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思想的魅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思想的魅力](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0753896.jpg)
- 单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3569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思想的魅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儒家的环境:历史与思想第一章 中国人的地理环境3
一 人文地理3
二 “天下”观念6
第二章 中国人的政治制度环境9
一 赤县神州9
二 五服制度10
第三章 中国人的民族环境12
一 “朝代”之人12
二 四裔的“夷人”14
三 炎黄子孙15
四 华夏族:融合的见证17
五 夷夏之辨:民族关系20
六 义利之辨23
第四章 中国人的思想环境27
一 “天下”的人文含义27
二 “家天下”与“公天下”29
三 “仁道”理想与全球价值33
第二部分 儒家的道统:仁学、理学、新理学第五章 概论:儒家思想的历史线索39
第六章 仁学:儒道的砥砺与孔孟之道44
一 先秦的儒家与道家44
二 最初的圣贤观念46
三 性善:孔孟仁学的基础49
四 道德与圣贤52
五 “孔仁”:德与位的辩证思想55
六 “好学的颜回”与孔子的“述而不作”58
七 “孟义”:以德抗位61
八 怎样成为圣贤:儒道的分歧62
九 孔孟之道的价值66
第七章 理学:朱熹与宋儒的议题68
一 朱熹的地位68
二 朱熹论人性70
三 朱熹论圣贤74
四 朱熹解“格物”77
五 实现圣贤的途径:立达与养气83
第八章 新理学:冯友兰的贞元六书85
一 贞元六书与新理学体系85
二 《新理学》与中国哲学86
三 《新事论》与民族复兴91
四 《新世训》与“应帝王”93
五 《新原人》与“人生境界”96
六 《新原道》与“旧学新统”98
七 《新知言》与“负的方法”100
第三部分 内圣之道:安身立命第九章 “天命”:儒家的宗教情怀107
一 天命信仰108
二 生命情怀112
三 社会责任117
四 性命之教121
五 安身立命125
六 “名教”与自然崇拜128
七 天命信仰的生态启示131
第十章 “圣贤”:儒家的人格论133
一 西智中贤133
二 圣贤人格134
三 圣贤:字义疏证137
四 圣贤之学142
五 尚贤文化与举贤政治144
第十一章 “气节”:儒家的社会价值观149
一 “气节”的内涵149
二 “节义”之士156
三 “气节”与自然的启示162
四 “气节”的社会意义164
五 做个有气节的人168
第十二章 “孔颜乐处”:儒家的伦理幸福观171
一 孔颜乐处171
二 其乐无穷173
三 名教乐地175
第十三章 “天人合一”:儒家的宇宙伦理观178
一 天人关系178
二 “弓失宇宙”180
三 天爵与人爵182
四 天道与人心186
五 儒家的普世伦理191
第四部分 外王之道:治国理政第十四章 儒法互补197
一 儒家与法家197
二 德治与法治200
三 齐法家与孔子202
四 三晋法家与孟子208
五 韩非对法家的总结216
六 汉儒对儒法思想的总结220
七 儒法互补的意义225
第十五章 孔子的“礼治”思想227
一 天下:政制与伦理特色的世界观念227
二 作为普世规范的“礼”230
三 作为家庭规范的“孝”233
四 作为国家政制规范的“忠”236
五 作为国际交往规范的“义”239
六 作为治道精神的“止”243
第十六章 孟子:“王道”与“霸道”思想245
一 “心性之学”245
二 人的道德权利246
三 王霸之辨:权利与权力249
四 仁义:作为制衡权位的权利251
五 心性自觉与权利意识254
六 作为“维权”的革命257
七 作为自然权利的“天赋性命”261
第十七章 《中庸》与自然正义264
一 《中庸》的思想背景264
二 允执厥中267
三 中庸与自然正义272
四 圣人之治275
五 “诚”:圣人之治的神圣性278
第十八章 《大学》与政治人格281
一 《大学》与道统281
二 “三纲领”与政治伦理285
三 慎独与政治人格289
四 大公无私的圣王293
第十九章 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295
一 法律性质的儒学诠释295
二 中华法系:背景性诠释301
三 理势平衡:社会变革的依据303
四 人权与道德自觉308
五 民本与民主的道义精神311
六 德治:限君论与伸民权314
七 作为伦理权利观的“人治”318
八 法治思想与纲常名教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