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韵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新雄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 ISBN:957151236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43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9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广韵》之价值1
(一)《广韵》为韵书之宗1
(二)《广韵》为声纽之宗9
(三)《广韵》为韵摄之原10
(四)《广韵》为反切之宗10
(五)《广韵》为古音之本10
(六)《广韵》为方言之基11
二、《广韵》之版本11
(一)详本12
(二)略本13
(三)前详后略本13
三、《广韵》之渊源13
(一)切韵14
(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16
(三)唐韵17
(四)李舟切韵18
(五)五代刊本切韵19
(六)北宋刊本切韵20
四、韵书之总汇21
(一)刘复《十韵汇编》21
(二)姜亮夫《瀛涯敦煌韵辑》22
(三)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24
(四)潘重规师《瀛涯敦煌韵辑新编》36
五、相关之音系136
六、《广韵》之性质139
(一)兼包古今方国之音139
(二)《切韵》为当时之音142
(三)《切韵》为雅音或书音143
第二章 《广韵》之声类191
第一节 声之名称191
第二节 声目之缘起192
第三节 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196
第四节 陈澧系联《广韵》切语上字之条例198
第五节 《广韵》四十一声纽200
第六节 《广韵》声类诸说述评214
第七节 辅音分析255
第八节 四十一声纽之清浊及发送收263
一、清浊263
二、发送收266
第九节 音标说明269
第十节 《广韵》四十一纽音读274
一、拟音的依据274
二、拟音的方法275
第十一节 《广韵》四十一声纽之正声变声293
第十二节 《广韵》四十一声纽之国语读音297
第三章 《广韵》之韵类315
第一节 韵之名称315
第二节 《切韵》及《广韵》之韵目317
第三节 四声及《广韵》韵目相配表319
第四节 阴声、阳声与入声328
第五节 等呼331
第六节 陈澧系联《广韵》切语下字之条例332
第七节 二百六韵分为二百九十四韵类表335
第八节 陈澧系联条例与《广韵》切语不能完全符合之原因364
第九节 元音分析365
一、元音之性质365
二、元音之种类565
三、元音之结合372
四、半元音374
五、介音374
六、国语韵母375
七、国语声调375
八、国语儿化韵读音的规则376
第十节 语音变化377
一、弱化作用377
二、节缩作用379
三、增音作用381
四、同化作用382
五、异化作用386
六、换位作用388
七、转换作用389
八、类推作用390
九、交流作用390
十、鼻化作用391
第十一节 《广韵》二百六韵之正变392
一、正变392
二、变韵之种类568
第十二节 《广韵》二百六韵之国语读音571
一、通摄575
二、江摄576
三、止摄576
四、遇摄577
五、蟹摄577
六、臻摄578
七、山摄579
八、效摄581
九、果摄582
十、假摄583
十一、宕摄583
十二、梗摄584
十三、曾摄586
十四、流摄587
十五、深摄587
十六、咸摄588
第十三节 《广韵》二百六韵之拟音601
一、通摄601
二、江摄603
三、止摄606
四、遇摄608
五、蟹摄609
六、臻摄611
七、山摄612
八、效摄613
九、果摄614
十、假摄615
十一、宕摄615
十二、梗摄616
十三、曾摄618
十四、流摄618
十五、深摄619
十六、咸摄620
第十四节 《广韵》声调与国语声调631
第四章 《广韵》与等韵637
第一节 等韵概说绪论637
一、等韵与等韵图637
二、四等之界说638
三、等韵之作用643
四、韵图之沿革644
第二节 韵镜647
一、韵镜概说647
二、《韵镜》之分等及其对韵书韵母之措置649
三、《韵镜》对韵书声母之安排659
四、《韵镜》与韵书系统之参差659
五、《韵镜》之分等与《广韵》各韵之关系677
第三节 七音略733
一、转次不同733
二、重轻与开台名异而实同734
三、内外转标示有异735
四、等列不同735
五、声类标目不同737
六、废韵所寄之转不同738
七、铎药所寄之转不同738
第四节 四声等子740
一、《四声等子》之撰述时代740
二、《四声等子》之韵摄743
三、《四声等子》之声母753
第五节 切韵指掌图758
一、《切韵指掌图》之时代758
二、《切韵指掌图》之依据758
三、《切韵指掌图》之韵摄760
四、《切韵指掌图》之入声分配763
五、《切韵指掌图》之声母与等列之关系764
第六节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770
一、《切韵指南》之特色770
二、《切韵指南》之声母771
三、《切韵指南》之韵摄772
四、《切韵指南》之门法778
第七节 附录——内外转之讨论839
第八节 反切844
一、反切之名称844
二、反切之原始845
三、反切之方法851
第五章 《广韵》以后之韵书865
第一节 《韵略》865
第二节 《礼部韵略》869
第三节 《集韵》873
第四节 《五音集韵》881
第五节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892
第六节 《平水新刊礼部韵略》894
第七节 《古今韵会》897
第八节 《韵府群玉》902
第九节 《中原音韵》905
一、《中原音韵》产生背景905
二、《中原音韵》作者简介905
三、《中原音韵》内容分析906
四、《中原音韵》声韵系统908
第十节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910
第十一节 《洪武正韵》911
第十二节 《琼林雅韵》912
第十三节 《菉斐轩词林要韵》913
第十四节 《中州全韵》914
第十五节 《中州音韵辑要》914
第十六节 《曲韵骊珠》915
第十七节 《韵略易通》916
第十八节 《韵略汇通》918
第十九节 《五方元音》920
参考书目925