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军事科技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军事科技通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30753496.jpg)
- 王兆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978750656063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38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军事技术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军事科技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科技3
第一章 石兵器阶段军事科技因素的萌芽3
第一节 原始人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的演进3
一、石器制作技术的萌芽与演进3
二、复合工具的创造4
第二节 生产工具用途的扩展4
一、新石器中期生产工具开始用作械斗武器4
二、新石器晚期开始制作用于部落战争的武器5
三、炎黄时期开兵器制造之先河5
四、尧舜时期始设工师统领兵器制造之事6
五、禹建夏后设置兵器制造机构6
六、原始兵器制造材料的演进6
第三节 华夏祖先创造的原始兵器6
一、射远兵器6
二、格斗兵器8
三、卫体兵器9
四、防护装具10
第四节 原始的车船和城堡10
一、陆上交通工具的出现和车的创造10
二、水上交通工具的出现和船的创造11
三、古史传说中的城堡和古城堡遗址的发掘12
第二章 青铜兵器阶段军事科技的兴起14
第一节 青铜兵器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4
一、青铜早期夏朝设铜冶铸造兵器14
二、青铜中期商朝设兵器铸造场15
三、青铜后期西周设司空管理兵器制造15
四、春秋战国出现青铜兵器制造的高潮16
第二节 青铜时期制造的兵器17
一、射远兵器17
二、格斗兵器19
三、卫体兵器23
四、防护装具24
第三节 战车和车战的兴起26
一、战车的基本构造和装饰26
二、战车的乘员编制和兵器装备27
三、车战及其技术和战术28
第四节 舟楫的军事应用和战船的建造30
一、舟楫的军事应用和战船的出现30
二、战船的乘员和装备31
三、著名的水战32
第五节 筑城技术的进步和攻守城器械的初创33
一、筑城概况33
二、筑城技术的进步34
三、攻城器械35
四、守城器械36
五、作战方式的演进36
第六节 兵器的象形文字和典籍中的兵器记事37
一、兵器的象形文字37
二、各种典籍中的兵器记事39
第七节 《六韬》和《墨子》对武器装备及其使用的论述40
一、《六韬》对武器装备及其使用的论述40
二、《墨子》对攻守城器械的论述41
第八节 最早论述军事科技的著作42
一、《考工记》中述及的兵器制造理论42
二、对青铜兵器合金比率和冶铸技术的论述42
三、对青铜兵器各部构造比率的论述43
四、制造射远兵器的理论43
五、制造皮甲的理论45
六、战车的制造技术45
七、城邑的构筑技术46
第三章 钢铁兵器阶段军事科技的发展47
第一节 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演进47
一、春秋战国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多样化47
二、秦汉至南北朝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集中统一48
三、隋唐五代兵器制造和管理的系统化49
第二节 钢铁冶炼业的兴起和发展50
一、钢铁冶炼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提升50
二、冶炼设备的改进和燃料的拓展51
第三节 钢铁兵器的创制与发展51
一、射远兵器51
二、格斗兵器53
三、卫体兵器和防护装具55
第四节 战车的转型和战船的发展57
一、战车的转型57
二、战船的创新57
第五节 军事筑城的发展59
一、城郭建筑的概况60
二、城郭建筑的军事特色60
三、作业量的估算和工程作业图61
四、长城建筑的概况61
五、长城的守备设施62
第六节 攻守城器械和障碍器材64
一、攻城器械64
二、守城器械64
三、障碍器材65
第七节 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典籍中的兵器记事65
一、作战方式的创新和变革65
二、秦汉至五代典籍中的兵器记事66
三、《太白阴经》初创兵器分类法66
中篇 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科技71
第四章 宋元时期冷兵器进入高级发展阶段71
第一节 兵器手工业和钢铁冶炼业71
一、兵器手工业71
二、钢铁冶炼业73
三、冶炼设备的改进75
四、煤的利用75
五、灌钢法的采用和发展75
六、钢铁兵器制造技术的提高76
第二节 宋元时期制造的钢铁兵器76
一、射远兵器76
二、抛石机81
三、格斗兵器86
四、卫体兵器和防护装具90
第三节 钢铁兵器的装备制度和战车的发展93
一、钢铁兵器的装备制度93
二、战车的发展96
第四节 战船和水军技术的发展97
一、战船建造场的普遍设立97
二、战船的主要类型98
第五节 战船工程技术的提高102
一、造船技术与工艺的进步102
二、船体结构的改进103
三、战船推进具的进步103
四、其他船具的改进104
五、战船建造工程技术的创造104
六、指南针用于舟师导航105
七、战船装备的改进105
第六节 军事工程技术在水战中的运用105
一、宋灭南唐之战中浮桥的搭架105
二、宋金黄天荡之战中对军事工程技术的巧用106
三、宋元襄樊之战中对军事工程实施的综合运用106
四、宋元焦山之战中军事工程技术的运用107
第七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发展108
一、军事筑城的基本规制108
二、北宋军事筑城之最——开封城109
三、宋夏交界处构筑的堡寨110
四、山地防御筑城110
五、其他军事筑城110
六、工程部队的建制111
第八节 辽金夏蒙(元)的军事筑城111
一、辽朝的军事筑城111
二、金朝的军事筑城112
三、西夏的军事筑城113
四、蒙(元)的军事筑城114
第九节 攻守城器械和障碍器材115
一、攻城器械115
二、守城器械117
三、障碍器材119
四、攻守城技术和战术的发展119
第五章 火药的发明和军事科技的跃变121
第一节 火药的发明121
一、先民对硝石和硫黄产地分布的认识121
二、先民对硝石和硫黄特性的研究123
三、炼丹家对火药发明的贡献124
第二节《武经总要》刊载的三个火药配方125
一、《武经总要》的作者125
二、三个火药配方及其配制工艺126
三、三个火药配方的历史意义127
第三节 宋代初级火器的创制128
一、火球的创制128
二、火药箭的创制129
三、火球与火药箭在战争中的最初使用129
四、竹火枪的创制130
五、铁火砲的创制131
第四节 运用初级火器的著名战例132
一、宋金陈家岛水战132
二、宋金采石水战132
三、魏胜抗金之战132
四、宋军坚守襄阳之战133
五、张顺张贵驰援襄阳之战133
六、宋军坚守静江之战133
七、元宋崖山之战133
第五节 蒙元时期火器的外传133
一、成吉思汗西征与火器的西传134
二、拔都西征与火器的西传134
三、旭烈兀西征与火器的西传134
四、中国火器向亚洲的传播135
五、中国火器外传的路线136
六、中国火药与火器西传的历史意义137
第六节 元代火铳的创制137
一、火铳初创时期的实物及其相关的军事问题137
二、元火铳的特点140
三、元火铳在作战中的最初使用140
第七节 宋代有关军事科技的论著141
一、《武经总要》关于军事科技的思想141
二、《守城录》关于军事科技的论述142
三、《翠微北征录》关于军事科技的论述143
第六章 火铳发展阶段的军事科技145
第一节 明朝的手工业与钢铁冶炼业145
一、促进手工业发展的政策145
二、兵器手工业的制造与管理系统145
三、兵器制造及领用制度146
四、钢铁冶炼业的发展概况146
五、炼钢技术的提高147
六、冶炼高炉的改进148
七、金属冶铸技术的提高148
第二节 冷兵器的持续发展148
一、射远兵器148
二、格斗兵器150
三、防护装具152
第三节 火器战车的兴起152
一、制造火器战车的军事背景152
二、火器战车的种类153
第四节 火器战船的兴起155
一、明朝前期的战船建造厂155
二、战船的种类156
三、明初战船的大规模建造和水军的规模157
四、战船建造技术的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改善157
第五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高度发展158
一、都邑军事筑城之最——南京城159
二、平陆都邑军事筑城之最——北京城161
三、长城的扩建162
四、沿海卫所城堡的构筑164
五、攻守城器械164
六、障碍器材165
七、冷兵器的制造定额165
第六节 洪武年间制造的火铳166
一、宝源局制造的火铳167
二、军器局和兵仗局制造的火铳168
三、各地驻军和政府系统制造的火铳168
四、对洪武和建文型火铳铭文的解读170
五、洪武火铳的种类和构造171
六、洪武火铳的改进172
第七节 永乐至正德年间制造的火铳172
一、统一的造铳机构和有关的制度172
二、火铳的种类172
三、火铳的改进175
四、对永乐型火铳铭文的解读176
第八节 火铳的发展和明代前期的军事变革176
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176
二、神机营的创建177
三、国防设施的改善177
四、新战术的创造和发展178
五、郑和下西洋把火器传至东南亚国家179
第七章 中外火器融合阶段军事科技的全面提升181
第一节 子母炮组合式佛朗机的制造181
一、佛郎机的优越性181
二、汪鋐建议大批制造佛郎机181
三、佛郎机的种类和构造182
第二节 火绳枪式鸟铳的制造185
一、鸟铳的构造特点185
二、兵仗局制造的鸟铳185
三、新创制的子母鸟铳186
四、赵士桢研制的火绳枪186
第三节 传统枪炮的更新189
一、单管枪189
二、多管(多发)枪189
三、轻型火炮191
四、大型火炮191
第四节 火箭等火器的创新193
一、火箭类火器193
二、喷筒类火器195
三、火球类火器196
四、火攻战车类火器196
五、爆炸类火器196
第五节 中国古代火药理论体系的形成198
一、火药配制技术和工艺理论198
二、对火药配方的总结199
三、对火药理论的阐发200
第六节 明朝军事变革的全面深化201
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201
二、军事训练内容的更新202
三、国防设施的改善203
四、戚继光用新战术歼倭的著名战例205
第七节 明末对西洋大炮的引进和仿制205
一、欧洲传教士的桥梁作用206
二、明末火器研制家群体及其贡献206
三、首批西洋大炮的引进207
四、明末对红夷炮的使用与制造208
五、后金政权对红夷炮的仿制与使用209
第八节 战车制造的革故鼎新210
一、战车制造的盛况210
二、战车的种类210
三、戚继光所编车营装备的战车211
四、辽东镇所编车营装备的战车211
五、京营装备的战车211
六、战车与火器结合作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11
第九节 战船建造的新颖多样212
一、战船建造的概况212
二、战船的种类213
第十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创新217
一、长城建筑技术的创新217
二、长城扩建的意义219
三、沿海卫所城堡建筑技术的创新220
四、欧洲棱堡建筑技术的传人221
第十一节 火器制造与使用理论的发展222
一、指导火器制造理论的转轨222
二、火器制造理论的进步224
三、采用新的造炮方法225
四、对西洋大炮的大量仿制225
五、神机炮的大量制造228
六、火器使用理论的深化228
第十二节 军事科技典籍的百花齐放230
一、三种江海防专著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230
二、两种练兵教战专著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231
三、三种火器专著关于火绳枪炮的内容232
四、四种综合性兵书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232
五、其他四种兵书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233
六、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军事科技典籍的特点234
第八章 火器曲折发展阶段的军事科技235
第一节 清前期的兵器制造与管理系统235
一、工部系统235
二、内务府系统235
三、盛京工部系统236
四、八旗都统衙门系统236
五、各地驻军系统236
六、兵器制造制度236
第二节 金属冶炼业的发展237
一、铁铜铅冶的发展237
二、冶铁设备与技术的进步238
三、冶铜设备与技术的进步238
四、炼焦技术的推广238
五、苏钢技术的推广239
第三节 清前期制造的冷兵器239
一、射远兵器239
二、格斗兵器242
三、防护装具246
第四节 清前期火药制造技术的进步248
一、火药原料的采买政策248
二、火药原料的加工工艺248
三、制造火药的几种配方249
四、火绳的制造工艺249
第五节 清初红夷炮制造和使用的高潮249
一、南明各方用火炮进行抗清作战250
二、郑成功所部为抗清驱荷制造和使用的火炮250
三、康熙为平叛和反侵略制造和使用的火炮250
四、雍正为平叛和反分裂使用的火炮253
第六节 乾隆至咸丰年间制造和使用的火炮253
一、大小金川地区的石碉群254
二、乾隆为平定大小金川所制造和使用的火炮254
三、乾隆为平定大小和卓所使用的火炮255
四、清前期火炮制造的落后与弊端255
第七节 清前期火炮的分类258
一、重型火炮258
二、轻型火炮258
三、短管炮259
四、炮弹制造方法的改进259
第八节 清前期制造的枪械和地雷260
一、主要枪种260
二、地雷铸造方法的改进262
第九节 战船的建造和水师的装备263
一、战船建造厂的设置263
二、战船的种类263
三、主要战船的构造规格264
四、水师战船的编制装备265
五、新型战船的试造265
第十节 军事工程的演进265
一、城防工程266
二、边防工程267
三、江海防工程268
四、虎门要塞268
五、军事工程建筑中的经费开支270
下篇 火器时代的兵器科技273
第九章 晚清时期对西方军事科技的引进和发展273
第一节 清廷为自强图存而创办兵工厂273
一、容闳的贡献273
二、兵工厂的创办概况274
三、晚清所创兵工厂的特点和意义277
第二节 著名的兵工厂277
一、安庆军械所277
二、江南制造局278
三、金陵机器局278
四、天津机器局279
五、汉阳枪炮厂279
六、福建船政局280
第三节 兵工体制和管理制度的演进281
一、兵工体制和统辖机构的演进281
二、兵工厂的兴办程序281
三、兵工经费的管理281
四、兵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283
五、对兵工厂的考察和整顿283
第四节 军用钢材的冶炼和制造283
一、新型炼钢厂的创办283
二、炼制军用钢材的新技术284
第五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285
第六节 蒸汽舰船建造的兴起和发展289
一、蒸汽轮船的试造289
二、明轮蒸汽兵轮船“恬吉”号的建成289
三、螺轮蒸汽兵轮船“操江”号的建成290
四、大型兵轮船“海安”号和“驭远”号的建成290
五、铁肋兵轮船“威远”号的建成291
六、快速兵轮船“开济”号的建成291
七、钢甲巡洋舰“平远”号的建成291
八、穹甲舰“广乙”号的建成292
第七节 炮台要塞的兴起和发展294
一、炮台要塞的设计原则294
二、沿海和沿江的炮台要塞294
三、沿边的炮台要塞299
四、野战工事建筑的兴起300
第八节 太平天国对近代军事科技发展的贡献301
一、火炮的制造和使用301
二、对洋枪洋炮的购买和使用301
三、战船的建造和使用302
四、军事工程的构筑和运用302
五、太平军使用火器的作战方式304
第九节 晚清军事科技书籍译著的兴起305
一、军事科技书籍翻译的概况305
二、翻译的军事科技书籍305
三、编著的军事科技书籍307
四、《海国图志》中的军事科技内容307
五、火器专著《火器略说》307
六、火器射击学专著《火器真诀》308
七、《兵学新书》中的军事科技内容308
八、火器教科书《军械精蕴》309
九、兵工厂志《江南制造局记》309
第十节 军事科技教育的兴起309
一、兴办军事科技教育的动因和目的309
二、海军军事科技教育的兴起310
三、陆军军事科技教育的变革311
四、军事科技专业教育的兴起311
第十章 民国初年和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314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兵工厂314
一、北洋政府控制军事工业的企图与举措314
二、北洋政府直接控制的兵工厂315
三、北洋政府兵工厂的经费来源316
四、北洋政府兵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316
五、各方军阀控制的兵工厂316
六、北洋政府时期兵工厂的概况317
第二节 舰船建造的滑坡和飞机制造的兴起319
一、主要舰船厂的概况319
二、建造的舰艇320
三、军事航空在孙中山“航空救国”的号召下兴起321
四、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航空322
第三节 军事筑城的变革323
一、炮台要塞式军事筑城的缺陷323
二、凡尔登战役中的野战筑城323
三、北洋军阀混战中军事筑城的变革324
四、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设障与破障技术的运用324
第四节 民国初年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军事科技教育324
一、孙中山早期所办军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24
二、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24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军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24
第五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教育325
一、陆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25
二、海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25
三、空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26
第六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327
第十一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330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的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创立330
一、设置兵工署集中控制全国兵工厂330
二、调整兵工厂的布局330
三、接收和整编各地方的兵工厂330
四、创立兵器科研机构331
五、枪炮制造进一步标准化和制式化331
六、增加兵器产量33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调整332
一、建立大后方的兵器科研机构和兵器制造基地332
二、兵器研制的进步332
三、主要兵器的产量333
四、抗日战争胜利时全国主要兵工厂的状况333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335
一、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整编和布局的调整335
二、国民政府统治大陆时期兵器装备的制造总量336
三、国民政府时期兵器研制的进步与弊端336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工厂336
一、各兵工厂的概况336
二、著名的兵工厂340
第五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器科研机构342
一、理化研究所342
二、应用化学研究所342
三、弹道研究所343
四、精密仪器研究所343
五、兵工署材料研究所343
六、军用光学器材研究所343
七、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343
第六节 兵工厂和兵器科研机构的财务与各项规章制度343
一、财务制度344
二、其他各项规章制度344
第七节 舰艇建造的衰萎和飞机制造的兴起345
一、舰艇建造的衰萎345
二、军用飞机厂的兴办和飞机的制造346
第八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筑城349
一、进犯苏区的碉堡筑城349
二、抗战时期的军事筑城349
三、国民党军总溃败前的军事筑城351
第九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教育353
一、陆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53
二、海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54
三、空军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355
第十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356
第十一节 中国近代军事科技发展的几点思考359
一、发展的特点和意义359
二、不能健康发展的原因360
第十二章 中国近代兵工产品的制造362
第一节 火炸药的制造362
一、黑色火药362
二、栗色火药363
三、无烟火药363
四、炸药366
第二节 枪械的制造367
一、步枪367
二、多管枪369
三、机枪369
四、其他枪械371
第三节 火炮的制造372
一、前装滑膛炮372
二、后装线膛炮373
三、管退炮374
四、迫击炮376
第四节 弹药的制造377
一、枪弹377
二、炮弹377
三、火箭与火箭弹378
四、手榴弹379
五、枪榴弹379
六、掷榴弹379
七、爆炸弹379
第五节 中国近代的军事变革380
一、陆军编制装备的变革380
二、海军的创建与编制装备的演变381
三、空军的创建与发展381
四、作战方式的变革382
五、要塞守备设施的变革383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科技事业384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的创办384
一、初创的兵工厂384
二、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兵工厂的领导38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和兵器科研的开展386
一、陕甘宁边区的兵工厂386
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兵工厂388
三、晋察冀根据地的兵工厂390
四、晋绥根据地的兵工厂391
五、山东根据地的兵工厂392
六、新四军军工部所属的兵工厂39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的壮大394
一、陕甘宁解放区兵工厂的移交与调整394
二、晋绥解放区的兵工厂394
三、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兵工厂395
四、晋察冀解放区的兵工厂395
五、山东解放区的兵工厂396
第四节 全国各军区人民枪杆子工业的统一396
一、东北军区兵工的统一396
二、华北军区兵工的统一399
三、西北军区兵工的统一400
四、中原军区兵工的统一401
五、华东军区兵工的统一401
六、各军区兵工产品规格的统一402
七、1949年三大军区兵工产量表402
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军事筑城404
一、井冈山的堑壕阵地404
二、抗日军民的地道工事405
三、塔山阻击战中的防御工事406
四、淮海战役中的进攻工事406
第六节 红色军校的军事科技教育407
一、教导队和随营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407
二、军政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407
三、各兵种学校的军事科技教育408
四、海军学校的创办和海军军事科技教育408
五、建国前的军用航空活动和空军军事科技教育的兴起409
第七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411
第八节 中国人民枪杆子工业发展的特点413
一、中国人民争生存反侵略求解放的事业413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兵工编制和体制413
三、保证兵工生产持续发展的政治工作414
四、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416
五、因情制宜与时俱进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417
总论419
一、中国军事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419
二、中国军事科技史的分期419
三、军事科技与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关系419
四、军事科技与军事领域其他诸方面发展的关系420
五、军事科技的发展规律421
附录423
参考文献423
度量衡对照表427
后记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