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视学科资料汇评 影视基础理论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影视学科资料汇评 影视基础理论编
  • 桂青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70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200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电影-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电视(艺术)-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影视学科资料汇评 影视基础理论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基础概念3

一、电影的本质3

(一)关于前电影3

1.“视觉暂留”原理3

2.活动电影放映机3

3.“诡盘”4

(二)什么是电影4

1.克拉考尔“物质现实复原”4

2.电影本体论5

3.中国“影戏观”6

4.第七艺术宣言14

5.奥伯豪森宣言15

二、电影的形式16

1.乔治·梅里埃的戏剧电影16

2.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16

3.库里肖夫效应17

4.蒙太奇17

5.理性蒙太奇19

6.杂耍蒙太奇19

7.平行蒙太奇20

8.交叉蒙太奇20

9.镜头21

10.长镜头22

11.景别22

12.景深23

13.声画对位23

14.声画同步23

15.声音与音响23

16.场面调度25

17.叠化27

18.上镜头性28

19.淡入淡出30

20.电影文学剧本30

21.分镜头剧本31

22.导演31

23.明星制度31

24.第一电影符号学32

25.第二电影符号学36

三、电影的内容40

1.类型电影40

2.作者电影49

3.法国新浪潮电影50

4.左岸派电影51

5.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52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54

7.布赖顿学派60

8.英国纪录电影运动60

9.欧洲先锋派电影64

10.纯电影68

11.电影眼睛派68

12.传统电影75

13.现代电影75

14.新好莱坞电影76

15.黑色电影77

16.女性主义电影78

17.商业电影79

18.艺术电影79

19.表现主义电影80

20.室内剧电影80

2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81

22.思想电影82

23.诗电影83

24.地下电影83

25.政治电影85

26.真实电影85

27.经典叙事86

28.写实主义电影87

29.酷儿电影87

30.左翼电影92

31.国防电影93

32.散文电影93

33.软性电影与硬性电影94

34.主旋律电影97

35.香港“新浪潮”100

36.台湾“健康写实主义”101

37.台湾新电影102

四、电视与传播104

1.什么是电视104

2.电视剧107

3.电视小品、短剧111

4.电视连续剧112

5.电视系列剧112

6.电视节目形态113

7.电视电影114

8.数字电影117

9.音乐电视117

10.电视文学118

11.电视散文119

12.电视诗120

13.电视小说121

14.电视报告文学121

15.电视戏曲121

16.电视文艺专题片122

17.电视综艺节目及综艺栏目123

18.电视谈话类节目124

19.电视游戏类节目125

20.电视纪录片127

21.电视文献艺术片127

22.电视文本128

23.文本期待129

24.解说词129

25.节目主持人130

26.新媒体131

27.传播132

28.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132

29.信息社会132

30.传播符号与意义133

31.象征行为133

32.象征性互动理论134

33.象征性社会互动134

34.传播过程134

35.模式135

36.拉斯韦尔程式135

37.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35

38.循环模式136

39.大众传播过程模式136

40.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136

41.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137

42.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137

43.大众传播过程图式138

44.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138

45.人内传播139

46.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139

47.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140

48.内省式思考140

49.人际传播141

50.“镜中我”141

51.群体意识与群体规范141

52.集合行为142

53.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142

54.大众传播142

55.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43

56.赖特的“四功能说”143

57.信息环境143

58.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44

59.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144

60.社会责任理论145

61.民主参与理论145

62.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及其媒介规范理论145

63.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及媒介规范理论146

64.“电视人”和“容器人”146

65.电子乌托邦思想147

66.“把关人”理论147

67.大众148

68.受众148

69.政治既有倾向假说148

70.受众即市场149

71.传播效果149

72.“子弹论”150

73.有限效果论150

74.意见领袖151

75.“议程设置功能”理论151

76.“沉默的螺旋”理论151

77.“培养”理论152

78.“知沟”理论与“上限效果”假说153

79.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155

80.信息主权和文化帝国主义155

下编 基础史论159

第一部分 西方电影史论159

一、电影的诞生——摄影师与魔术师的争斗159

(一)法国早期电影159

1.第一个拍摄电影的人——卢米埃尔兄弟159

2.电影魔术师——乔治·梅里埃161

(二)艺术电影、喜剧片和侦探片的特点和风格164

1.艺术电影164

2.喜剧片和侦探片166

二、电影成为艺术168

(一)鲍特和《火车大劫案》168

(二)天才的格里菲斯171

(三)喜剧大师179

1.塞纳特180

2.卓别林181

3.基顿、劳埃德和朗东183

三、先锋派电影运动——天才的吃语185

(一)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评析185

(二)先锋派电影的流派特点188

1.隐喻的印象主义189

2.扭曲的表现主义190

3.纯粹的抽象主义193

4.夸张的超现实主义194

四、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1930—1945)197

(一)源起——评法国印象派电影197

(二)电影史学家评价法国诗意现实主义200

五、苏联蒙太奇学派208

(一)早期的电影实验209

(二)爱森斯坦和他的创作210

(三)普多夫金214

(四)杜甫仁科217

六、好莱坞的游戏规则219

(一)旧好莱坞类型片的风格特点评析219

1.喜剧片219

2.西部片220

3.恐怖片222

4.传记片222

5.强盗片223

(二)在好莱坞的外国电影工作者眼中的“梦幻工厂”224

1.刘别谦来到好莱坞224

2.北欧人来到好莱坞225

3.茂瑙来到好莱坞225

(三)好莱坞的辉煌时代226

1.美国有声时代电影的发展226

2.好莱坞的制片厂制度(1930—1945)227

3.辉煌时期的重要导演及其作品风格特点分析230

4.古典好莱坞时代的终结232

七、纪录电影四大学派234

(一)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风格评析235

(二)费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236

(三)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学派239

1.布赖顿学派的起源239

2.纪录电影运动239

(四)伊文斯的纪录片风格评析——诗意的现实主义240

八、战后电影理论的发展242

(一)安德烈·巴赞及其电影理论和主张242

1.摄影影像本体论242

2.电影起源心理学243

3.电影语言进化观243

(二)巴赞的场面调度理论对蒙太奇理论的批评244

(三)其他电影理论家及其电影主张介绍244

1.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244

2.让·米特里245

(四)评价与分析巴赞的电影理论和蒙太奇理论246

(五)对巴赞电影理论的批评246

九、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247

(一)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248

(二)新现实主义的主要作者及其作品评析250

1.罗伯托·罗西里尼250

2.维多里奥·德·西卡252

3.维斯康蒂253

4.德·桑蒂斯254

(三)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评析255

1.“还我普通人”256

2.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256

3.长镜头的运用257

4.结构形式257

(四)新现实主义运动的衰落与继承257

十、现代主义电影259

(一)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将生活诗意地放大260

(二)费得里科·费里尼——永远孩子般的好奇264

(三)英格玛·伯格曼——沉重的思想者268

十一、法国电影新浪潮及其之后274

(一)评论法国电影新浪潮产生的背景274

(二)新浪潮的导演及其作品介绍与评论276

1.让·吕克·戈达尔——永不卸甲的革命者276

2.弗朗索瓦·特吕弗——温和的电影作者279

3.克劳德·夏布罗尔——第一个“弄潮儿”280

(三)新浪潮美学特征和艺术特点评析281

(四)法国电影左岸派风格特点评析282

1.阿伦·雷乃283

2.玛格丽特·杜拉斯285

3.阿伦·罗伯-格里叶285

(五)辨析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区别286

十二、新德国电影运动288

(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背景及奥伯豪森宣言288

(二)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四位导演290

1.新德国电影的“四肢”——福尔科·斯隆多夫290

2.新德国电影的“意志”——维尔纳·赫尔措格292

3.新德国电影的“眼睛”——维姆·文德斯293

4.新德国电影的“心脏”——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295

(三)新德国电影的衰落及流变297

十三、新好莱坞电影298

(一)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衰落298

1.制片厂制度的解体298

2.电视的竞争299

3.受众群的变化299

4.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299

5.欧洲电影的影响300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点300

(三)新好莱坞的代表作者及其作品301

(四)好莱坞体制之外——美国独立电影运动305

1.独立电影的发展与特点305

2.独立电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306

十四、女性主义电影运动309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与主张309

(二)女性主义电影的实践与作品309

十五、英国纪录电影运动311

(一)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兴起的背景311

(二)英国纪录电影的美学主张313

(三)英国纪录电影的代表作者及其作品特点314

(四)英国纪录电影的结束时间及其影响315

十六、苏联电影的辉煌——政治电影317

(一)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什么是社会现实317

(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苏联电影创作题材的风格和内容318

1.军事战争题材——回归普通人生活318

2.“思想电影”的艺术成就320

(三)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苏联电影创作322

1.军事题材322

2.政治题材323

3.生产题材323

4.道德题材323

(四)解体时期的苏联电影325

十七、众说纷纭的其他电影327

(一)波兰电影的激情与冷静327

1.波兰精神——安德热伊·瓦伊达327

2.人生就像水中刀——罗曼·波兰斯基329

3.电影是灵魂的食粮——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331

(二)丹麦电影——DOGMA95与“十戒”331

(三)西班牙电影——梦境与现实的纠缠332

(四)希腊电影——流淌在血液中的史诗般的内敛336

(五)南斯拉夫的精灵国宝——库斯图里卡337

十八、亚洲其他国家的电影338

(一)日呈亚洲霸主之态的韩国电影338

1.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腾飞的韩国电影338

2.韩国国产电影繁荣对振兴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340

(二)生生不息的伊朗电影342

(三)日本电影346

1.日本电影的崛起与战前发展概况346

2.日本电影战后的复兴与繁荣348

3.20世纪60年代日本电影新浪潮349

十九、当代电视文化专题分析357

(一)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特殊现象分析357

(二)韩剧在亚洲盛行的探讨359

1.韩国政府文化立国的商业策划是韩国电视剧传播现象的动力源359

2.制作精良360

3.时代性与传统并存360

4.韩剧中不可忽略的消费意识361

(三)电视谈话节目核心要素分析——主持人文化影响力361

(四)从综艺节目的发展看全民娱乐363

第二部分 中国电影史论367

一、中国电影的诞生与初步发展367

(一)中国电影初创时期的探索367

(二)神怪武侠片的创作热潮369

(三)明星影片公司的经营策略分析371

1.经营人才策略372

2.树立明星招牌372

3.打造宣传平台372

(四)郑正秋和张石川的创作分析373

(五)“影戏观”影响下的文人电影特色377

二、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20世纪30年代到1949年)379

(一)以电影文化运动为中心的30年代电影379

1.左翼电影运动探究379

2.软性电影论的讨论383

(二)八年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385

1.抗战时期电影发展概述385

2.抗战电影的评价389

3.20世纪30年代优秀电影人评析390

(三)战后电影的发展392

1.昆仑影社和文华的电影创作比较393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里的现实主义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比较395

3.中国电影的经典制造397

三、新中国“17年”电影曲折中发展409

(一)新时期中国电影概述409

1.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次发展(1949—1951)409

2.第二个创作期(1953—1957)410

3.第三次创作高峰(1958—1959)411

4.第四个(未能形成的)电影创作新高潮411

(二)第三代导演的创作特征412

1.水华——七部电影一首诗413

2.其他主要导演风格论述414

(三)关于谢晋电影的讨论417

(四)“17年”中国电影的得与失421

四、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再探索424

(一)概述424

(二)第四代电影人的政治反思与艺术探求426

1.第四代导演——在夹缝中探索奋斗426

2.第四代电影人的创作427

3.第四代导演的艺术探求429

4.众说谢飞——谢飞电影分析432

(三)第五代从《黄土地》开始的艺术突变与分化434

1.第五代的诞生和他们的创作434

2.第五代导演风格综述436

3.张艺谋电影的争论438

4.文人陈凯歌440

(四)第六代导演的独立电影运动——个体写作441

1.第六代导演的诞生441

2.第六代导演创作特色442

3.第六代和第五代电影创作特色比较445

4.体制外的作者电影447

5.体制内创作452

6.新主流电影创作454

五、21世纪中国电影的全球化时期457

(一)冯小刚贺岁片市场成功的社会、文化分析457

1.冯小刚电影的商业性457

2.小人物的大精神458

3.冯小刚电影的大众性与后现代性459

(二)国产商业大片的讨论——《卧虎藏龙》引发的英雄现象和商业浪潮459

(三)主旋律电影和主流电影的讨论463

六、港台电影466

(一)传统中求突破的台湾电影466

1.台湾电影概述466

2.台湾电影总评468

(二)“回归”中的香港电影479

1.香港电影发展概述479

2.张彻、胡金铨的新派武侠片481

3.李小龙真功夫片与电影的中国精神483

4.影响深远的香港电影新浪潮484

5.香港电影的两种特质487

6.“九七”回归后香港电影发展中的问题思考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