
第二节 治沙工程196
第三节 “315”国道护路林工程197
第五章 林业管理197
第一节 天然林管理198
第二节 人工林管理199
第六章 林木保护200
第一节 森林防火200
第二节 采伐管理200
第三节 樵柴管理201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201
第七章 红柳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特色药材202
第一节 开发规模202
第二节 种植技术203
第三节 综合效益205
〔附〕沙化区红柳接种红柳肉苁蓉模式205
第七编 园艺209
第一章 果类209
第一节 发展概况209
第二节 果树品种211
第三节 规划管理211
第四节 瓜果基地和瓜果改良212
第五节 效益212
第六节 退桑还果213
第七节 调整果林种植结构214
第二章 蔬菜214
第一节 蔬菜品种215
第二节 大棚蔬菜215
第三章 瓜类216
第一节 品种216
第二节 面积217
第三节 安迪河甜瓜和美斯格尔甜瓜218
第四章 蚕桑219
第一节 养蚕219
第二节 栽桑221
第八编 农牧机具224
第一章 机构224
第一节 行政机构224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224
第二章 机具种类225
第一节 耕播机具225
第二节 脱粒机具226
第三节 运输机具227
第四节 植保机具227
第五节 排灌机具228
第六节 畜牧业机具228
第三章 机械化水平231
第四章 管理234
第一节 管理体制234
第二节 人员培训235
第九编 水利238
第一章 机构 管理238
第一节 机构238
第二节 水利管理239
第二章 水利工程240
第一节 引水渠首工程241
第二节 “八一八”引水工程242
〔附〕民丰县“八一八”引水工程开工前的三次勘察纪实243
第三节 渠道工程243
第四节 蓄水工程244
第五节 水电工程244
第六节 人畜饮水工程245
第三章 水资源利用246
第一节 水资源概况246
第二节 地下水利用247
第四章 农业灌溉区248
第一节 尼雅河灌区249
第二节 萨勒吾则克灌区252
第三节 叶亦克灌区254
第四节 安迪尔灌区258
第五章 水产养殖258
第一节 养殖水面258
第二节 养殖基地259
〔附〕鱼湖259
第十编 工业262
第一章 工业门类262
第一节 电力工业263
第二节 农机修造266
第三节 粮油加工267
第四节 建筑 建材268
第二章 乡镇企业2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9
第二节 发展概况270
第三章 二轻工业2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1
第二节 生产经营273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276
第一章 交通276
第一节 机构276
第二节 道路277
〔附〕沙漠公路278
第三节 桥涵280
第四节 运输281
第五节 路政管理282
第二章 邮政 电信283
第一节 机构283
第二节 邮政285
第三节 电信287
第十二编 财政 税务 金融292
第一章 财政292
第一节 机构292
第二节 财政体制293
第三节 财政收入295
第四节 财政支出295
第五节 公债和国库券298
第二章 税务298
第一节 机构298
第二节 工商各税300
第三节 农牧业税302
第三章 金融305
第一节 机构305
第二节 货币308
第三节 存款 储蓄308
第四节 贷款310
第五节 保险313
第十三编 商业317
第一章 机构317
第二章 私营商业318
第三章 供销商业319
第一节 县供销合作社319
第二节 县供销合作社下属专业公司325
第三节 县外贸局334
第四章 国营商业337
第一节 商业机构337
第二节 专业公司339
第五章 集市贸易356
第一节 集市(巴扎)沿革356
第二节 市场建设357
第十四编 粮食360
第一章 机构3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0
第二节 基层经营机构361
第二章 粮食收购362
第一节 粮食收购标准362
第二节 粮食收购方式363
第三节 粮食购销价格364
第三章 粮油供应365
第一节 城镇供应365
第二节 农村粮食供应367
第三节 粮油市场368
第四章 粮油仓储、调运369
第一节 粮油仓储369
第二节 粮油调运372
第十五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376
第一章 机构376
第二章 县城建设377
第一节 县城规划377
第二节 县城建设项目378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382
第三章 村镇建设383
第一节 村镇建设规划383
第二节 村民住宅383
第四章 环境保护384
第十六编 经济综合管理386
第一章 计划管理386
第一节 机构386
第二节 计划体制387
第三节 计划的编 制与实施389
第二章 统计管理403
第一节 机构403
第二节 统计业务403
第三节 计量单位与计价方法403
第四节 专项调查404
第三章 审计管理406
第一节 机构406
第二节 审计业务406
〔附〕审计案例407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与计量管理407
第一节 机构407
第二节 计量监督和检定工作408
第三节 技术监督和执法打假工作408
第四节 法定代码、标准化管理408
第五章 物价管理409
第一节 机构409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409
第三节 物价变化412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414
第一节 机构414
第二节 市场管理414
第三节 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41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16
第七章 土地管理417
第一节 机构417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418
第三节 土地详查 地籍档案421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521
第五节 农田保护 土地监察422
第一章 中共民丰县委员会424
第一节 组织建设424
第二节 基层组织426
第三节 党员427
第四节 历届党代会429
第五节 宣传工作432
第六节 纪律检查435
第七节 统战工作436
第八节 政法工作43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民丰县地方组织440
第三章 群众团体440
第一节 工会民丰县组织440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民丰县组织442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民丰县组织446
第四节 农(牧)民协会民丰县组织447
第五节 科协民丰县组织448
〔附〕民国时期的维文会和工商会448
第四章 重大政事448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449
第二节 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449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449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450
第五节 “三反”、“五反”450
第六节 “肃反”、“审干”451
第七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451
第八节 “大跃进”452
第九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453
第十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54
第十一节 “八一八”引水工程454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455
第十三节 揭批查456
第十四节 落实政策456
第十五节 牧民搬迁457
第十六节 集中整治 维护稳定458
第十七节 “三讲”教育459
第十八节 “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460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46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464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65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70
第二章 民国县政府473
第一节 尼雅设治局473
第二节 民丰县政府473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474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机构沿革474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委会)工作机构477
第二节 基层政权478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479
第一节 县政协机构479
第二节 历届政协民丰县委员会480
第三节 政协工作481
〔附〕民国时期民丰县国民参议会482
第十九编 民政484
第一章 机构484
第二章 拥军优属485
第一节 拥军485
第二节 优抚486
第三章 农村扶贫486
第一节 致贫原因486
第二节 扶贫概况487
第三节 扶贫资金491
第四节 社会扶贫491
第五节 各级机构关心、帮助民丰县脱贫493
第四章 救济 救灾493
第一节 社会救济493
第二节 灾害救济494
第三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5
第五章 安置495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95
第二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496
第三节 移民安置497
第六章 助残事业497
第一节 组织机构497
第二节 康复工作497
第七章 婚姻管理498
第一节 婚姻登记机关498
第二节 结婚登记498
第三节 离婚登记499
第二十编 劳动 人事502
第一章 机构502
第二章 干部503
第一节 干部状况503
第二节 干部管理508
第三节 人才交流508
第三章 工人509
第四章 劳动工资509
第一节 工资制度509
第二节 工资调整510
第五章 劳动就业511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11
第二节 待业青年安置512
第六章 社会保险513
第一节 养老保险513
第二节 失业保险515
第二十一编 公安 司法518
第一章 公安518
第一节 机构518
第二节 户政管理520
第三节 刑事侦察520
第四节 治安管理521
第五节 消防管理523
第六节 道路交通管理523
第二章 检察523
第一节 机构523
第二节 刑事检察525
第三节 经济检察526
第四节 法纪检察527
第五节 监所检察52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528
第七节 政工工作528
第三章 审判529
第一节 机构529
第二节 审判制度530
第三节 刑事审判531
第四节 民事审判531
第五节 经济审判531
第六节 行政审判531
第七节 执行532
第八节 申诉 复查532
第四章 司法行政533
第一节 机构533
第二节 法制宣传533
第三节 人民调解534
第四节 律师 公证534
第二十二编 军事536
第一章 军队 军事机关536
第一节 军队536
第二节 军事机关537
第二章 兵役539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53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539
第三章 民兵541
第一节 领导体制541
第二节 军民共建542
第三节 组织建设542
第三节 政治教育543
第四节 军事训练543
第五节 武器装备545
第六节 主要活动545
第四章 拥政爱民 军民共建546
第一节 拥政爱民546
第二节 军民共建548
第二十三编 教育550
第一章 机构550
第二章 普通教育552
第一节 学龄前儿童教育552
第二节 小学教育552
第三节 中学教育556
第三章 职业教育560
第一节 农业教育560
第二节 师范教育561
第四章 成人教育561
第一节 扫盲教育561
第二节 职工教育562
第五章 教育经费563
第一节 经费来源563
第二节 经费投入563
第三节 勤工俭学563
第二十四编 科技566
第一章 机构 队伍566
第一节 机构566
第二节 科技队伍568
第二章 科技发展568
第一节 发展概况568
第二节 主要成果569
第三章 科技管理570
第一节 科研经费管理570
第二节 科技干部管理570
第三节 科研规划和科研项目管理571
第四章 科技交流 科技推广573
第一节 科技交流573
第二节 科技推广573
第五章 科普工作576
第一节 科技培训576
第二节 青少年科普活动577
第三节 农村科普活动578
第二十五编 文化580
第一章 文化艺术580
第一节 机构580
第二节 群众文化582
第三节 文艺创作583
第四节 文艺演出583
第五节 谚语 民歌 民间故事584
第二章 图书 档案 史志592
第一节 图书592
第二节 档案593
第三节 编史修志595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电影597
第一节 机构597
第二节 广播599
第三节 电视600
第四节 电影放映601
第二十六编 文物古迹604
第一章 文物管理与保护604
第一节 文物管理机构604
第二节 文物保护604
第二章 尼雅遗址605
第一节 梦幻中的古城605
第二节 遗址的发现与考察606
第二节 出土文物609
第三章 遗址 古城 古墓611
第一节 遗址 古城611
第二节 古墓612
第二十七编 卫生 体育616
第一章 卫生616
第一节 机构617
第二节 医疗队伍619
第三节 医疗制度622
第四节 医疗技术623
第五节 卫生监督623
第六节 防疫624
第七节 药政管理 医政管理625
〔附〕济南军区八十八医院对口支援民丰县人民医院626
第二章 体育627
第一节 机构 设施627
第二节 群众体育及竞赛628
第三节 体育协会633
第二十八编 民族 宗教636
第一章 机构636
第一节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机构636
第二节 宗教团体636
第二章 民族637
第一节 维吾尔族637
第二节 汉族641
第三节 回族642
第四节 柯尔克孜族643
第五节 其他民族652
第六节 民族团结645
第三章 宗教652
第一节 伊斯兰教652
〔附〕经文学校652
第二节 佛教653
第三节 其他宗教653
第二十九编 人物656
第一章 人物传656
第二章 人物表661
附录670
一、2003~2005年民丰县大事记670
二、2003~2005年民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表674
三、2003~2005年民丰县县级领导班子及援疆干部名表678
四、民丰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683
编后记688
《民丰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